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0篇 红山文化与商族起源研究6
(续)
二里冈文化从发掘至今,其分布范围北起拒马河沿岸、南逾江淮地区、西起关中西部、东抵山东中部。
从目前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二里冈文化遗址中年代最早的两座城址,均属于二里冈下层遗址,而偃师商城的年代要比郑州商城早,最能代表二里冈下层遗址的特点。
这三种文化目前发掘出遗址,从分布的格局可以发现一些共同之处,大致可归为两点:一、遗址规模和选址;二、遗址布局。
(一)遗址规模和选址
三种文化遗址均可分为大中型遗址和小型遗址两大类。根据遗址大小的不同,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有差异。
如:夏家店下层遗址中的大中型遗址。按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可分为两类。一类多修建在地势相对比较平坦开阔的地方,在附近可找到水源或者直接临河而建。一般建筑面积比较大。目前经发掘的这类遗址有:敖汉大甸子遗址、建平县水泉遗址等。该类遗址文化堆积普遍较厚。房址、灰坑、窑穴数量多。遗物种类繁多,有农业生产工具:如石锄、石铲、石斧等;手工工具:如骨针、纺车等;生活用具:陶器、卜骨等;有的还有装饰品。无论是从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规模还是遗物的种类,可以看出这一类型遗址应属于拥有一定数量人口并且是长期定居的地方。这类遗址的外围大多修建有石块堆砌而成的围墙或者经过挖掘的壕沟,可以看出具有一定的防御性质。以敖汉大甸子遗址为例。该遗址南北长350米,东西宽不及200米,呈圆角长方形。在遗址的外围既有夯土墙又有壕沟。在南墙的中部发现一个缺口,该缺口两边有用石块砌筑的夯土墙,疑为门址。在门中间有一段路面,该路面由碎石铺成。西距围墙的门址约10米,有两个形状相似的椭圆形坑,编号H5、H6。H6将H5的东半边打破。两个凹坑容积较小,并且四周坑壁都经过处理,地面没有篝火痕迹,不像日常生活居处。位置在夯土墙之上,疑似具有防御功能的隐身之所。
另一类属于依山傍水型,多按坐北朝南的方位设计。目前发掘的该类遗址有:北票丰下遗址、喀喇沁旗大山前遗址、东山咀遗址等,这类遗址既有独立存在的,也有由几个地点共同形成一处遗址的。该类遗址同样有围墙和壕沟。但值得一提的是,在由若干地点形成的遗址中,发现有围墙的地点,一般都处于该遗址比较高的位置,例如北票丰下遗址:该遗址地处大凌河支流东官营子河与西官营子河之间丘陵山谷中一块平坦高台地上,发现各类房址18座。这类遗址的遗存也比较丰富。与前面提到的第一类型相似,既有生产工具也有生活用具,还有手工工具和一些装饰品。可以看出,该类型遗址也是长期定居的场所,人类活动留下的文化堆积丰厚。但相对于第一类遗址来说,面积略小,可定义为中型遗址。
同样二里头文化遗址中的大中型遗址一般多分布在河流交汇的地区,这一地区的特点是土地肥沃,靠近水源,同时视野开阔。例如二里头遗址坐落在两条河流——伊河和洛河相交汇的平缓地带,面积比二里头遗址略小的巩义稍柴遗址,它建在伊洛河南岸与坞罗河交汇的台地之上等,这类遗址的面积都比较大,属于二里头文化中的大型遗址。
以二里头遗址为例,目前发掘的面积大约在300万平方米。二里头遗址,从平面看能够发现布局规整有序,大致可以分为中心区和一般居住生活区两大部分,中心区又可划分为宫殿区、贵族聚居区、铸铜作坊区和祭祀活动区。根据考古发掘中遗址的文化层堆积,二里头遗址可分为八期,其中的第五至第七期属于二里头文化第三和第四期。其特点是在宫殿区外围发现夯土墙,应为宫殿区的围墙。该遗址的遗存丰富,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手工工具,并且发现水井一个,水井平面长1.95米,宽1.8米,井深4米多,应该是到达潜水面而停止继续向下挖掘,井壁经过修整,光滑平直。从这些遗存可以看出二里头遗址无论从规模还是格局设施看,都颇为成熟。与此遗址相类似的还有郑州西郊的大师姑遗址、伊川南寨遗址等,前者位于须水河和索河相交汇的台地上。后者位置在曲河下游和伊河交汇的台地之上。其建筑特点和布局规划与二里头遗址相似。只是面积相对于二里头遗址那样的大型遗址要小一些,可将其定义为中型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