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建筑界的“奥斯卡”奖,和多伦多有不解渊源的小马哥落选了——难道中国人又被歧视了?
首先,小编给大家先介绍一下这个建筑界的”奥斯卡奖“——普利兹克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别看错了!不是普利策奖啊,那是颁给新闻记者的 - -)
科普时间到~噹噹噹噹
普利兹克奖由凯悦基金会在1979年设立,用以每年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的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性做出持久而杰出的贡献。
----------我是个帅气的广告位 :)---------
每年约有500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建筑师被提名;咱中国人目前唯一一次获得该奖的建筑师是王澍(1983年获奖的建筑大师贝聿铭是美籍华人)
他设计的作品有宁波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美院象山分院:
下面是历年来普利兹克奖的得奖者们
好啦!科普时间结束~
言归正传说回2017年的普利兹克奖,由来自西班牙的拉斐尔·阿兰达(Rafael Aranda)、卡莫·皮格姆(Carmen Pigem)和拉蒙·比拉尔塔(Ramon Vilalta)分享了这一殊荣。
而小编在此之前一直关注并也是咱华人呼声最高的小马哥——马岩松落选了
在颁奖的前一天,相关建筑专业媒体的投票中马岩松居首位。。。然鹅。。。果然普利兹克奖是完全不可预测的。
虽然读者可能并不熟悉这位帅气的建筑师,但咱先来看看他的作品你就知道他跟你的生活有多近了!
多伦多的小伙伴一定见过他设计的
玛丽莲·梦露大厦(The Absolute World Towers)
位于密西沙加市(Mississauga),Hurontario St大街上,夹在在Absolute AVE 和Burnhamthorpe Rd两条路之间。如今已经是地标建筑之一了。
2012年6月被CTBUH(高层建筑与人居环境委员会)评选为美洲地区高层建筑最高奖。
这座全是曲线的大楼在300多处建筑中脱颖而出赢得了2012年最佳摩天大楼的称号。
妖娆的建筑形体确实是和玛丽莲梦露凹凸有致的身材有些许相似哦
这两座塔楼自底层开始每一层楼和下一层楼相比都在水平方向进行旋转,最多8度。这样的建筑结构创造了建筑技术上的不凡成就,同时也改变了以往高层摩天大楼的建筑常规。
梦露大厦从底部到顶部总共旋转209度,极为接近瑞典马尔默的HSB旋转中心。
作为哈尔滨人的小编激动得一定要推一下小马哥为哈尔滨设计的
哈尔滨文化岛歌剧院 (Harbin Opera House)
建筑由一大一小两个音乐厅以及一个偌大的公共空间组成,三个主要空间通过一个“丝带”似的建筑屋顶连接在一起,露出来的部分钢结构玻璃幕墙屋顶仿佛丝带包裹住的一颗宝石,闪烁在松花江畔。内外部空间高度融合。形式美感与结构美感贯穿统一,不同材质的安排非常果断纯粹。尤其看到内部完全被木头覆盖包裹的音乐厅时,着实令人赞叹不已。
CNN曾说它是一座“改变哈尔滨未来”的建筑。
除了这两栋已经获得无数赞誉和大奖的建筑外,马岩松带领他的MAD工作室正在倾力打造
朝阳公园广场项目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以办公、商业和住宅为主。位于北京CBD,毗邻朝阳公园,建筑与公园借景,建筑形态与公园内的自然景观相呼应、相观望,自然存在的湖、泉、林、溪、谷、石、峰这些中国山水的传统意境,被转换为建筑中的意象运用在建筑语言上,创造出一个高密度城市与自然景观和谐过渡的空间。
该建筑如同中国的高山和河流一样,一对不对称的双塔矗立在了公园前,玻璃幕墙就如同是山脊和山谷, 在自然气候的侵蚀下被分解成了几条细线。
同时,自然元素作为景观始终贯穿在建筑之中:两座塔楼通过通高17米的中庭空间连接,室内瀑布流动的水声让整个大堂如同山间谷地;基地西南段的两栋多层住宅延续了“空中庭院”的概念,错层的设计让每户都拥有更多的日照和与自然亲近的机会。
概念如此之好,设计如此之巧的马岩松为何落选了今年的普利兹克奖?
真的是因为国外主流奖项歧视中国人吗?
我们来看如下的一组图
左边是今年获奖的三位设计师的作品
右边是马岩松MAD工作室的设计作品
是不是觉得左边的房子感觉很“土”? 右边的奇形怪状真有趣?
没错,这就是小马哥的落选原因!
从官方的角度,
左边是“诗意”的建筑,是建筑与景观的融合;
右边是“奇特”的建筑,是建筑与环境的对抗。
从感性的角度,
左边是安静的老人
右边是活力的青年
而左边的设计理念才是普利兹克奖所真正看中的——不信再翻回本文王澍的获奖作品看一看。
是不是很“土”?
可见,小马哥并不是为了获奖而投其所好;还是在建筑设计的路上坚持自己;也正是他的坚持,才有了这些标新立异的建筑物。
而有关中国人能否在国际主流的建筑设计评选中获奖,小编想以“建筑互联网”群里网友的一番话,作为回复:
1、中国建筑设计状态与西方建筑设计状态是两回事。
中国处于大建设中后期,前二十年高速发展使大量建筑师以为还处于社会核心的幻觉中;西方的大建设时代基本过去三四十年,可以说是边缘的边缘产业,并未有建设量。
2、中国建筑师语境与西方不同。
核心问题是制度的不同导致语境差距。西方建筑师因私有制设计时针对使用者清晰,国内设计师并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最终使用和居住者是谁;其实只凭想象来设定问题,并且对于材料细节把握、施工基本没话语权,结果可想而知。
3、中国建筑设计者规模与西方建筑设计者规模不同。
中国建筑设计从业者规模有一百多万,而西方全部从业者加起来都可能没有咱们多;中国的建筑市场虽然救了西方建筑设计行业一把,但西方绝不会把话语权交出。
PS:看来获奖这件事,还是随缘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