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性胃炎案--肝郁痰阻--温胆汤合半夏泻心汤--沈绍功

【胃炎-温胆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病史:何左,38岁,初诊节气,立夏。
    素性暴躁嗜酒,年前因家庭纠纷,暴怒心烦,常感两胁胀满,如物撑顶,时有泛酸,纳差,恶心、口苦。经医院胃镜确诊为“肥厚性胃炎”。服中西药无效,门诊求治,苔黄腻,舌质红,脉弦滑。
    讲解与互动:
    恶心,泛酸,不吃饭,口苦,生气引起的两胁胀满,脉弦,苔黄腻,舌质又红。这什么辨证?应该很简单。
    学生:“肝郁。”
    哎!有肝郁,这没错。其次呢?
    学生:“湿热。”
    不是湿热,苔是腻的,应该痰热。有痰这看出来了。苔腻呀!脉滑,有肝郁,有痰浊,而且痰浊化热。肥厚性胃炎很多的,泛酸一般都是肥厚性胃炎;烧心一般都是萎缩性胃炎,没有酸就是烧心。用什么方?
    学生:“用温胆汤。”
    哎!温胆汤。用温胆汤,但这里面还要加一个方子。有恶心呀!温胆汤治恶心的效果并不好。加什么方?《金匮要略》上的方。
    学生:“半夏泻心汤。”
    哎!半夏泻心汤。要加泻心汤,所以用温胆汤和半夏泻心汤合方。开药。温胆6味药记住了啊!这用不着重复了。半夏泻心汤加点什么药?什么组成?
    学生:“黄芩、黄连、半夏。”半夏是主药。另外还有泛酸,纳差,疼痛。想了温胆,底下就要出来另外两个药,一个是祛痰的药,一个是化瘀的药。这瘀不明显,但必须痰瘀同治,提高疗效。
    学生:“莱菔子和丹参。”
    哎!对了。莱菔子和丹参。胃痛,两胁都胀痛,像东西顶着了。用什么药?
    学生:“川楝子、元胡。”
    哎!川楝子、元胡,金铃子散。这个方子也很明确了。
    脉案:
    男性何某,性燥嗜酒,暴怒烦郁,两胁胀满,延及脘痛,按之不舒,纳呆恶心,泛酸口苦。胃镜确诊为“肥厚性胃炎”。苔黄腻,舌质红,脉弦滑。肝郁痰浊,阻塞中焦,胃失和降而脘胁引痛。治宜清肝祛痰,和胃降逆。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胆汤”合《伤寒论》“半夏泻心汤”化裁。
    处方:
    竹茹10g    枳壳10g    云苓10g    陈皮10g    石菖蒲10g    郁金10g    黄连10g    黄芩10g    姜半夏10g    生芪10g  蒲公英10g    莱菔子10g    丹参30g    生牡蛎30g    川楝子10g    元胡10g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剂,脘胁胀痛缓解,恶心泛酸得止。口苦纳差依存,苔薄黄腻,脉象弦细,痰浊渐祛,肝郁渐疏,脾胃失和。上方去牡蛎、姜半夏、黄连加生栀子10g、白扁豆10g、木香10g、砂仁10g、鸡内金30g。再服14剂,食纳渐复,口苦已除,苔薄黄,脉弦细,痰热已除,胃逆亦降,服加味保和丸、加味逍遥丸,二月后复查,胃镜正常。
    半夏中病即止,加了姜半夏对恶心有好处,但是还是比较燥,对热邪并不利;黄连用时间长了也是苦寒。
    按语:
    1、祛痰浊,“温胆汤”系主方,入石菖蒲、郁金一豁一行,利于祛痰。佐莱菔子祛痰力强大,入丹参痰瘀同治,加牡蛎即祛痰又制酸。
    牡蛎一般都用生的,生牡蛎的作用比较全,制牡蛎就制酸的时候用,祛痰的作用就小了,所以都用生牡蛎。
    2、“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治胃逆效方,姜、枣、草温燥滋腻不利于痰热祛之;人参易黄芪,健脾力更大且不恋痰,配公英是消胃炎有效药对。半夏降逆,但又温燥,恶心解除,中病即止。
    3、白扁豆、木香、砂仁醒脾开胃效药,最后丸药缓图,善后收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