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复卦卦辞“七日来复”,什么意思?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攸往。

复卦,六十四卦之一,六爻卦。两个三爻卦叠加,下震、上坤。最下面为“一”形爻,其它五个为“- -”形爻。

《周易》无阴阳,直画“一”称“九”,断画“- -”称“六”。

《易传》阴阳之说,直画“一”为阳爻,断画“- -”为阴爻。

《周易》有六十四个卦符,每个卦符下有句卦辞,每个卦有六个爻、六句爻辞。卦辞、爻辞,尽是筮占吉凶之辞。

一个卦六个爻,只有两种形状,直画“一”与断画“- -”。任一形状的爻,从下往上排列,分别排列在六个位置上。也就是说,两种爻在不同位置上的变化,形成六十四卦,每个卦卦符的形象是不同的。

《易传.系辞上》:“《彖》者,言乎象也。爻者,言乎变者也”。

《易传.系辞下》:“是故易也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易传》之《彖》,附在《周易》每一卦卦辞下,言卦之象。《易传》之《象》附在《周易》每一卦卦辞之下及每一卦六句爻辞之下,言每一卦每一爻之像。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 '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

“七日来复”,如何解释?

“七日来复,天行也”。七天打一个来回,天的行为。“天行”为什么是“七日”?又不是现代西方的“星期”,星期一到星期六到星期天、七天循环?

七日得,《周易》既济卦六二爻辞:“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意思为,妇人丢了头上首饰,不用寻找,七日失而复得。

七日来复,七日得。七,有几种说法。

一,七为阳数。数分阴阳,奇数阳、偶数阴,七为奇数,为阳数。可是,一、三、五、七、九都是奇数,为什么不是“一、三、五、九”而是“七日”?

二,复卦的下卦为震,震为七。七日来复,《易传》说“震为雷”,天难道每七天打一次雷?

还有多种解释。《说文》,“七,阳之正也”。《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之始也。”

一、三、五、七、九,都是阳数,为何唯七为正阳?天下有始,不是从一开时吗,怎么从七开始?

《易传》“阴阳之义配日月”,日为阳。早晨日出,傍晚日落,一日打一个来回。太阳年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打一个来回。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七日来复”《彖》解为“天行”,而《象》说的是“至日”。

至日,冬至日,夏至日。太阳年的节气。两个冬至日或两个夏至日为一个太阳年周期。

“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其意为:先朝的帝王在“至日”这天关闭关口,商人及旅客不准出入,帝王不巡视四方。

“至日”,历法指的是冬至日。

《史记.历书》,“以至子日当冬至,则阴阳离合之道行焉。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儋,其更以太初元年。年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

制定历法,以冬至日为太阳年之始,周而复始,两个冬至日为一个太阳年。西汉《太初历》,十一月的冬至日,为第一个甲子。

《太初历》不是干支纪年,而是太初纪年。太岁即木星,绕天一周约十二年(11.822年)。日,用干支,冬至日,历法《太初历》的第一个甲子。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庭下令推行干支纪年。

《周易》为筮占之书,被吹捧为哲学、科学。其实,《易传》与《易经》混为一谈,把《易传》当作《易经》念。《易传》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也不是什么哲学、科学,而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天尊地卑,乾键坤顺,阴阳不是对立,而是顺从。

不过,我们从《易传》之辞中可以了解到一些历史知识。如,古代历法太阳历,以冬至日为一年之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