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感谢生命中这7类人
父母
感恩父母,
身无饥寒,父母无愧于我。
人无长进,我何以待父母。
饮水当思源,百善孝为先。
树高千尺,离不开根。
生养之恩,终生莫忘。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游子吟 / 迎母漂上作
朝代:唐代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将要。
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作品鉴赏】
《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游子吟》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却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朋友
感恩朋友。
锦上添花易,
雪中送炭难。
感恩那些在你困难时,
对你伸出援手的人。
知恩图报,
乃为人之本。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老师
感谢老师。
三尺讲台育桃李,
一支粉笔写春秋。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酌水知源,师恩莫负。
"新竹高于旧竹枝,
全凭老干为扶持。"
另一半
感谢另一半。
陪伴我们成长,
陪伴我们经历,
陪伴我们走过灿烂或黯淡的日子,
因为有你,家才是家。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自己
感谢自己。
面对挫折,
选择坚持的自己;
面对伤害,
选择救赎的自己;
面对挑战,
选择拼搏的自己。
“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亲人
感谢亲人。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
才可以在人海中变成一家人。
从此印刻在血脉中的守护,
无坚不摧。
“羊有跪乳之情,
鸦有反哺之义。”
抗疫英雄们
感谢抗疫英雄们。
放眼望去岁月静好,
一定是有人,
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没有和平的年代,
只有和平的国家。
感谢勇敢的人保护了祖国。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养育之恩,情重如山。
授业之恩,润物无声。
携手余生的爱人,
与我们风雨同行,
共赏朝露暮霞。
亲密无间的挚友,
伴我们一路向前,
分享嬉笑怒骂。
愿生命中的贵人,
平安多喜乐,
岁岁长安康。
【子曰:子生三年,后免父母。三年丧,天下丧。】
这里指的是我们中国古代的礼仪。这个制度变化太大,历史时代已经无法收回。让我们不要管现代的情况。孔子当时比较保守,极力主张孝道要维护,父母生死大事要依照古代礼法。
中国古代父母去世是丧三年,我们要孝顺三年。几十年前我们在大陆的时候,至少在来台湾之前,我们很多朋友还是保持着这个规矩,胳膊上穿的是白布或者黑布。现在没了。三天已经从三年变了。在丧期,名片上名字旁边印着一个小“制”,表示丧。
在古代,情况更严重。研究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所谓圣人王朝以孝治天下。做高官的人,再大,遇到父母丧亲的事,如果不马上请假回国,那就是错的。监督建议并立即弹劾他们是非常严重的,他们可能会被惩罚到永远不会被雇用的地步。
然而,军事指挥官是一个例外,他们在前方作战。父母去世,还是要向法院请假才能回国。皇帝可以发一封信,告诉他要动孝心,得到安慰,这样他就可以不回家了。在剧中可以看到,在一些剧中,如果武将穿半个白袍,就说明他是戴孝,这是皇帝的特别安慰,国家一定有这个人;有些是他回国守孝后服丧,皇帝下令专门使用,称为“七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退休后再用,一种是回国留体制的人用。这种古老的政治制度有其优点。一个人从政时间长了,离开民间太久了,不了解民间的情况。回家后,杜门思想了想,不准招待客人。他不被允许接触当地官员,他可以深入民间。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仪式,这种社会风气和政治制度的变化也是近几十年才发生的。
古代连皇帝都要吊唁三年。比如葬礼期间不允许结婚。年轻皇帝想在就职前结婚,只能在皇太后的命令下才能结婚。唐、宋、明、清时期,在老皇帝和新皇帝去世前没有到位,葬礼没有公布,先办了婚,第二天再发讣告,否则就违反礼仪。即使是皇帝也应该遵守这种古老的仪式,这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子曰,父母双亡,以为一年后可以听歌跳舞。你放心吗?放心的话,按你的方式去做!没人逼你。三天后就可以跳舞了,只要你放心。葬礼不是靠规定,需要大家的心。古代文化是以心为本,而不是以法为本。一个君子,父母双亡哀悼,内心想法悲伤,吃饭没味道,听音乐不开心,睡觉睡不好,所以三年没有礼乐。孔子下面说的是中国文化失落三年的原因。
他说孩子三岁之前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特别是古代没有奶的时候,一个人走三年,离开父母的怀抱。20年的养育,这三年是最重要的,甚至是朋友!这两个老朋友照顾你三年,然后就死了。这三年的感情怎么还?所以,三年丧,是为了报答拥抱了我们三年,养育了我们的父母。这对于世界上所有人类都是一样的,只是提倡改成一年,所以没有三年思念父母的感觉,就像父母抱着抚养我们三年的感觉一样。如果改成一年,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孝子,世界上任何一个父母,在孩子还不到三岁的时候,都会千方百计的照顾他。所以在中国文化中,把父母丧亲的时间定为三年,就是为了报答这份恩情,这只是最低限度的回报。其实父母的好,不止于此。孩子三岁以后长大,要照顾到二十多岁。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调皮的学者金圣叹说的话,有最高的道理。现在我们就拿他的意思来说,他写给他儿子的信:你我是朋友。起初,你没有指定我为你的父亲,我也没有指定你为我的儿子。但话又说回来,老人(指自己)和老太太(指老婆)给你擦大便撒尿,照顾你二十年了。这20年,去社会上看看有没有比这两位老朋友更好的朋友。我们现在不要求你孝顺。这些都是空话。要求你照顾好和这两个老朋友20年的感情就够了。这是金圣叹的游戏文章,也说明了真正的孝道哲学。所以,在中国讲孝道是爱的回归。
所以孔子说,现在的人,父母去世的时候,真的会怀念父母三年。他们是否像父母不到三岁时那样爱自己?连这三年乡愁都没有,也没有孝心。近几十年来,“孝子”的含义被反过来解释为孝子。这一大段是讲孝道的,那就讲孝道吧。
根据孔子描述的中国文化,曾子写了《孝经》,十三经之一。孝敬父母或孝顺父母,孝敬全世界,像父母一样看待全世界,是中国政治哲学的一大原则。从政的人视老百姓如父母般孝顺,改名为忠义。所以搞政治的人要有孝心。是中国政治哲学的基本重心,也就是孝的基本重心。
更多精彩:云顶之弈凯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