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盗王

热门电影《加勒比海盗》系列吸引了世界无数观众,剧中主角杰克机智幽默、果敢正直,给粉丝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但这些神奇故事和精灵人物只是存在于好莱坞的电影世界里,而其原型远没有经过艺术加工后的这般光辉灿烂。可是,远在东方的大明时期,有一个叫汪直的人,是存在于历史真实中的海盗王。

一开始,汪直并不是海盗,只是个走私商人。因为明朝当时不开放,实行海禁。放到今天,汪直不会成为海盗,而是一个跨国贸易集团董事长。

作为商人,汪直具备优秀的经商才能。他发现葡萄牙等欧洲人喜欢中国的瓷器、丝绸,而日本人除了喜欢中国的茶叶之外,还特别需要军火,因为当时的日本正值战国时期。于是,汪老板就把国内的瓷器丝绸运到欧洲,从欧洲人手中换到军火,再把军火运到日本,换取黄金、粮食等物资。

汪老板生意做得好,不仅是市场行情掌握得好,而且很注重产品质量,信誉度高。比如,汪老板经常去日本做调研,了解日本大小战役的死伤情况,以此来评判其经销的军火质量。可惜生不逢时,这样的人生在今天,不仅不会成为海盗危害社会,而且会成为大商人推动世界贸易的繁荣。

在明朝的海禁政策下,海上商贸是违法活动,黑吃黑的现象频繁发生。有一次,海盗不长眼睛,竟然把汪老板的商船给抢了,汪老板一怒之下,开始武装他的船队,在自卫护航的同时,难免良莠不分,泥沙俱下,有意无意地干起了海盗的勾当。商人的贪婪本性使得汪老板一发不可收拾,亦商亦盗,纵横海上,凭借雄厚的财力慢慢成为了海盗之王。

晋升为武装商人的汪老板实力已经不在日本的诸侯之下了,有实际事例可以说明这一点。那就是汪海盗王占领了日本的冲绳岛,建立起海盗总部基地(今天换成了美国人的基地)。并且把这个基地命名为“宋国”,当时,岛上有居民5000人,日本雇用工几百人,武装部队1万多人,是个名副其实的小诸侯国了。曾有说法认为汪直是汉奸,这绝对是个错误的说法,因为他从不给日本人干活,反而他手下雇佣了好多日本人,他是日本人的老板。

日本时值战国,但人口很少,每个诸侯的军队不超过一万,装备以冷兵器为主,跟装备精良的“宋国”无法抗衡,于是借口“攘外必先安内”,对汪海盗王的侵占国土的行为实行不抵抗政策。

非但如此,日本人干脆聘请汪海盗王担任“老船主”,来为日本进贡明朝的船只护航。并在日本平户建立了中国人的商馆,相当于“唐人街”,请海盗王上岸居住,此举抛开政治不谈,真实地带动了平户的经济发展,使平户有了日本“小西都”之称。类似于近代中国被世界列强侵占的城市其经济发展反而比其它城市更好的现象。

和日本的纵容相反,天朝大明可没那么好的脾气,“擒贼先擒王”,大明把海盗王汪直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必欲除之而后快。

倭寇,并不能简单看成日本海盗,而应该是以日本人为首的多国部队,包括中国人。只不过倭寇中的日本人战斗力最强,他们是武士或浪人,配备强悍昂贵的武士刀。对,没错,这种武士刀在抗日剧中经常看见,抗战结束后,有些日本人用大量的钱来买回这些武士刀,武士刀是日本人的一种精神象征。

其实,治海盗和治水是一样的,宜疏不宜堵。如果开放海禁,允许国际贸易,那就不会有海盗;反之,倭寇剿不尽,海风吹又生。因为贸易是人类的天性,后来的大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也是一样被列强用坚船利炮给轰开了吗。

当时,大明朝负责抵抗倭寇海盗的是名将胡宗宪,胡宗宪手下先后有好几个悍将,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戚继光。尽管如此,面对已经“建国”的海盗王,理智的胡总督没敢胡来,在和他的师爷经过反复权衡后,认为只可智取,不可强攻。为胡总督出谋划策的这个军师不是一般人,乃是有明一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文长(另外两个为解缙和杨慎),诗文书画全才,同时也是“绍兴师爷”的代表。

在徐文长的策划下,汪直的愚蠢的养子毛海峰,被施以三国演义中的蒋干之计,海盗王终于被诱骗上岸。接下来,按照胡总督和徐师爷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和控制汪直,来达到彻底消除海盗及倭寇的目的。可是他们宏伟的计划被一个死心眼的巡按御史王本固给破坏了,王御史遇到正在杭州游玩的海盗王后,立即将其抓了起来,并上书朝廷。此后,事态发展逐渐失去控制,无论胡总督如何陈述辩解已无济于事,被海盗困扰这么多年,整个朝廷都急功近利,等不及胡总督和徐师爷的宏伟计划的徐徐实施。

嘉靖三十九年,汪直被斩,一代海盗王兼外贸巨商就此谢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