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英 了解自身情感需求

  原标题:刘若英:“我与丈夫分居9年,他却越爱越深”

  作者:心之助

  十年前,刘若英在自己的演唱会现场上演了一出“坠楼舞台剧”。

  她温润如奶茶的音色轻声地旁白:他是一个设计师,亲手设计出一双红色高跟鞋送给我。

  可是现在,他将拥着另一个穿高跟鞋的女孩走上红毯,他把回忆带走了,唯有高跟鞋留给了我,今夜就让这双令我心碎的高跟鞋随着我的万般心碎,从高空中一跃而下。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在这场演唱会的介绍里,她明晃晃地记上一笔:希望每个女人都能率性穿上高跟鞋,更有女人味,也敢于丢开这幸福的“累赘”,让双脚解脱。而高跟鞋,象征着爱情。

  要知道,往前倒退20年的奶茶,可没有这样硬气。
  90年,在美国拿到古典音乐学位后,迷茫的刘若英阴差阳错进了滚石,成为当红歌手陈升的小助理。

  三年端茶倒水、扫马桶、背吉他的活儿做下来,她的质朴、真诚逐渐被发掘。

  当时张艾嘉正在为自己执导的电影《少女小渔》寻找女主角,刚好在新加坡的一场演唱会上遇到大包小裹的刘若英,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衣、牛仔裤,眼神清澈又坚韧。
  是这部电影,让刘若英第一次在荧幕前拥有姓名,但刘若英却觉得,自己的一切拥有,来自于那个送了他一个光源的男人。

  在用角色和歌声打开知名度后,刘若英和陈升的名字总是相伴出现,刘若英的唱片制作人一直是陈升,而陈升的每场演唱会,必然有刘若英在台下挥舞着荧光棒。
  可惜,也只能这样作罢,陈升已有妻儿,这是再深情的目光所穿不透的事实。

  因此,当陈升要求刘若英自立门户,并温和地拒绝她的拥抱、拒绝她送的唱片时,刘若英说自己像是被丢弃的风筝,痛哭不已。
  后来,她也曾和黄磊在三部戏中有过“三世”情缘,在《人间四月天》里各自孤独,在《夜奔》中做携手夫妻,在《似水年华》中爱到醉生梦死。
  其中,《似水年华》是黄磊写就的剧本,女主角就叫做“英”,因为“英”有未婚夫,两个人爱而不得。

  黄磊曾感慨这是“想要回头看看自己的路”。虽然黄磊一再表示这段故事是杜撰,但这个缱绻的谜面在04年得到了一个疑似谜底:

  刘若英在演唱会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给我打电话,他说他要结婚了,如果我不同意,他就不结了。我说,祝福你。”隔天,黄磊和孙莉公开婚讯。

  曾经的暧昧,如今的唏嘘。

  在两段若有似无无疾而终的感情里,刘若英终于不再执着找个人守护自己。
  2009年,刘若英在采访中坦言,读书期间曾被很多人追求,但她始终没有动心。
  至于后来两段未经证实的绯色记忆,其实都有来处——

  刘若英2岁时父母离异,寄养在亲戚家被虐待,最终被祖父母接回家。小小年纪,她已经经历过两种情感模式:

  01 情感回避

  起初,成年后的她,坚决不愿意找一个爱人,做一对如同父母般的伴侣。

  在亲戚的转述中,刘若英描绘出父母相处的轮廓:父亲回家不愿意脱鞋,这对略有洁癖、事事要求尽善尽美的母亲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为了不让丈夫感觉不舒服,只要一到下班时间,她就沿着丈夫必经之路全部铺上毛巾,防止地板被弄脏。

  一丝不苟的周到发挥到极致,就是一种束缚,虽然容易形成自洽,却“侵占”了伴侣的个人空间。
  02 情感补偿

  年少时的刘若英曾经发愿,未来的梦想就是做“刘太”,就像祖父母相濡以沫了一辈子。

  而这份感情投射在刘若英身上,便成了一种情感补偿,她渴望在情感中把自己放在相对弱势的位置上,得到如父如兄的守护。

  原生家庭“传承”来的感情观发挥到极致,让刘若英懂得,克制隐忍,从容等待,是更准确的情感智慧。

  这样的成长融化在她的歌声中,不再是《为爱痴狂》中的“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那样的爱我”;

  也不再是《很爱很爱你》中的“为你做件事,好在你心中写下我的名字”;

  而变成了《分开旅行》中的“我明白,在你怀里也却不一定在你心里”;

  也成为了《听说》中的那句“我过得不错 忙碌中还有感动,尝试爱过几个人,面对爱也诚实许多”。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也就是在这时候,刘若英脱下了她的高跟鞋。
  2011年,刘若英突然走入婚姻,对方是青年才俊钟石。

  奶茶俏皮地承认了好事,然后做了一点点纠正,“我们年龄相仿”。
  后来的故事,我们只能从奶茶的文字中看到:

  有时候夫妻俩出门,因为要看不同的电影而选择了不同的电影院。

  两个人一起回家,进家门后一个往左,一个向右,因为两个人有各自独立的卧室和书房,只共用厨房和餐厅。
  分房而住,看似新鲜,其实已经让不少婚姻因此触礁。

  思文与程璐,曾经是脱口秀界的“神雕侠侣”,思文因为吐槽婚姻出圈,而程璐则是笑果文化的老牌总编剧。

  有一次,程璐接受采访时称,两个人来到上海后,自己总是工作到很晚,思文又习惯早睡,为了不给彼此束缚,他们干脆分房睡。
  起初,思文也曾经在脱口秀中调侃,好的婚姻关系会把伴侣变成睡上下铺的兄弟。后来,他们从假兄弟变成了真离异。

  在分开后的采访中,思文说,她和程璐几乎从不干涉彼此的生活,大概“上下铺”的婚姻也要有“度”才能继续。

  对比这两对选择分房而居的夫妻,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想要选择这样的婚姻相处模式,要有相同的婚姻三观,而这样的三观就是:分房不分心,不委屈自己。

  01 分房只是一种生活状态,并不代表分割感情

  在过去的一两年中,思文经历了自己独自去手术,独自面对亲人去世。

  也许在外人看来,程璐是一个有事业心却有些清高的文人编剧,但从这点上来说,他误以为分房住意味着伴侣的生活自己不需要参与。

  透支的独立,过度的委屈,让一个不会沟通、一个从不主动的“两兄弟”重新将对方归还于人海。

  分房对感情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我们失去了交颈同眠的机会,也少了很多情感流动的机会。

  而刘若英在曾经的感情中,已经吃透了“委屈”的度,明白了“感情流动”的重要性,所以她能如此坦然地自曝自己和丈夫分房而居。
  02 分房是隐私需求,并不是分心借口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读者留言,结婚15年,夫妻俩也毫无悬念地走向了分房而眠的结果,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丈夫悄悄锁上了卧室的门,这才顺藤摸瓜地发现丈夫已经在外面有了新的感情,就是惧怕妻子闻到他身上的香水味,让他“交公粮”,才跟妻子商量分房。

  疲于应付,干脆保持距离。

  这也是分房而居最可怕的一点:不是为了自在,而是为了“分心”。

  因此,在彼此出现分房念头的时候,请先仔细审视这段婚姻。

  就好像刘若英那本书的书名《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其中写道“人的一生,不是在争取自己的空间,就是在适应别人的空间。独处是将自己无限放大,相处则是尽可能地缩小,去适应别人空出来的位置。”

  其实,可贵的不只是保持自我空间,而是在享受孤独的同时记得自己的婚姻关系。
  03 分房不是潮流,归根结底要想明白所求

  奶茶的一席话,在不少夫妻中掀起了“婚姻孤独”的巨浪,不少人跃跃欲试,想要在婚姻中重新拥有单身情怀。

  遗憾的是,婚姻并没有万能模板。刘若英的相处之道,也是她走过漫长道路后,自己与伴侣的共同选择。

  婚姻中,单身力的体现未必只有分房而居这一种。懂得珍惜和反思过去,才能更好和伴侣走向未来。
  十年前,刘若英开场后的第一首歌,是“听是谁在唱歌”。

  其中一句歌词很美——听,是谁在唱歌,还是你心里的盼望,听,是谁在唱歌,是我对谁呼唤。

  十年后的她,听得见伴侣的“盼望”,守得住自己的“呼唤”。

  所有往事都会成为后来,但所有现在,都会成就一个婚姻的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