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农民致敬——农民之苦系列纪实(6):吃饭琐忆

我和共和国同龄,能记事起印象最深的就是吃饭,毕竟民以食为天!

1958年农民大食堂开办起来了,一开始大人小孩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从此家家户户不用做饭,只要时辰一到,人人可去大食堂。大食堂围墙上写着鲜红的标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一开始,吃饭是免费的,管饱,餐厅的墙壁上,写着:''鼓足干劲搞生产,放开肚子吃饱饭''。但我因人小,当时生产的劲鼓得怎么样不清楚,只记得很多农民伯伯叔叔被抽去大炼钢铁,还不时传来某地粮食产量突破万斤甚至十万斤的好消息,墙上宣传画上的猪,背上能坐好几个农民,他们种出的南瓜,大得一车只能装一个。学校教我们唱起''星期六,乘火箭,大卫星飞上天,跃进跃进再跃进,共产主义万万年''的歌。我们情绪高昂地唱着,可食堂的饭却慢慢地不能放开肚子吃了。

先是早晚改成了吃粥,且粥越来越稀,中午饭也越来越软(为提高米的成饭率多加了水)。再后来,开始对每个人发饭票定量供应了。由于定量很低,一段时间后饥饿开始惩罚起了人们,餐厅内吵架声不断,食堂掌勺者打饭时勺子的满浅,菜汤的多少,往往成了纠纷的导火索。

为解决这一问题,不久后上面规定食堂一律采用定量陶罐(老秤十六两制),分四两的、六两的、八两的三种。

再后来,食堂里的主粮食物也越来越少,每个人的饭票,只有一半能买到主粮食物,另一半只能买到红薯、青菜,……

那时我亲眼看到过老师在上午最后一节课,饿得扶着讲台吐黄水。而我们一放学,就一窝蜂冲向食堂,叫着:冲、冲、冲,读书装头疼,吃饭打先锋!

当年我虽是小孩,但母亲因要下田劳动,吃饭的时间与我们放学不一致,因此把十天的饭票,都提前由我自己保管,那时的小孩,因久饿而营养不良,都精瘦精瘦的,印象中也没有啤酒肚的大人。饿极了的我,老秤的四量饭只拳头大一块,还没吃出味就已下肚了,实在嘴馋,忍不住就寅吃卯粮起来,最后两天没饭票了,就瞒着大人上山吃野果。

当时的农民,饿极时吃薯藤、蕨根、榆树皮,我们人小,就偷未成熟的地作货(豆荚、萝卜等),现摘着生吃,甚至钻进生产队的仓库去吃榨出油后当肥料用的油菜籽饼(渣)。我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经常看到上了年龄的农民,饭得浮肿着脸在坚持劳动。

这就是难忘而恐惧的1960年前后,持续时间大约近两年。

1961年起,农民公共食堂解散了,国家规定可以分给农民少量的自留地。自留地以农民的宅边旱地为主,按人口分,人口少的一分两分,人口多的能分到半亩以上。这在当时救了很多人。一段时间后,蔬菜杂粮开始多起来了,路上因饥饿而浮肿的农民也随之减少。

(笔者注:以上回忆的是1963年以前的情景,现在只有七十岁以上的当年农民才会有清晰的记忆)

分到了自留地,农民的饥饿得到逐步缓解。勤劳的农民,生产队收工后,在自留地上还须劳作数小时,家里需要什么,就种什么,青菜、甘薯、小麦、甚至有的筑渠引水种上水稻。再后来,政策进一步放宽,允许农民分点水田种芋艿,从此,家家户户的锅里,能煮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那些年,农民收工回家揭开锅,锅底是米饭,上面是薯或土豆,用镬铲揭碎薯和土豆,与米饭混着吃。这时期,吃''纯米饭'',是奢望,每年只有重要的客人来了或过年,才能吃上一餐两餐。''纯米饭''一词,是当时人们衡量富不富的标准,偶有人论及某家家境好,就以''每天吃的是纯米饭''来表示。

1963年起,国家下文,把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思想指导下以生产大队(即现在的村)为经济核算体制,改为以生产小队为基础的经济核算体制,把土地分到生产小队,明确交纳农业税任务后,各小队自负盈亏。这一举措,使本来吃惯大锅饭的农民,改变成吃小锅饭,十几家农户为一队,自选队长,自此,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得到较大调动。

劳动力强的农户,粮食开始多起来了,家家都有自家的谷仓,把生产队分来的口粮谷,都赔存在家里。家中有粮,心里不慌,于是,吃''纯米饭''的概率就高了起来。每年年底,这些农户,还能做些年糕酿点米酒,农村的年,也有点过年的气氛了。但是劳动力弱的农户(吃口多劳力少),仍没有解决饥饿和穷困的问题。年底,生产队分红中出现了''倒掛户'',即劳动了一年的工分收入还抵不过口粮谷所扣除的钱,只能欠生产队。欠生产队等于间接欠劳动力强的农户,于是,''倒掛户''拖累了生产队,这种农户,往往把口粮谷私下卖掉些,以解决倒掛问题,于是,他们仍摆脱不了饥饿。

当年也很奇怪,大概由于肚子里缺少油水,人的食量特别大。七十年代初我已成壮劳力,有一次我拉了车自留地的瓜上宁波卖,夜里2点钟出发,沿着沙石公路朝万灯闪烁的宁波城一步一步挨,挂在车把上的水壸内的水''咣噹咣噹''地响(自己不舍得吃瓜,路上喝水)。拉到宁波后卖了好价,高兴之余买了十五个淡包''(新秤一两制,每个一两)犒赏''自己,装在口袋挂上车把,离了宁波城往回走,一路走一路吃。邱隘刚过,手伸进车把上的袋,摸不着了,这才记起自己已经是第十六次''探囊'',唉!——越饿越会吃,越会吃越饿,这是当时农民们存在的普遍现象。

农民是靠天吃饭的,当时偶有因旱涝而收成不好时,国家的公粮不能少交,但交足了公粮之后,仓库里就所剩无几了,农民的口粮就得打折扣,于是只得用杂粮渡过每年的青黄不接。——这个问题,直到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才得到较好地解决。

回忆于2021年8月27日

(0)

相关推荐

  • 我和山药蛋有缘分有感情

    〓 第 1353 期 〓 文|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是那普通而又朴实的乌兰察布的优质特产--山药蛋,即马铃薯或土豆,把我喂养大. 据老人们相传,山药蛋是外国侵略者蓄意输入我们中国 ...

  • 【老干部话当年10】刘金廷:撤公共食堂 让农民生息

    撤公共食堂 让农民生息 刘金廷 公共食堂建立之初,社队干部和共产党员积极热情,采取措施,想把它办好.居住集中,社员思想和物资条件好,干部能力强的食堂办得可好.食堂一班人马得力,管理制度严明,厨房大木饭 ...

  • 纪实《工分的年代》 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但凡中国的农民都经过那个时代,从1953年农村实行了初级农业合作社一直到1980年农村人民公社解散,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 ...

  • 关于饥饿的记忆

    现在的年轻人,要和他们说起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吃不饱饭,以至饿死过许多人,他们会当作天方夜谭而嘲笑我们的.这当然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生在衣食无忧的时代.  但凡经历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年自 ...

  •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农村虽然实行大集体,但...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农村虽然实行大集体,但国家还是鼓励农民家庭养鸡.鸭.兔子.猪等家禽家畜的,也允许养殖户买卖.如果说有"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现象,那是指严查无正当职业的人或其他人充当 ...

  • 散文||挣“工分”的岁月

    挣"工分"的岁月 袁福成||江苏 在解放后的中国农村,从人民公社开始,直至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止,挣工分,曾经是亿万农民难以忘却的记忆. 在农村老家,乡亲们经常把挣工分叫做 ...

  • 【长篇自传连载】自叙人生路 | 第四章:苦涩的童年

    第四章  苦涩的童年    童年对每个人来说,就如人生中出现的第一张白纸.随着你的成长和认知力的提高,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家庭背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会在这张白纸上留下深深的痕迹,一辈子都难以抹去. ...

  • 野饕食话之 食堂往事

    建食堂.办食堂.散食堂,我差不多经历了农村从吃开始"大锅饭"到"散伙"的全过程.建食堂,吃大锅饭,开始干饭大肉敞开吃,过上吃饭不要钱的"共产主义&qu ...

  • 向农民致敬——农民之苦系列纪实(9):给新一代年轻朋友的信

    年轻的朋友: 也许,您经常带着恋人或家人,很喜欢在倒映着湖光山色的人工湖畔漫步.烧烤:也经常乘着观光船沿着碧波如镜的河流尽情领略两岸美丽的田园风光,但您有没有想过当初筑湖和凿河(或修堤和疏浚)的是谁? ...

  • 史锡腾——援越抗美生活系列纪实之五:苦中有乐

    友谊关外的难忘岁月(5) --援越抗美生活纪实 5.苦中有乐 好不容易星期六到了,终于盼来了一个星期天.明天可以暂时把沉重的学习放在一边,轻松愉快地玩一天了. 不过在部队里过星期天,可不象在家中那样, ...

  • 向农民致敬 文/袁洪铎

    向农民致敬 文/袁洪铎 五月盛开的鲜花 千娇百媚,竞吐芬芳 将毕生凝聚华丽 沐浴惠风阳光 农民脚步匆匆 承载生活的希望 裤腿上的泥土 挟裹一路的艰辛与沧桑 勤劳的双手 编织着世代人的梦想 那满手老茧 ...

  • 原创:致敬农民

    致敬农民 二〇二〇年九月二十六日 致敬您 我的农民兄弟 春风里播种着金色的希望 烈日下耕耘着绿色的辉煌 秋阳中收获着红色的果实 冬雪上踏出了来年的希望 致敬您 我的农民兄弟 晨辉未现你已经走进采石场 ...

  • 农民们都放弃“种田”,是不是以后“吃饭”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这是在一天早上,我们村里的张大爷跟我说的一句话,他深深的为农村的未来担忧,因为现在的农村下一代人,都不愿意种地,那么农村这么多的田地谁来耕种,以后吃饭都 ...

  • 史锡腾——援越抗美生活系列纪实:友谊关外的难忘岁月(1)

    --援越抗美生活纪实 1.踏上征途 1968年3月16日下午,汉口新江岸车站. 空旷.巨大的车场,几十上百条钢轨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金属所特有的冰冷寒光.这些铁轨近看起来相互平行,像上天使用巨大无比的直 ...

  • 史锡腾——援越抗美生活系列纪实之三:初进新兵营

    --援越抗美生活纪实 3.初进新兵营 3月17日晚,列车在桂林北站停了差不多整整一夜,直到清晨才继续开动.它几乎是以蜗牛爬行的速度慢慢穿过整个桂林市区,最后悄悄地停在一个叫做瓦窑的小站上. 站在车厢门 ...

  • 史锡腾——援越抗美生活系列纪实之四:开炉第一锤

    友谊关外的难忘岁月(4) --援越抗美生活纪实 4.开炉第一锤 铁二师汽车营四连新训留念 整个新训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新兵进行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大条令的教育,同时抓军风军纪,让我们这些准军人彻底改 ...

  • 癌痛你不好,真相早知道 --- 致敬中国麻醉周系列科普

    癌痛你不好,真相早知道  -- 致敬中国麻醉周系列科普(一) 前   言 癌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它深深的困扰着病人,我们要想尽办法"战胜"它.今天,治疗癌痛的"主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