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后,世界都在研究中国为何获胜,英国人的评价“绝了”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该忘记英雄,一个伟大的民族也必须铭记历史”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上,我们曾历经了大大小小不同的战争,我们一路从战火中走来,并在战火中重生。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宛如一部战争血泪史。
但是在众多的战役中,要说结局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场战役,抗美援朝一定算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一个例子了。
每每翻看和回顾71年前的那场抗美援朝战争战争历史时,痛心,震撼,激动,感慨,悲思......复杂的心情总是交织在一起,涌上心头。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带给我们的意义和精神财富是难以估量的。对于这场战争,无论得与失,我们都足以为其感到骄傲,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也足以震撼人心,令世人为之刮目相看,因为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灭了美国的威风,长了中国的志气”........
时至今日,这场战争依旧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古今中外,也有众多的专家学者,纷纷对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展开了深刻的研究。其中,英国皇家大学战略学研究会曾则这样认为:
“一支以骡马化为主的中共精锐部队,与机械化、技术装备精良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其特色举世无双,在世界战争史上堪称一绝。”
因为抗美援朝是一场非常典型的“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战争,就像英国人上述所说的那样,这场抗美援朝战争,在整个世界战争史上,都能称得上是一绝。
但其实在当初我国出兵朝鲜之时,几乎没有人能想到中国志愿军会在与美军的较量中,取得胜利,并将美军成功打退到三八线以外。
因为对于当时的我国志愿军而言,无论是在武器装备上,还是在后勤补给方面都要远远落后于美军,这几乎是一场极不对等的较量,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去打美军,就如同引火烧身,以卵击石。
但事实是,抗美援朝一战,从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第四次战役,直到第五次战役,再到中美签署停战协议。
中国志愿军用一场场的实战,用一位位士兵的鲜血,硬生生将这场战役打赢了,圆满完成了我们在战争前期所定下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这一战略目标。这一仗,打出了中国军威,中国国威,打出了中国气势,堪称“立国之战”。
在打退了美军,打停了战争,打服了“联合国军”之后,随之而来的也是众多的疑问,比如,在敌我力量悬殊,实力极为不对等的情况下,这仗该怎么打?志愿军依靠什么赢得的战争?怎样逆袭成功的呢?
“立国之战”
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自古以来,中国人行军打仗,就极为重视用兵之道,讲求以计谋取胜。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亦是如此。
我们深知在武器,火力,后勤上与美军存在的巨大差距,因此正面迎敌,硬碰硬,必不可取。于是,这时候,战术,谋略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月亮是属于中国人的”
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第一,讲求时间作战平衡,利用夜间优势,与敌军打夜战。白天被敌军控制,但夜间就是我们的天下,“月亮是属于中国人的”。
夜战,并非志愿军独创,但夜间作战历来都是“以弱胜强”的一个重要战术。纵观整个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都如同是“夜战狂魔”一般的存在。
黑夜降临,月亮升起,中国志愿军们开始行动了。夜幕低垂,漆黑一片,这样的暗夜无疑是志愿军们进行军事行动的最好掩护。
其实,早在红军时期,我军就一直非常重视夜战战术,时常在夜幕的掩护下,对敌军展开偷袭,突袭行动,所以从那时起,我军士兵就已经积累下了较为丰富的夜间作战经验。
而这也为我军在抗美援朝时,再度使用夜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在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已经将夜战发挥到了一种更加炉火纯青的地步。
就连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后来也曾评价道:
“这是个奇迹,几十万人仿佛从天而降而不留下任何痕迹,这误导了我们的判断。他们昼伏夜出,避开了我们的空中侦察,他们不在公路上行军,善于利用和开辟小路,善于利用隧道、矿井、村落、山林作为掩护。每个人都自带给养,也不用生火做饭。即便飞机在头顶上,也发现不了他们。”
比如在第一次战役的云山战役中,我军志愿军就曾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夜战方面的优势,利用黑夜,对敌军发起猛攻,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攻其不备,紧接着再利用快速穿插,分割包围的战术,快速突击,让美军一度陷入了一种被动局面。
因为那时那刻,就算他们空有战机,火炮,坦克,但是在夜间也似乎没了用武之地,飞机不敢在夜间随意出动,视线模糊,美军炮兵也不敢随意开炮。
因此,此时的美军只能不得已拿起自己手中的轻型战斗武器,与我军打近身格斗战。
没有了重火力和空中力量的支援,一时间,靠火力和远距离作战取胜的美军,只能在一夜间又回到了和我军一样的起跑线,于是一场轻步兵的对抗就此展开。
但是论近战,美军不一定是志愿军的对手。且在志愿军“迂回结合,正面突击”的一系列战术配合下,志愿军一举歼灭美军王牌之师美骑兵第1师8团大部,以及南朝鲜军第1师12团一部,毙伤俘敌2000余人同时还缴获美军火炮119门,汽车170余辆,以战机4架,取得了志愿军入朝作战后的首战大捷。
就连日本陆上自卫队,也曾在《作战理论一书》中,收入了我国志愿军打赢的这场云山战役,并对其大加赞赏,对志愿军在战术上的应用得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云山一战,我军集中兵力将美军包围,并大胆利用夜战与白刃战的方式,最终战胜了美军,堪称陆军作战的又一模范战例。
不仅仅是云山,包括后来的在雪马里一战中歼灭英军精锐部队“皇家陆军双徽营”,在新兴里战斗中,全歼美军王牌“北极熊团”,在金城战役中,由副排长杨育才带领的侦察班完成的“奇袭白虎团”等等战役,皆是我军夜战的完美体现。
缴获的白虎团团旗
“不可逾越的死亡深渊”
第二,讲求空间作战平衡,美军虽占据着海空优势,但我们也具备一定的地面优势,以及地下优势。
在美军范弗里特弹药量的疯狂倾泻下,和美军空中力量的威胁下,志愿军们开始依靠着朝鲜的各种山地地形,大规模的在地面和地下,构筑起各种防御工事,掩体,地下坑道等坚固阵地体系。
此举效果确实不错,别看只是一些土坑,毫不起眼,但是却极大地减弱了美军在空中和地面火力的打击效果。
如果当初不是依靠着这些临时构筑起的坚固“防线”来抵御敌军的炮火,志愿军凭着血肉之躯想抵挡美军的进攻,几乎是不可能的。
比如在坑道战最经典的战役:上甘岭战役中,即便美军疯狂地对志愿军阵地进行着狂轰乱炸,甚至连上甘岭阵地的山头都被削低了整整两米的情况下,志愿军却并未受到多大影响,所依靠的正是那反斜面坑道工事。
志愿军的坑道,最初是由坑道,堑壕掩体,以及地下沟道所共同组成的一整套防御体系,在坑道内除了交通主干道,还有多条直道,同时还设置有观察口,和射击工事等。且其内部各种生活设施齐全,宿舍,食堂,厕所等都应有尽有。
据战后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所构筑的坑道长度足足有1250公里,而各种堑壕,用于交通的战壕总长度也达到了惊人了的6240公里。就是一座真正的地下长城,令人为之赞叹不已,志愿军不愧是构筑坑道的天才。
原本美军在发射了40发到60发左右的炮弹便可击毙我军一名志愿军,但是在有了坑道的掩护下,美军至少要打出660发的炮弹才有可能让我军志愿军减员一名。
所以,坑道的存在,不仅保护了我方志愿军免遭美军炮火的直接伤害,同时也让美军的弹药消耗比之前更甚。
于是,在一场上甘岭战役之后,美军也深刻领略到了中国志愿军这种坑道战术的厉害之处,直呼中国志愿军为“闭居洞中的龙”,更是将我军阵地上着一道道坚固的坑道防线称为是“一道不可逾越的死亡深渊”。
“抗美援朝精神”
美国前总统赫伯特·克拉克·胡佛曾说:
“联合国军被中国打败了,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足以击退中国人。”
第三,达到战斗力的平衡,虽然美军有武器装备的优势,但是志愿军有的是作战的精神优势。
这种精神就是“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志愿军们一直保持的初心,“不畏艰苦,保持士气”是他们始终抱有的乐观心态,“英勇顽强、舍生忘死”则是他们贯彻始终的作战精神。
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曾涌现出了太多,太多视死如归的志愿军的铁血英雄们,他们中有的光脚过冰河,有的俯卧冰雪之上,直至被冻成冰雕,有的不惜用身体去堵枪眼,有的任凭烈火燃烧,依旧纹丝不动,最后化作焦土,有的身体被打残了,眼睛被打瞎了,依旧坚持要与敌军战斗到最后一刻。
他们,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他们也成为了我们心中那个“最可爱的人”。
他们,一路从鸭绿江边,到长津湖畔,到上甘岭阵地,到三八线外.......再到1953年7月27日,志愿军和联合军终于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议》。
至此,我们终于向世界宣告,这场历时近三年的战争,结束了,中国志愿军们如愿达成了既定目标,中国在与美国的对战中胜利了。
克拉克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结语
所以,中国志愿军为何能获胜?
因为我们懂得扬长避短,取长补短,采取适合自身的有效战术,来与之应敌;我们充分了解自身作战特色,并总能发挥自己所长,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
我们的志愿军部队,机动且灵活,可分可合,可进可退,合时宜,则坚不可摧;分时,则还有“班组战术”,营长牺牲,连长上,连长牺牲,排长上......志愿军部队永远都保持着战斗力。
因为,在志愿军眼中,或许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我们总能在绝境中,急中生智,团结一心,“杀”出一条血路,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最终能打退美军的最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