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侯坊村的由来

邮箱:3125136050@qq.com


侯坊村的由来

李成业口述 刘云整理

候坊村位于华县西北十里之处,中间有通村公路贯穿南北。据说很古很古的时候,这里有个人被封侯,后来这位封侯的官员在此开了作坊,经商开店,久而久之,这里居住的人多了,被称为候坊。

侯坊街道 宋渭涛 摄

候坊村包括包城村,是北边一个小村,像是把候坊包着而得此名。还有一个李巷村,主要的是李姓。还有东小村,西小村,弥家村,共六村。弥家村据说明清时出了一个武举,高大的门楼前有拴马庄,上马石,很是威武。这里有二十多亩地大的跑马场,还有许多石雕。解放前侯坊又称沈阳乡。这是因为当时候坊人每到夏季过河行走不便,人们盼望河上有桥。这个愿望被附近一位姓沈的女财东知道了,她便出资在这里修了座桥。这位女财东名叫沈阳,人们为了纪念她,便将这座桥叫做沈阳桥。由于年久失修,后又在沈阳桥南修了一座桥,仍叫沈阳桥。后来这座桥成了通往县城的主要通道。

候坊后来是候坊乡政府所在地,撤乡并镇之后,并入辛庄,后来,归入赤水镇。这里土地平坦,适宜种植小麦、玉米、棉花。候坊的枣很有名,是华县的特产。枣树是明代栽的,已有几百年历史。规模达到几百亩以上,成为农民一项主要收入项目。

侯坊枣园 刘亦农 摄

闫广勤:侯坊村,原属侯坊乡,后属辛庄乡,现是赤水镇侯坊村民委员会的一个自然村。明朝赵时春在《马政论》一文中说,唐朝在同州(今大荔县)、华州置了八个坊养马,即设了8个养马场。清《续华州志》认为侯坊与这八坊有关,侯坊村或由此得名。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多彩赤水》主编刘亦农

图片来源:刘亦农、宋渭涛骊泉影像

原文作者:李成业口述 刘云整理

(0)

相关推荐

  • 华县的回忆

    华县的回忆 作者丨西溪云翁 华县,现在又恢复为华州,称区,每回去一次,都勾起我对年轻时.孩童时故乡的回忆,勾起我对已经逝去的华县容貌的联想. 比如这里叫新华十字,应是华县的中心,原有高大灯塔,故又叫灯 ...

  • 腊月里华州赤水逛集会!

    俗话说进入腊月就是年 城乡街道天天都是集会 腊月里的集会非常热闹 吃喝玩乐.日用百货样样俱全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华州区赤水街道看看 1月11日(腊月十七) 华州区赤水街道是这样的 大盆的面筋.切好 ...

  • 修渭河堤记 ——乾隆年间华州侯坊、吴家桥等村数千人上坝修堤

    邮箱:3125136050@qq.com 修渭河堤记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潼商道  屠用申 渭流绕华州北境,自西徂东,其南岸地势独卑,故上游汹涌,每虞汗漶.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席牧因 ...

  • 国共两党在华州侯坊小学的斗争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对华州故乡的历史回忆(四) 作者 魏宏发     我生于渭南市华州区侯坊村,今年八十有四.人老了常常想起幼年的人和事,藉着头脑倘清,我把我青少年时代的经过, ...

  • 华州侯坊枣的传说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侯坊枣的传说 讲述人 何新昌 整理 孙水法 (搜集时间 一九八四年九月) 华州原侯坊乡小村的枣子,肉厚无核,香甜昧美,传说这里边还有一个故事哩. 候坊枣树 ...

  • 华州侯坊的枣

    邮箱:3125136050@qq.com 侯  坊  枣 作者:李正英 提起侯坊枣,过去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特别是30多年前,侯坊枣在西安也很有名气. 侯坊枣园地处石堤河湾沙滩地,河水滋润,光照充足, ...

  • 华州侯坊史话

    邮箱:3125136050@qq.com 侯 坊 史 话 作者:李正英 一千多年前,不知那个皇帝来到华州,住在现君朝村一带,随行有个王侯在渭河南岸一个村庄安营扎寨,侯坊村名由此而来. 侯坊街道 宋渭涛 ...

  • 华州记忆之村遛子

    华州记忆之村遛子 作者:吉建军 村遛子者,游走于乡村的各类人也.在我有限的孩童时期的记忆中,村遛子的印象并不十分深刻,但有幸也遇到过几个,成为这种游走于乡村的特殊人群的弥足珍贵的记忆资料. 我记忆中的 ...

  • 华州崔马村:传承百年的传统手艺

    吉建军,陕西华州人,诗人,作家. 初冬的日头,把懒懒的阳光洒在大明镇崔马村的土路上,村民王大爷正坐在庭院里,和村里几个村民一起忙碌着.转眼之下,胳膊粗细的竹竿在王大爷的竹刀下变成了挂面一般粗细的竹篾, ...

  • 华州赤水镇瓦窑堡的由来

    邮箱:3125136050@qq.com 瓦窑堡的由来 作者 罗文学 华州赤水镇罗家村东二里的瓦窑堡,大约是清末民初形成的. 官道瓦窑村段 高振强摄 当时这里南边紧靠高崖,土层深厚,北边取水方便,运输 ...

  • 我在华州高塘老年村的童年

    邮箱:3125136050@qq.com 童年的家乡 作者 东升 (老年村原叫"老渰村",在"文革"中,村革委会以"老渰村""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