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地名探究——因地处平原而得名——平原
【开篇语】自幼长在孔孟之乡,虽不才亦多受传统文化之影响,一向喜欢探究历史,追溯既往。一直以来,对地名颇感兴趣,充满好奇——为何金乡并无金矿,济南、济宁、济阳得名的济水消失去了哪里,而鱼台、嘉祥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凡此种种,都让我浮想联翩,于是我决定去探究这些地名的由来,以及这名字背后隐藏的历史,还有,关于这里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平原地图
【地名由来】
西周初,为齐国西境之下邑,城址在现王庙乡张官店东,因地处平原而名为平原邑。秦朝以平原邑置平原县。
平原风光
平原县地处山东省西北部,隶属德州市,东和东南与临邑县、禹城市交界,西和西南与武城、夏津毗连,南与高唐为邻,北与德城区、陵城区接壤。平原县地处黄河下游的鲁西北平原,地势平坦,地形自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行政区域面积1047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人,辖8个镇、2个乡、2个街道和1个经济开发区。
平原在山东的位置
平原县是'粮食生产基地'、'京津蔬菜园区'、'畜牧业强县'、'生猪大县'、'鸽子之乡',党建党史专家、已故国学大师、著名作家等一批文人名士的家乡。
【寻欢文史】
刘备与平原
平原县最著名的县令莫过于刘备刘玄德。
三国时期,以人和著称的蜀汉照烈帝刘备,曾当过平原及平原国相。
蜀汉的建立者昭烈帝刘备,曾当过平原县令及平原国相。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现属河北省)人,出生于东汉桓帝(刘志)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卒于蜀汉昭烈帝章武三年(公元221年),是西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公元184年2月,河北巨鹿(今河北平乡)人张角聚众起义,刘备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崭露头角,先后任高唐县令、别部司马(官名)、平原县令、平原相(当时平原郡已改为平原国)。曹操征徐州,平原相刘备率部救援,先据下邳,后驻小沛。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东征刘备,刘备跑到青州,青州刺史袁谭(袁绍长子,驻平原)率兵迎接刘备到平原。刘备当平原县令和平原国相的平原城,在现平原县王庙镇张官店以东,遗址只剩下几小段残垣。
刘备做平原县令时,城址在平原古城(今平原城南张官店处)。当时平原古城地广人稀,又加连年兵灾疫患,田园荒芜,六畜鲜少,百姓们的生活困苦异常。刘备在平原上任之后,一百招兵买马,积草囤粮,扩充自己的势力;一面对地方百姓“勤施善政”,抚养生息,用“惠裕”和“德美”治理乡政,故而深受百姓的拥戴,刘备的势力也乘机发展。
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失败后,权臣董卓假帝权、霸朝政、荒淫无度,使东汉王朝的宿将诸侯群起而反之。曹操便趁机发起讨董之约,刘备也于永汉初年(公元190年)随公孙瓒参加了“洛阳会盟”,后因盟主袁绍心胸狭窄,嫉不容人,使会盟失败,刘备又回到平原,领平原国相。
东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曹操带兵围攻徐州,州牧陶谦被困告急,北海太守孔融荐刘备带兵去徐州援助陶谦,曹操因腹背受敌而撤兵。徐州解围后,陶谦感恩欲让刘备领徐州牧,刘备不肯,便屯兵小沛(令江苏沛县)。从此,刘备蓄志待展,未回平原。他前后两次在平原为官不足三年。
刘备在平原留下了很多的传说。在今城西北十五里,汉魏时驿道上的桃园驿,唐初就出现了《三义祠》和《三义亭》,并有后人题诗“霞衬桃园”,诗曰:
三义高踪俗共夸,庙前犹自种桃花,
相看底事徒增慨,好向春风醉幕霞。
在旧志中,也留下了“初拜平原相,劳思日已深……”的赞扬诗句。张飞鞭打督邮,刘、关、张夜间逃奔的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并留下了“龙门”的千古佳话。
【历史沿革】
秦以平原邑置平原县。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平原郡,郡治设于平原县。
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县城由张官店东迁今地(原属绎幕县)。
隋初属德州,后属平原郡。
唐中期属德州。
清初至清末,属济南府。
中华民国初期,先后属山东济南府、济西道、东临道、德临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政府。1936年属山东省第四专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前期属冀鲁边区,后期属山东渤海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初,平北县并入平原县,属德州专区;1956年原恩县东部划入平原县,改属聊城专区。
1961年复属德州专区。现属德州地区。国务院1994年12月17日批准撤销德州地区和德州市,设立地级德州市和德城区。此县划归德州市。 [4] 2017年适合 启动 平原县 撤县设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