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六病:溢紊聚覆四脉的特征、见证及主方】

四脉形成机理

气血在人体内正常循行,是保证生命活动的基础。气血循行正常,则人体生理功能正常,否则,百病由生。气血长期反复的、较规律的慢性偏逆就会导致一系列慢性整体性疾病。其因有二:一是机体长期、反复收到过度的怒、喜、悲、惧的精神刺激,导致大脑皮层的思维机能和支配功能障碍,出现运动功能和内脏活动的不协调;二是不良饮食、环境等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形成气血的慢性偏逆与障碍,从而发生整体的气血不协调。

由于颅腔、胸腔、腹腔是人体重要脏器所在地和气血调配的“集散地”,因而气血的运行障碍往往集中表现在这些地方,表现为血涌于上、血郁胸中、气滞于中、寒凝于下四种形式。变见于寸口,则分别形成溢、紊聚、覆四脉。

1、溢脉 

亦称上鱼际脉。切脉时,凡寸口脉超越腕横纹,甚或直达鱼际者,轻则按之跳动,重可望见搏动,此为阳气亢盛之脉。

凡具有溢脉的病人,多为外向性格,常见心烦易怒、头痛头晕、步寐多梦、恶梦尤多、心慌耳鸣、口苦咽干、记忆减退等,其证多在上焦。此脉症与现代医学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侯相似,且以亢奋型见著。多见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癔病,精神分裂症和高血压病等。

2、紊脉

也称涩脉。脉率不齐,艰涩难行,大小不等,快慢不等、有力无力不等,简称三不等脉。紊脉多为血行不畅,心脏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

涩脉患者多见心慌心烦,胸痛憋闷,身重短气,少寐恶梦,疲乏无力,或四肢麻木等症状。常见于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和月经不调等病。

3、聚脉

又称聚关脉。溢脉是满而溢之,出寸口;聚脉与其相反,是敛而收之,聚关部,又名聚关脉。切脉时寸尺俱弱,关部独盛,或宛如豆状,甚或似杏核、如蚯蚓盘行,高出皮肤,视而跳动。提示气郁的病理变化。

凡此脉之患者,多为内向性格,常见心情抑郁,忧思少言,胸胁炳满,胃腕胀闷,纳差叹息,失眠多梦,精神倦怠等。类似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抑郁型。诸证多在中焦,常见于神经衰弱、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

4、覆脉

也称弦长脉,是一种复台脉象。切脉时,三部端直以长,绷紧如弦,超越尺部,后延数寸。凡奔豚疝气、寒实内结、痰浊积滞于下腹部多见此脉。

此脉患者,多为消瘦体质,常见腹满纳呆,腹中雷鸣,少腹胀痛,常喜热食,渴不欲饮,大便稀溏,身困疲乏,或阳萎早泄等。常见于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十二指肠炎、前列腺炎等病。

整体气血失调形成了四脉,四脉在人体中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复合存在。

三部六病之四脉定治秘要脉诊是中医四诊”之一,独具特色,历来为医家所推崇,受患者所信赖。

脉象是人体的一个报警窗口,通过对脉象的观察判断,对于健康预测,疾病诊治都有很高的价值。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对脉象的研究及其应用,并总结编撰了大量的脉学论说和专著。各家对脉的分类尽管有所不同,但大体上可分为二十八脉之多,临床上多主张脉证相参,虽也有“舍证从脉”或“舍脉从证”之说,但无具体指征。

名老中医刘绍武主任医师,深入研究古典医论,旁触诸医百家,在运用传统脉诊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总结了溢、聚、涩和弦长四脉定治的经验,广而用之,简便效奇。

现就笔者随师学习领悟,拙论探秘,略而述之。

一、四脉特征和见证

1、溢脉 

亦称上鱼际脉。切脉时,凡寸口脉超越腕横纹,甚或直达鱼际者,故名。
轻则按之微微跳动,重则突出皮肤,可见跳动,更甚者如蚯蚓一团,盘卧于鱼际之上。

古代医家对此脉已有论述:有的认为“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遂上鱼为溢……,此阴乘之脉也”。

有的认为“肝脉弦,出寸口,上鱼际,非药所能治也“,
有的认为“此是七情为患,而非有邪之脉也”
有的则认为“脉同病异,不可一例论也”。
纵观其说,多认为上鱼脉为情志所致之阴阳失调,病异而脉同,是肝阳上亢之征候,此与我们临床观察相符合。

凡具有溢脉的病人,多为外向性格,常见心烦易怒、头痛头晕、步寐多梦、恶梦尤多、心慌耳鸣、口苦咽干、记忆减退等,其证多在上焦。此脉症与现代医学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侯相似,且以亢奋型见著。多见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癔病,精神分裂症和高血压病等。

2、聚脉 

上鱼脉是满而溢之,出寸口;聚脉与其相反,是敛而收之,聚关部,又名聚关脉。
切脉时寸尺俱弱,关部独盛,或宛如豆状,甚或似杏核突起于关部。

此脉未见于古医书,但类似短脉之描述,或曰“短则气病”, 或曰“有过于悲哀之人,其脉多短者,于此可占气之病也”。 

凡此脉之患者,多为内向性格,常见心情抑郁,忧思少言,胸胁炳满,胃腕胀闷,纳差叹息,失眠多梦,精神倦怠等。类似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抑郁型。诸证多在中焦,常见于神经衰弱、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

3、弦长脉 

是一种复台脉象。
切脉时,三部端直以长,绷紧如弦,超越尺部。病位多在下焦,常是痰湿淤滞为患。

此脉患者,多为消瘦体质,常见腹满纳呆,腹中雷鸣,少腹胀痛,常喜热食,渴不欲饮,大便稀溏,身困疲乏,或阳萎早泄等。常见于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十二指肠炎、前列腺炎等病。

4、涩脉 

历代医家有详细描述:如曰“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或曰“如刮竹皮”“如雨沾沙”,“如病蚕食叶”等等,尽管都是形容往来涩滞,而临床难于领悟。

刘氏把涩脉归纳为“三不等”,即切脉时大小不等、快慢不等、有力无力不等。这样既使“胸中了了”,又使指下易明。

涩脉患者多见心慌心烦,胸痛憋闷,身重短气,少寐恶梦,疲乏无力,或四肢麻木等症状。常见于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和月经不调等病。

二、四脉的主方及组成

刘氏以上四脉,都自拟了一个相应的方剂,以脉定证,选方定治。

1、溢脉主方:调神汤

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10克,甘草l0克,大枣10枝,石膏30克,牡蛎30克,桂枝l0克,大黄10克,车前子30克。

本方由《伤寒论》中的柴胡龙骨牡蛎扬化裁而来。前七味是小柴胡汤的变方,即以苏子易半夏,降气而无辛燥之弊;川椒代生姜,温中而不伤阴,使方剂性平,以利久服。

这是刘氏协调疗法中惯用的主方,协调整体,调解阴阳。

调神汤共12昧药,由四对矛盾,八个矛盾面组成。其中寒有生石膏、黄芩,热有桂枝、川椒;补有党参、大枣,泻有大黄、车前子;升有柴胡,降有苏子;散有柴胡,敛有牡蛎。由于寒热、补泻、升降、散敛共用,使全方成为一个双向调控的性质,不仅利于久服,而且具有调节阴阳,使失调得以调整之良效。

2、聚脉主方:调胃汤

本方系由《伤寒论》中的大柴胡汤加减而成。
小柴胡汤变方加川楝子30克、五灵脂15克、陈皮 30克、白芍30克、大黄10克而成。

方中小柴胡汤协调整体,平复阴阳;陈皮、白芍取枳实芍药散之意,平肝缓急,治心下满痛;川楝子取金铃子散之意,理气止痛;五灵脂取失笑散之意,活血化瘀;全方共奏疏肝解郁,温通止痛之功。

3、弦长脉主方:调脯汤

本方是在调胃汤的基础上去灵脂加小茴香而成。其中川辣子和小茴香(15克),乃取三核二香汤之意,寒热并用,疏肝理睥,温中散寒,使寒热得化;配大黄使肠胃湿积得以荡涤而除,推昧生新。

4、涩脉主方:调心汤

本方乃由小柴胡变方合百合乌药汤、生脉散加味而成。

方中小柴胡汤协调整体,宣通气机,和解阴阳。生脉散(党参30克、麦冬10克、五味子l5克)强心健脑;丹参30克、郁金15克活血化瘀,疏肝益气;百合30克、乌药10克和瓜蒌30克,宽胸宣肺,行气止痛;生牡蛎安神定悸。

三、四脉复合的治疗

四种脉象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是二种、三种或四种脉象同时出现,四脉共可演变出15种脉症:

溢脉,属于阳亢型;
聚脉,属于肝郁型;
弦长脉,属于脾虚型;
涩脉,属于气血虚型;
溢聚复合脉,属于阴亢气郁型;
溢弦脉,属于肝亢脾虚型;
溢涩脉,属于阳亢血虚型;
聚弦脉,属于肝胃不合型;
聚涩脉,属于肝郁血虚型;
弦涩脉,属于心脾两虚型;
溢聚涩脉,属于阴阳中枢失调型;
溢聚弦脉,属于阳亢肝郁脾虚型;
聚涩弦脉,属于气滞血虚脾湿型;
溢涩弦脉,属于阳亢心脾两虚型;
溢聚涩弦脉,属于紊乱多病型。

临床上对于这15种脉症,治疗的原则是:单脉单方,复脉合方。如
溢涩脉者,处以调神汤合调心汤;
聚涩弦长脉者,处以调神汤合调心汤,再含调肠汤。
凡合方通常就成为一个相对固定的新方剂,或日调神心汤,调神心肠汤等等。
合方用药的原则是,凡重复药味者,只取一方之量,而不是诸方药量相加。

四、四脉并病兼证的治疗

临床上除四脉的15种症侯群之外,往往并有其他病或兼有其他证,这样情况就复杂了,但在刘氏的“三部六病”辨证治疗系统中,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1、舍证从脉 

若四脉与六病(表阳病、表阴病、中阳病、中阴病、里阳病、里阴病)同现,当以先治六病,舍脉从病;
若无大寒、大热、大虚、大实的“六病”同现,则皆可舍证从脉,以脉定证。

2、脉病同方 

若临床脉象病证相应,则以脉定方而尽括之。如见涩脉,病人又有冠心病或心律紊乱,本为病脉相一致,仅以调心汤治之。

3、脉病并见 

则以脉之主方与病之主方相合而治之。

刘氏的“三部六病”治疗系统,基本上是惯穿着一病一方、一方多病的思想,对每一种病,或每一类病都拟制有相应的固定方剂,为辨脉、辨病、辨证治疗奠定了基础,简便易行。

如患者有涩脉,而又有肺气肿者,可以涩脉主方调心汤合肺气肿选方调肺汤(小柴胡汤加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30克、瓜萎30克、沙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粟壳5克)而治之。

4、脉证相兼 

通常以脉之主方加兼证之相应的药物。
如涩脉而兼有下肢浮肿者,则用调心汤合利水的半决渎汤(银花30克、丝瓜络15克、车前子30克)即可。
若涩脉兼见外感时,则用调心汤合表阳病主方“葛根麻黄汤”中的一味主药葛根即可。

五、四脉验案的体会

刘氏的四脉定治,尚有许多技巧以及用药的经验,限于篇幅不能尽述。
现仅收验案中的一些经验剖秘如下:

1、以脉求证,多有神验 

临床上切脉后,常不用病家开口,便能探知其证,从心理上征服病人,多得神验。

如一位四十岁的农村妇女就诊时,见两手关脉似杏核突起,当时疑为腱鞘囊肿,触之跳动,即知为气病之候,便问病人:“你心里有气? ”不语。又同:“有大气”!仍淡然处之。再问:“至少在10年以上”!病人猛地站起,反问:“你咋知道?”刘老笑指脉说:“病都在这。”病人顿时打开话匣子,两眼挂泪,陈述了十年前她丈夫被错判死缓入狱,次年十岁儿子患毒痢夭亡,次年婆母病故,因丧事和兄弟们闹气,……共五件伤心事,有气无处诉,得了“心脏病”。丈夫陪诊哀求医生治疗。经检查,告其无心脏病,夫妇不信,遂收入内科,并处以调神心胃汤治之。一周后病人豁达神定,自动出院,携药乐归。像这种以脉明证,病人当场落泪的事,屡见不鲜。

2、以脉定治,常有奇效 

一男性患者,某厂工人,因半身不遂抬来就诊。述西医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诊之项痛,脉聚关、双上鱼际。刘老遂处以谓神汤加黄芪120克(取补阳还伍汤之意)、葛根120克(针对项痛),重剂投服。一剂即可爬床活动,6剂可乘公共汽车就诊,l8剂而愈。再续服以后疗。另一老年妇女,患股骨癌,疼痛难眠,求治于刘,见有溢涩脉,脉选定调神心汤方,又合治肿瘤之攻坚汤(王不留行100克、夏枯草30克、苏子30克、牡蛎30克)煎服,3剂痛减,8剂而痛止,连服180剂,脉退病除,拍片复查,病状消失,医生称奇。现已3年,仍健在。

3、以脉予测,有益保健 

有的病人,临床症状尚不明显时,而脉象早已显露出来,这对于于测健康是很有意义的。临床曾劝涩脉患者早治病、防未然,病人常因无症状而漫不经心,结果导致冠心病的发作,悔恨不已。

依此,我们在电子计算机《三部六病综合诊疗系统》中,已根据脉象设计了健康予测系统,临床验证,多获良教,深受患者们的欢迎。

(0)

相关推荐

  • 中医切脉后为脉弦缓含义是什么

    弦脉指搏指有力,端直而长,按触如按琴弦的脉象.特点是脉本身的硬度大.弦脉主肝胆病,疼痛,痰饮等证.缓脉,一息四至,来去弛缓松懈的脉象.中医认为,若脉来均匀和缓,为平脉,是正常人的脉象.缓脉多见于湿证或 ...

  • 脉诊笔记(三四)

    长脉为脉象之一.脉长超过本位,首尾端直,如循长竿.若脉长而和缓,是中气旺.<素问·脉要精微论>:"长则气治."若长而弦硬,按之有牵绳感,则属邪正俱盛的实证,可见于实热内 ...

  • 图解弦脉

    弦脉是临床上最为常见.最有代表性的脉象,也是变化最多的脉弦,即如琴弦之意,即紧张之意,即绷紧之意,即收敛之意,即拘束之意,即直长之意,即缺乏柔软之意,即缺乏波动感之意.既有枯涩失于润养之意,又有收敛失 ...

  • 简谈脉诊

    本人年轻时心高气盛,总认为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太不完美,表述模糊不清.现今已年近花甲,身边带有众多徒弟,为了使徒弟们能真正掌握脉诊,所以下决心写一篇简明扼要,对初学者能真正帮助到的临床脉学 ...

  • 无忧山秘籍之:论广“目合则汗”专题

    无经方不中医 求医不如养生 养生不如寡欲 讲授人:圆光 校对整理:无忧村服务小组 为什么要讲"目合则汗"这个专题? 因为这个问题很常见,我们平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人,晚上睡觉时因为阴虚 ...

  •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 借鉴参照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面瘫(指周围性面瘫),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些患者用此治疗仍延延数月而无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从中得出一些教训,并总结出一些治疗经验.今简介如下.1 分期论治1. ...

  • 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四)_斋戒_新浪博客 和另外 2 个页面 - 个人

    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四)(2008-03-21 12:10:01) 转载▼标签: 健康第四节 表部兼.合证一.麻黄汤证1.麻黄汤主证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 ...

  • [转载]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四)

    原文地址: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四)作者:斋戒 第四节 表部兼.合证    一.麻黄汤证    1.麻黄汤主证    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 ...

  • 【三部六病:溢聚紊覆四脉对应气血失调】

    我们通过脉象来反映人体的气血功能,在人体就可以形成四个脉,即溢脉.聚脉.紊脉.覆脉.四脉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复合出现. 整体气血辨证,我们以脉象为切入口,通过四脉反映四种气质类型,通过四脉看出四种性格 ...

  • 【三部六病:溢聚紊覆四脉证及糖尿病的初中晚期】

    辨治枢要 溢脉越寸上鱼际,病在头胸阳亢性,方选调神平亢汤,平亢潜阳抑交感. 聚脉关部如豆状,寸尺俱弱病胸膈,方用调胃舒郁汤,理气舒郁调迷走. 紊脉不齐力不等,病在心胸血府瘀,方选调心宽胸汤,理气活血促 ...

  • 【三部六病:溢脉聚脉弦长脉涩脉、调神汤】

    脉诊是中医四诊"之一,独具特色,历来为医家所推崇,受患者所信赖.脉象是人体的一个报警窗口,通过对脉象的观察判断,对于健康预测,疾病诊治都有很高的价值.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对脉象的研究及其应用, ...

  • 【三部六病临床应用(四)调肠汤】

    三部六病临床应用(四)调肠汤 组成:调胃汤大黄倍量(10g),加小茴香15.川棟子30g. 煎服法:上药十二味,加水1000ml,煮取300ml,倒出药汁,再加水800ml,煮取200ml,两次药汁相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小柴胡汤证之第148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小柴胡汤证之第148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二.少阴病 三.部证 小柴胡汤证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 口不欲食,大便 ...

  • 三部六病对肿瘤的论治——攻坚汤

    谈及肿瘤,刘老言,肿瘤的生长需要一种物资,就是薄层导生素,这种物资是促使肿瘤增生复发的必需之品,薄层导生素在牛奶.鲜肉.鱼虾之腥荤之品中最丰富,在治疗肿瘤时如果食肉类蛋白,就等于在战争中向敌人输送粮草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干姜附子汤证之第61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二.少阴病 三.部证 四.合病.合证 3.干姜附子汤证 少阴太阴合证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