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30分钟治疗急性腹部剧烈绞痛,止痛效果立竿见影。
早上群里有学员问孩子肚子疼,皮肤碰到都疼,怎么办?一下子让我想起自己当初带孩子时同样的焦虑来,越来越觉得掌握一门技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多么重要,孩子不生病,妈妈少担心。
分享一个张耕田老师治疗腹痛的案例,重点是学习里面的取穴思路,穴位不在多,而在于精准。
【病案】曾某某,女,42岁,农民,1998年1月18日初诊。
主诉:腹痛已半天。
患者上午发生不明原因满腹剧痛,下腹尤甚,痛连腰背,持续疼痛不止,阵发性加剧。某乡中心医院会诊排除胃穿孔、宫外孕但造成满腹痛的病因不明。会诊最后决定:①可转到县医院诊治。②不转院可进行剖腹探查。征求病家意见,病家考虑,若转院雪天路滑,山路遥远,危险太大,病人又拒绝剖腹探查。适逢我有事在该院,该院荀医生邀我去治疗。
诊见:病人卧床,呻吟不止,满腹剧痛胀满,下腹尤甚,腹部按压均有痛感,问其大便,2日未解,小便少,舌红苔厚,脉弦有力。
【诊断】急性腹痛。
【辨证】气滞有瘀
【治则】理气止痛。
【治疗】(1)取耳穴:腹(包括上下腹)、肝、脾、交感、便秘点、艇中(如图)。
常规消毒,除腹和便秘点平刺外,其余均直刺,行强刺泻法留针40分钟,每5分钟捻转行针1次。
(2)自拟中药方四逆散加味:柴胡10g,白芍30g,枳实15g,郁金15g,延胡索15g,木香12g,川楝子15g,三棱12g,莪术12g,大黄5g,青皮12g,甘草5g。
【疗效】针后15分钟腹痛渐缓,30分钟后剧痛基本消失,结合当晚中药煎服2次,次晨便通、痛止、食增,病愈。
【按语】本案剧烈绞痛,中医认为有滞、有瘀,加之腑气不通故取耳穴肝可疏理气机以消郁滞;交感、便秘点、艇中为伍,可调肠胃功能以通腑气治瘀阻,又有通便秘之特效;腹乃相应部位取穴,可调其功能又能止痛;脾可调肠胃助消化。
用中药四逆散合郁金以疏肝理气。其中白芍量大除解痉止痛外,又有通便之功;大黄量小可清在内之积热,又助白芍;枳实通便尤佳;三棱、莪术破瘀滞祛胀满有显效;延胡索、木香、川楝子、青皮理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针药共奏理气解郁破瘀通便止痛之效。避免了西医剖腹探查之苦。
编者:在没有中药和耳针基础的情况下可以单独用耳穴压豆止痛,法简效宏,放心尝试。
掌握一门中医技能,将会是2021年我们送给自己家人亲友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