董进宇博士谈家庭教育(二)

一、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合格表现

1.常以学习好的孩子为例,来批评自己的孩子。以为这就是激励,其实不对的。“你看张小二,学习多好!”你以为这是激励孩子,树立榜样。其实,给那些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极大的伤害,拿别人家好的孩子和你的孩子比有太多的坏处!

2.经常用自己年轻时的事情来教育孩子。“我年轻的时候,你爷爷奶奶不用说我,我就好好学习。吃苞米面粥,穿破衣都好好学。”这样的话是不是你常挂在嘴边的?时过境迁,你的榜样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能打动孩子的。

3.把物质刺激当成激励孩子的重要方法。很多家长,一看到给孩子10元钱,孩子就活蹦乱跳的,挺听话,这招挺好用。于是,当成百试不爽的看家本事了。

4.对孩子的困惑不闻不问,或不感兴趣。孩子到了五六岁,就有了无穷无尽的问题:“小孩子,你不懂,以后你就明白了。”“大人的事你不要问。”如果是这样,你就等于把孩子的求知欲一下子给埋掉了。后来你就问他:“你怎么不好好学呢?”其实,孩子的学习欲早就毁在父母手里了,父母却在抱怨。

5.对孩子的事,什么都想知道。如果是一个女孩,就怕她早恋,怕这个怕那个。孩子所有的事都想知道。我是你爸爸,我是你妈妈,你所有的事就应该告诉我。我不知道这个观念从哪来的!大部分家长会这样:“你给我说实话,你不说实话不行。”什么是“实话”?在家长这里,孩子自己有秘密是不应该的。认为我是你妈你爸,就应该和我说。结果,你的这种强迫就会使孩子认为,我不想说的不和你说,最后,我和你撒谎。撒谎是你逼出来的。

6.在孩子面前吵架。这是最不可取的。没有顾及孩子的内心体验,在孩子的内心,生活中的两个亲人不应该是这样的。父母的这种激愤的做法,也为孩子的情绪做了表率。

7.你的情绪,跟着孩子的分数走。孩子的分数,已经成了你情绪的温度表、引爆器。如果孩子考了50分,你这就快爆炸了。孩子的分数为什么对你那么重要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他的错,还是你的错?你把什么看得这么重要?实际上,是你对他的成绩单的极端关注,无情地抹杀了孩子追求知识的信心。他觉得学习知识太痛苦了,这么难做,后面随时有一个“老虎”在追我。一旦做错,一棒子就下来了。一个人在这种惊恐的状态下,他没有学习好的可能性。这个世界上天才不是这么培养出来的。学习好的人没有一个是父母成天在后面看着,你的分数都要把妈的心脏弄坏了。七八岁的孩子承担着母亲心脏病的这么大的一个压力,还能学好吗?承担整个家庭的重担,能把孩子压趴下了。

8.认为孩子能听懂你讲的道理,却故意不去做。认为父母让他做,孩子不去做,这是逆反心理,是孩子故意对着干。你要知道,一个孩子有逆反心理,说明他还有救,还有希望,这个病还能治。逆反心理的本质是在进行斗争。如果孩子没有逆反心理,你说什么是什么,那就没救了,癌症晚期了,你已经把孩子无情地弄成了横路敬二。如果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你战斗,他的自尊还有,只是自尊变态了。他不分你对错,就和你对抗。维护自尊,这个人还有救。你需要的是告诉他:“我尊重你!”就可以了。如果不逆反了,麻烦就大了,孩子已经没自尊了。没皮没脸,你爱怎么说,怎么说。随便你说什么都行,阴一套阳一套。你说我就顺着你说,你一走我就玩,你回来我再来。那孩子就没戏了,基本的苗没栽住。批评不是改正孩子缺点的法宝。不正确的批评适得其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于是没有了自信心,没有了热情,也会不自觉地失去责任感。

9.认为孩子学习必须有人看着是正常的。这是没有调动起来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本质的原因是,孩子的被动学习来自你的不信任。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是领悟不到、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这应该在于学习兴趣的激发。一方面,容易养成孩子的惰性;另一方面,孩子没有相关的信任和情感的激励,是断然不会主动去学的。

10.限制孩子玩,自己却经常出去玩。自己掼蛋打麻将,却经常把孩子锁在小屋内:“看书,不许看电视!不许……”以为这是一种万全之策。这实在是一种大谬误。你的行为只会激起孩子对你所做游戏的羡慕和好奇,从而引发他更强烈的欲望。

11.当孩子不听话时常打骂孩子。我们总以听不听话来衡量孩子的好坏,并在不符合你的这个标准时对孩子施以打骂。这两者一是损伤孩子的肉体,一是挫伤孩子的自尊。到头来,你培养了孩子的自卑、恐惧。

12.常在孩子面前评说别人长短。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就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是向家长学习的。父母的一切行为都会像录像一样录在孩子的头脑中,一旦时机成熟,就会显现出来。父母亲遇事欠缺理智,感情用事,脾气暴躁,孩子不分好坏地吸收父母的人生弱点,在行为中养成习惯。

13.常说“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不说哪个笨蛋生了你这样的孩子?孩子没有自信就是在我们家长的这种肯定的评价中失去的。我们不经意间说的一句话,有可能成为孩子一生的羁绊,不经意间说的一句评价,有可能成为他多年揭不去的错误标签。

14.常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啥条件都答应你”。爱一旦沦为交易,孩子就会讨价还价。孩子的自私、骄纵、无责任都是从这个温床中滋生的。

15.认为成年人是不可改变的。要想孩子有个好的学习态度,父母要先带头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太多的成年人以为自己是不可改变的,在今天一个学习型的社会,这是一个大错。父母与孩子在新知识面前几乎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成年人是可以改变的,因为他们也要犯错误。父母爱学、乐学、善学、想改变,才能成为合格的家长。“只要孩子好好学习,不要自己天天向上”的父母,是不受孩子欢迎的父母。

16.当孩子说一件得意事时你却警告他别骄傲。只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是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当孩子因为自己的成就高兴时,父母的一个眼神,都可给他做下去的勇气。孩子在得意时,太多家长是泼上一盆污水:“别骄傲,有什么可炫耀的!”

二、透视孩子的无形生存空间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孩子的无形生存空间。由于这个空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要有足够的智慧才能看得见它的存在。当家长们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后,彼此双方就会形成对对方固定的印象和看法。在他们之间,当一件事情发生时,彼此都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按自己对对方的印象和看法来预测对方的行为反应,然后再根据这个预测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比如,孩子在学校惹了祸,与同学打架或与老师吵架了,不论他是否有理,他只要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认为,回家我要是跟我爸妈说了实情,他们根本就不会听我解释,而会对我一顿臭骂或一顿打。这样他回家后,就绝对不会把学校的事情告诉家长,他会千方百计地隐瞒实情。而在我们家长看来,这个孩子在撒谎。同样的事情,如果这个孩子,根据他以往的经验得出结论,回家只要跟爸妈解释清楚了,他们一定会理解并且他们会帮助我分析解决问题。那他回家后会急不可耐地找爸爸或妈妈来说明学校里发生的事情。

我们的文化和习惯使我们单纯地从一个方向看待孩子的行为,几乎没有人想到,这个孩子的所谓撒谎行为或诚实的行为是由家长的原因引起的。左右孩子行为的关键因素是已往的生活经验在孩子头脑中形成的对家长的印象,同样家长对孩子的固定看法,也决定了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如果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正常的,也即家长与孩子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支持,那么孩子的行为表现正常,他的外在表现为对人有礼貌、听家长老师的话、学习自觉、好学上进、体贴关爱他人等等。如果家长与孩子相互猜忌、缺乏信任、相互敌视、关系冷漠、彼此误解、相互奴役,那么孩子的行为就一定扭曲,外在表现可能是不听话、看电视没完没了、上课说话、对家长的批评指正有逆反心理、与老师顶撞、上网吧或经常与同学打架等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家长与孩子之间形成的亲子关系是孩子生长的无形生存空间,如果这个空间是宽松正常的,那么孩子会健康成长;如果这个空间狭窄扭曲,那么孩子的成长就一定会受到阻碍。

三、家长手中最重要的八个工具

第一个工具是无条件的爱作为父母爱孩子是我们的天性,但是有意识地爱孩子,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当一个人被无条件地爱着的时候,他的自信心会大增!自己会尊重自己,进而尊重别人。在他的心灵中会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产生,即自我价值开始萌芽。无条件地爱孩子,是培养孩子安全感和勇气最重要的方法。

第二个工具是鼓励美国有个大教育家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不知道除了鼓励还有什么别的方法!”我认为这句话当中80%的成分是真理。教育孩子,鼓励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告诉你的孩子:“没问题!爸爸相信你!”你要每天不断地巩固。可是大多数家长恰恰相反:“你就是不行,谁家孩子都比你强!”这些家长仿佛是专门来为孩子泄气的。每位家长都应牢记:孩子的勇气和自信是被鼓励出来的,而鼓励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

第三个工具是表扬表扬是孩子做对行为及取得成绩的时候,给他加油的核心方法。当孩子的一个行为做对了,我们及时地表扬才能使孩子的行为固定下来,才能使他下次接着再做。所以,表扬是家长经常要做的行为。孩子每天、每星期总会有优良的行为,或者取得小的成绩,比如用过东西放回原处,家长应及时地表扬,表扬会把行为确定下来。表扬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阳光,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被表扬,意味事情做对了,被认可了,他的自我价值会上升,自信会增强。

第四个工具是确认一个行为是对的还是错的,孩子是不知道的,家长要告诉孩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里不带有任何表扬和批评,家长要客观地帮孩子分清是非。实际上确认是家长帮孩子培养价值观的一系列过程。所以,家长要知道孩子不会自动地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些都是学来的,是我们家长不断灌输的结果。我们家长要帮孩子分清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五个工具是理解如果你去投医,医生什么都不问,就给你开药,那他百分之百是个江湖郎中!一个孩子行为上出现偏差可能有二十个原因,你想讨秘方,药不对症能治病吗?有很多学校的家长会就是这样给家长开秘方的!这么武断!拿人当玩笑一样。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家长和孩子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我们必须树立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孩子从一生下来,他的人格就是和你一样平等的。你要把他当成和你一样平等的人来对待!在能力上,孩子是需要你不断地培养的。我们的很多家长恰好弄反了:人格上不能平等对待孩子,能力上却苛求孩子什么都会!家长要用理解走进孩子的心灵,不再批评、苛责。假如说你有工作上的烦恼,来找我谈谈,我什么也不问,劈头盖脸地把你一顿数落,你肯定觉得董老师是不是有毛病,都没搞清怎么回事就骂我一顿!可是我们很多家长对孩子却是不问原由,开口就批。在理解这个问题上,家长要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对待,不带任何的价值评判的,单纯听孩子说他有什么理由。请家长记住一句话:“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一个行为,在他自己看来都有绝对的理由!”孩子的行为在他自己看来,总有他自己的理由,只不过这些理由在成年人看来是不对的,或说是不成立的。如果你搞不清楚他的理由是什么,想改变他的缺点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不能彼此倾听对方的心声,就无法搞清他行为的原因,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通过理解建立孩子的自我尊重感,他可以和别人心灵相通,感觉自己有能力沟通,感受彼此有能量流动,这时亲子关系就稳定了。

第六个工具是陪伴孩子不是需要我们的钱,而是需要家长的人本身!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儿子的信》说:“人需要人!”它的意思是,一个人必须在人的环境下才能长成完整意义的人,也就是他需要别人的存在,对他确认、理解、鼓励,最后他得以建立独立的人格!孩子在出生后,他的成长处在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他就会孤独、无助、没有安全感,需要家长的陪伴。否则,他会渐渐产生恐惧感、对人生的无助感,也就没有办法成长。太多的家长因为自己事情太忙就用钱打发孩子,其实大错特错。我们既要把孩子在主体资格上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又要在思维方法上考虑到他的人格是待发育的、能力是待培养的,所以还不能完全理解我们的意思。这也是儿科医生难当的原因。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只是哭,不知道自己哪不舒服,医生必须像兽医对待小动物那样去观察、了解。孩子缺乏父母的爱,他自己并不清楚,更不会表达。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去体会、去陪伴孩子!通过陪伴来了解孩子,通过陪伴消除孩子的恐惧感。

第七个工具是批评这是应该非常小心慎用的工具。批评只有针对行为本身才可能起作用。使用批评的前提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关系稳定!这样批评才有作用。如果家长和孩子互相不理解、不信任,即使批评是正确的,是直指行为的、不损害人格的,孩子依然不接受你的批评,这时批评只会起副作用。批评是非常专业的事情,没有经过训练,很少有人会把批评做对。因此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尽量不用批评。

第八个工具是制定规则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该由孩子做的事情,一定让孩子自己做,家长绝不能包办代替。如果一味要求孩子只管学习就行了,变成“有事父母服其劳”,那只能将孩子打造成废人了。因此我们家长一定要坐下来与孩子平等协商,充分认清哪些是孩子应该做的,哪些是家长该做的,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为孩子制定出明确的行为标准和行为规则,以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在和平共处的氛围下顺利执行。那种老子天下第一单方说了算的错误做法再也要不得了。我们太多的家长没有耐心去听孩子说话!孩子要买什么东西,要做什么事情,要解释什么东西,我们认为小孩子不懂事不用理睬,根本不听他的理由!

四、家庭教育的三条“高压线”

所谓高压线是我们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绝对不能碰的,碰到就麻烦了!

第一条高压线是“忽略孩子的存在”在孩子生命早期,1-3岁间,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孩子的解释家长不听,这时第一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第二会损害自信心,他会认为自己不够好,父母不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忽略孩子的存在”是比打骂孩子还严重的恶习。我们头脑中的观念是:孩子还小,还不懂事!我们认为等孩子懂事时,再去注意听他说话就可以了。有个5岁小男孩,他母亲穿着背心、短裤,他早上起来看见妈妈就对他妈妈说:“妈妈,我要和你说句话……”他妈妈着急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然后,领着孩子去超市。在超市里,孩子说:“妈妈,我要和你说句话……”他妈妈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然后买了牛奶、面包往回走,和相遇的熟人打招呼。回家路上孩子又说:“妈妈,我要和你说句话……”妈妈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终于回到家,妈妈说:“好了,这回你说吧!”孩子说:“妈妈,你短裤前边的拉链没拉上!”我们太多的家长没有耐心去听孩子说话!孩子要买什么东西,要做什么事情,要解释什么东西,我们认为小孩子不懂事不用理睬,根本不听他的理由!我再重复一遍:任何一个孩子的任何行为在他自己看来都有合理的理由!你必须听明白他的理由,然后告诉他哪个成立,哪个不成立。帮孩子解决问题,否则的话,就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第二条高压线:破坏性的批评破坏性的批评是扼杀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最重要的杀手。我们很多家长,批评已经成为顽固性的痼疾。对孩子除非不说话,说话就批评。我们自己认为批评是为孩子好,是为了改正孩子的缺点。事实上,破坏性批评的结果与我们希望它达到的结果完全相反。我们本来希望改掉孩子身上的缺点,却反而把缺点给固定下来了;我们希望激发起孩子成长的动力,却反而扼杀了孩子成长的动力;我们希望孩子完美,却把孩子弄得没皮没脸,自尊心丧失殆尽。

第三条高压线:强迫父母强迫孩子做事情,会扼杀了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而且形成被动的习惯。我们知道,学习是脑力劳动,它需要学习者处于主动状态,他自己主动想学习,才能学习好,才能不感到辛苦劳累。如果孩子不想学习、厌倦学习,那么学习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折磨,是苦不堪言的事情,他是很难取得优秀的成绩的。这样的孩子成年以后会成为一个被动的人,那是他一生不幸的根源。

五、家庭教育的两个“陷阱”

所谓“陷阱”,就是表面上看没有问题、有道理,但实际上是灾难!

第一个陷阱是:“有条件的爱”有条件的爱,是说我们家长不能无条件地爱孩子,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做出相应的行为或取得相应的成绩,然后我们再给予孩子与之相适应的爱。我们与孩子的关系成了生意关系。这种有条件的爱,极大地扼杀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还需要做出相应的动作,父母才能爱自己。孩子在意识深层感觉的是屈辱,是人格的贬损,是自尊心的伤害。在人间,爱的可贵性在于它的无条件性。无论在成人的世界还是亲子关系中,有条件的爱都是爱的伪造品。

第二个是“家长输不起的心态”曾经有个家长对我说:“我真的输不起了!”为什么呢?“我们生怕孩子不学好!”“那咋办?就这一个孩子!”是很多家长的口头禅。当你说出“输不起”三个字时,你已经输了!因为你已经把自己放在输家的位置上了,你没有绝对信心孩子会上大学,会作出有价值的贡献!你是站在错误的角度看孩子:这孩子可能成流氓,可能做不该做的事……你越是担心,就越是加倍看守孩子,最后导致孩子的自尊、自信、责任、主动进取精神被加速地扼杀!因为有输不起的心态,我们家长严格监视孩子的一言一行,然后帮他做所有的事,告诉他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特别是看到孩子和坏孩子在一起,有坏的行为的苗头,我们就越发担心,越担心就越紧张,越紧张就越进行破坏性的批评,最后孩子真的学坏了!这好比孩子站在万丈悬崖上,有掉下去的危险,家长从后面以百米的速度冲上去救孩子,结果可想而知。真实的逻辑是怎样的呢?80%的情况是孩子被我们亲手推下去了!这个时候真正应该做的是放松,相信孩子没问题,然后与孩子建立良性关系来把孩子拉回来。

来源:方正工作室

(0)

相关推荐

  • 培养优秀的子女的生命之根+高压线+陷阱

    告诉你优秀的子女是这样培养的(讲座精华记录) 要把一个孩子培养成一个杰出的人,家长要在孩子身上完成的任务是塑造孩子的六大生命之根,也就是六大核心精神软件,而不能碰的是三条高压线和两个陷阱. 什么是真正 ...

  • 教育孩子,请给孩子一丝尊重

    孩子犯错是天性,就连大人们也会不经意间犯下一些错误,可是面对孩子的错误,一些心急的家长不分任何的场合,对着孩子就批头盖脸的一顿骂,甚至还会动手去打孩子,本身这种教育方式就是错误的,打骂孩子仅仅只是治标 ...

  • 董进宇博士谈家庭教育(一)

    董进宇博士以浅显的语言诠释了什么是教育,进而告诉我们什么是子女教育的正确观念,并以生动的事例告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教育的误区. 董进宇博士详细阐述了其教育理念:孩子有问题,百分百是家长有问题:调整亲 ...

  • 听董进宇博士谈家庭教育(下)

    一.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合格表现 1.常以学习好的孩子为例,来批评自己的孩子.以为这就是激励,其实不对的."你看张小二,学习多好!"你以为这是激励孩子,树立榜样.其实,给那些孩子的 ...

  • 董进宇博士谈如何做家长?

     一.家长要学以致用 法国商学院院长麦克阿瑟说过:"我们人类惯常的误区,在于把我们所学的知识或道理,变成我们字典上的词汇或口头的话语,而没有变成我们的生活."这句话告诉我们:通过学 ...

  • 董进宇博士教育理念及方法应用(爱的成分、调整亲子关系的步骤

    ​1.孩子的自我价值.自我观念来自与爸爸妈妈的互动. 2.父母为啥要包容孩子,因为孩子最开始没有那么多缺点.毛病,有好多都是父母造成的. 3.关系就是印象,修复好关系就相当于父母和孩子之间修好了管道. ...

  • 一位加拿大留学生写给董进宇博士的感谢信

    敬爱的董博士: 您好!见字如面,我是您的学生--张若虹! 现在,我已经在我梦想中的枫叶之国--加拿大了,一直想给您写这样一封感谢信,奈何每次提笔,总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来到加拿大这两天,心中有很多感悟, ...

  • 早课堂1078 || 董进宇博士:想把孩子培养成才,这6大精神软件必不可少!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早上好 欢迎您来到博瑞智早课堂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文章是 <想把孩子培养成才,这6大精神软件必不可少!> 董进宇博士把孩子比作一棵小树,树冠是孩子的知识技能,那是教师的工作: ...

  • 早课堂1128 || 董进宇博士:家长一定要做好孩子的精神供养者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早上好 欢迎您来到博瑞智早课堂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文章是董进宇博士的原创文章 <家长一定要做好孩子的精神供养者> 父母在孩子的生命里,首先扮演的角色是物质的供养者,孩子作为一 ...

  • 董进宇博士:想要把孩子培养成功,首先要训练观察力,激活大脑

    董进宇博士:想要把孩子培养成功,首先要训练观察力,激活大脑

  • “3461”学习法,让你告别差生行列!    | 董进宇博士

    学习是一种有规律的思维劳动,不是体力劳动,与学习时间不成比例. 中国智商研究报告显示:98%以上的孩子智商都是相同的,但为什么学习成绩却不一样呢? 据调查分析发现: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是造成学习成绩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