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艺文志(一)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汉书》故事。
    《汉书》中的《艺文志》是对古代文化的第一次系统梳理,很多喜欢写文章的却没读过,实在是令人太奇怪了。本章讲的是《易经》《尚书》与《诗经》的来龙去脉。请看《<汉书>研读》第165章:

志·艺文志下(一)

自从孔子去世后,世间短小精妙的言辞已经断绝,他的七十多名弟子去世后,在大义上解释更是各不相同。所以《春秋》学说分为《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邹氏传》《夹氏传》五家,《诗经》学说分为《毛诗》《齐诗》《鲁诗》《韩诗》四家,《易经》也各自有很多家学说。战国时期合纵连衡,真伪纷争,诸子各家的说法更加混乱不清。秦始皇时期担心这种情况会危害其统治,就下令烧毁文章典籍,用自己的办法来愚弄百姓。

汉朝建立后,革除秦朝弊政,大规模收集古代典籍,广开献书之路。到了汉武帝时期,简竹脱落,书籍缺乏,礼坏乐崩,汉武帝喟然长叹道:“朕对这种情况感到很悲哀!”于是建立藏书的简策,专门设置写书官员,把诸子百家学说都收集填充在秘府之中。到了汉成帝时期,因为书籍过多散失,所以就派谒者陈农向天下广求遗留书籍。同时诏令光禄大夫刘向校点整理经传和诸子诗赋,令步兵校尉任宏校点兵书,令太史令尹咸校点数术,令侍医李柱国校点方技。每种书籍整理完结后,都由刘向逐条梳理篇目,概括其大意,收录完毕后向汉成帝奏报。

刘向去世后,汉哀帝再次命令刘向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继承父业。刘歆于是总揽群书,最后结集而奏报《七略》,所以世间就有了《辑略》,有了《六艺略》,有了《诸子略》,有了《诗赋略》,有了《兵书略》,有了《术数略》,有了《方技略》。现在删除其次要部分,以便使篇辑更加完备。

《易经》解说十二篇,有施、孟、梁丘三家;《易传·周氏》二篇,周氏王孙所著;《服氏》二篇;《杨氏》二篇,杨氏名何,字叔元,淄川人;《蔡公》二篇,蔡公是卫国人,侍奉周王孙。《韩氏》二篇,韩氏名婴;《王氏》二篇,王氏名同;《丁氏》八篇,丁氏名宽,字子襄,梁国人;《古五字》十八篇,自甲子到壬子,解释《易经》中的阴阳;《淮南道训》二篇,淮南王刘安聘请研究《易经》的共九人,号称为九师说;《古杂》八十篇;《杂灾异》三十五篇;《神输》五篇,有图一;《孟氏京房》十一篇;《灾异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五鹿充宗《略说》三篇;《京氏段嘉》十二篇;《章句》施、孟、梁丘氏各二篇。

以上关于《易经》的学说共计十三家,文章共计二百九十四篇。

《易经》中说:“伏羲氏仰观天象,俯视勘察地理,观察鸟兽的皮毛和纹饰,发现这些都与其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然后推论于自身,远的观察诸物,开始制作出八卦,以沟通神明之德,扮演万物之情。”到了殷朝、周朝之际,纣王身在上位,逆天暴物,周文王率领诸侯顺天命行天道,天人的占卜得到了应验,于是重新制作《易经》六爻,写出上下篇。孔子写出《彖》《象》《系辞》《文言》《序卦》等类文章十篇。所以说《易经》的大道太深奥了,因为在其制作中经历三圣,时代则经历三古。

到了秦朝焚书时,《易经》被列为筮卜之事的书籍,流传后世而不绝。汉朝建立后,田何传授《易经》。到了汉宣帝和汉元帝时期,有施、孟、梁丘、京氏等官府学官,而民间则有费直、高相两家学说,刘向认为,根据宫中的《古文易经》校对施、孟、梁丘经,有的地方脱漏“无咎”、“悔亡”,只有费氏经和古文相同。

《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为五十七篇;《易经》二十九卷,分小夏侯两家;《欧阳经》三十二卷;《传》四十一篇;《欧阳章句》三十一卷;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大、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欧阳说义》二篇;刘向《五行传记》十一卷;许商《五行传记》一篇;《周书》七十一篇,为周史官所记;《议奏》四十二篇;汉宣帝时期《石渠论》。

以上关于《尚书》的学说共九家,共计四百一十二篇,收入刘向《稽疑》一篇。

《易经》中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出现。”所以《尚书》的缘起很久远了,到了孔子开始编纂,上开始于帝尧,下结束于秦国,一共一百篇,孔子为之作序,说明编辑的意图。秦朝焚书禁学,济南的伏生把书籍藏匿在家中的夹壁墙中,汉朝建立后献出,大部分都已经遗失,共得到二十九篇,用于在齐鲁之地教授。到了汉宣帝时期,有《欧阳》《大小夏侯氏》,他们都在学官中传授《尚书》。

《古文尚书》出自孔子家的墙壁中。汉武帝末年,鲁共王拆掉孔子的住宅,想要扩大其场所,从而得到《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一共数十篇,都是古代的文字。鲁共王进入孔子住宅时,听到了鼓琴瑟钟磬之音,于是心生畏惧,停工不再进行破坏。孔安国是孔子的后人,全部得到这些藏书,比原先出现的二十九篇多出十六篇。孔安国把这些书籍献给汉武帝。后来孔安国遭遇太子巫蛊之事,没能到学官中任职。

刘向根据宫中的古文《尚书》校对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的经文发现,《酒诰》脱简一篇,《召诰》脱简二篇。大致是一简有二十五字的,脱落的也是二十五个字,简书上是二十二字的,脱落的也是二十二个字,文字不同的有七百多字,脱落的有几十个字。《尚书》是古代帝王的号令,用来号令众人,如果不能晓然明谕,就会使听的人和做的人不明白。古文宣扬的应接近雅正,所以掌握了古今语言,就能知道《尚书》的含义了。

《诗经》共计二十八卷,分为鲁、齐、韩三家;《鲁故》二十五卷;《鲁说》二十八卷;《齐后氏故》二十卷;《齐孙氏故》二十七卷;《齐后氏传》三十九卷;《齐孙氏传》二十八卷;《齐杂记》十八卷;《韩故》三十六卷;《韩内传》四卷;《韩外传》六卷;《韩说》四十一卷;《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

以上关于《诗经》的学说共六家,共计四百一十六卷。

《尚书》中说:“诗言志,歌咏言。”所以感伤喜欢的感情,通过歌咏之声发出;诵读其言叫做诗,咏唱其声叫做歌。所以古代设有采诗之官,供帝王观察风俗,知政得失,然后自行修正大政。孔子精选了周朝的诗歌,上采自于殷商,下到鲁国,一共三百零五篇。之所以经历秦朝能够保全,是因为是讽刺诗歌并且能吟唱,并不仅仅保荐在竹简帛书之上。

汉朝建立后,鲁国申公对《诗经》进行解释,齐国辕固生、燕国韩生解释《诗经》。有的内容取自于古代史书,夹杂了别的学说,并非原来的本义。如果不得已使用《诗经》,属鲁国的最为接近,三家都位列于学官。还有毛公学说,自称是子夏所传授,河间献王刘德十分喜欢,却没有列于学官。

黄其军

作于2021年8月12日(古历辛丑年七月初五)

(0)

相关推荐

  • 《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及其流传

    和许多先秦古籍一样,<论语>经过秦火和战乱曾一度失传,至汉代复出现若干传本,最著名的就是<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 <古论>.&l ...

  • 焚书对六经传承的影响

    秦始皇为稳固其统治,在文化思想上采取"焚书"的措施,致使先秦文献典籍散失极为严重,对六经的传承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由于焚书的指向性.传承方式的差异性以及六经各自的特性,焚书影响下的 ...

  • 志·艺文志(二)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艺文志(三)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艺文志(四)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艺文志(五)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艺文志(六)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艺文志(七)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艺文志(八)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汉书·志·艺文志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 ...

  •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目录学文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