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看华州:坚守的华县农村习俗——少华山石门人家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石 门 人 家
作者 关中牛爷谢天祥
山中二日,老牛一直有探访石门人家的愿望。一大早,老牛和牛嫂出发了。半道发现一条羊肠石板路,一个汉子在前边走,俩人一直跟着这个汉子后边。如果遇到狗,肯定先咬他!
遇到的第一户人家。房前的墙,都是木杠子支撑的。还有,这个碍眼的柜子据主家说是搬到山外的邻居没来得及搬下山去,寄放在他家院子的。
这家院子的主人——八十岁的老爷子正在吃早饭。锅里的苞谷糁子煮芋头饭,老牛看了,很馋人。经交谈,老人二十多岁成家,大老伴八岁。老伴过门那年才十四岁,十六岁生的大儿子,五十岁就去世了。他和老伴育有一儿一女,都在山外定居。
准备压酸菜的碎菜叶和萝卜丝。
设置在山墙的神位——药王 龙王 娘娘,上边还放有许多玻璃片不知啥意思。
老爷子腿不好,但还得种地自理,他身边是打糍粑的木槌和石板。
室内二层。下边住人,上边放东西。
老斗、面尣儿。
柳条簸箕
厨房一角
山民自制的酸菜。先腌、再晾晒、后控水,下缸后十多天就成这样了。
用圆锹头盖着火的灶膛,饭做熟后,柴火太旺,不盖容易把锅里的饭烧糊了。
豆腐磨子。下边这个架子,是杀猪烫毛用的。
收割的黄豆。
磨面的石磨。这种大石磨,推包谷糁子要相对轻点,磨苞谷面时很重呢。老牛推磨是行家,知道推磨的苦累。老爷子腿不好,推磨肯定很吃力。
菜地
第二户人家,瓦房很阔气,人搬山外了。
第三户人家(或者以前是两户人家),真正的石板房。
准备上房的青瓦,没来得及换呢,人却走了。这些瓦背上山的人工比瓦的价钱还大,要背下去就不那么容易,就这样,青藤长上了圆圆的瓦垛。
老爷子晒在邻居门前大石头上的洋芋渣。
老汉一个人走、一个人修的木石结构桥。
另一户人家,院内荒草萋萋。
老汉栽的杏树,下边是收过白菜的“巴掌地“.
山民的祖坟,都在他们居住房子的数米处。
拐过一道山涧,又遇一户人家。这位七十二岁的老者,也是这座山头迁移人家中唯一坚守在山上的最后守山人。据他说,他是念过一年半书的“文化人”,当生产队会计记的账只有他认得那字,上边来查账,像看“天书”,但是,他一笔笔“背”账,社员们一听,都说没麻达。老汉每日间养蜂、种菜,自乐无穷。问题是,老伴早走了,三儿一女,都考学工作。唯有二儿子考上学了,但没两千元学费,只好留在了农村,现在景区管理局做招聘工人,时常照看他的生活。他不喜欢山外,儿女没办法,就送他回来住在老家这座山头。
院内芍药
屋内粮食瓮和老担斗
房梁上的牛心柿子。新鲜的柿子把儿是老牛揪走留下的,这种黄柿子味道像蜜。
马灯、汽灯,停电应急。
锋利的农具。
悬挂的杂物。山老鼠太多,只能这样。
长在山里的小土豆
这个蒜窝子是一个桦树段,用木炭火烧、用刀掏成的,历经几代人,外边的皮还在。
山民吃辣子是炒过再轧,别有风味。
山里的猫咪一样乖
老爷子会点木工活儿
套野猪娃的铁笼子
土蜂巢,蜜很好,老牛买了二斤。
芋头粑粑,很黑,很难看,很好吃,老牛讨了三块下肚,很舒服。
老牛说,没错的!
吆喝了半天,招来俩吃货!
哇,别抢别抢,一起品尝!听老爷子说,老花和小白是母女俩。
沟下溪流
内观石门
山门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