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秋节,曹雪芹为何一再提到西瓜?西瓜背后有很多说道

《红楼梦》的中秋节尽管不尽如人意,一派悲悲切切的末世临头景象。但是不多的与中秋节有关的线索中,也有一些有意思的文化情节。

(第七十五回)次日起来,就有人回西瓜月饼都全了,只待分派送人。贾珍吩咐佩凤道:“你请你奶奶看着送罢,我还有别的事呢。”一时佩凤又来说:“爷问奶奶,今儿出门不出?说咱们是孝家,明儿十五过不得节,今儿晚上倒好,可以大家应个景儿,吃些瓜饼酒。”……贾母又道:“你昨日送来的月饼好,西瓜看着好,打开却也罢了。”贾珍笑道:“月饼是新来的一个专做点心的厨子,我试了试果然好,才敢做了孝敬。西瓜往年都还可以,不知今年怎么就不好了。”贾政道:“大约今年雨水太勤之故。”

贾府过中秋,先写宁国府“有孝”提前一天小聚。再写荣国府当日团圆大聚。不提那些枝枝蔓蔓,就说贾家中秋节最重要的两样吃食,除了经典的月饼之外,竟然还有西瓜,对现代人来说可是个新鲜。

原文好几处都写了月饼和西瓜,包括贾珍敬献贾母的中秋节礼也是月饼和西瓜。他们的中秋宴会,更是叫作“瓜饼酒”。

那么,贾家的习俗为什么要吃西瓜和月饼呢?这要分开来说。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是指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一般为祭月之用。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

月饼没什么好说的,在明清两代直到今天已经是中秋的象征。反而是“西瓜”,却是要好好说道一二,皆因中秋节吃西瓜的习俗,现在并不那么普遍。即便家家都会吃,大多也是没有寓意,纯属是个季节性水果。但在古代却并非如此。

从季节性看,古代的西瓜成熟时间一般在阴历六月中下旬,可以持续到八月十五中秋节。西瓜算是中秋时节的当家水果。

但葡萄、柑橘之类也已经成熟,何以西瓜成为主流,与月饼一起称为“瓜饼酒”呢?

如果追溯历史,唐朝时候中秋节的习俗就已经是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和西瓜。

虽然《周礼》就有“中秋”之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但中秋节的形式是在唐代才形成了定式。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祭月仪式,设大香案,摆上祭品,据说西瓜是祭品之一。

到了明代,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祭月光、家家虔设月饼、西瓜、果品、毛豆等等,请宾客前来饮酒,称作“西瓜会”。

那时候人们吃西瓜与现在又有不同。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华。”

中秋祭月,必选圆型瓜果,取团圆之意。分食瓜果时要将其交错而切,瓣刻成莲花模样。这个其实未必是雕刻成花,而是将西瓜交错切开,呈现莲瓣绽放一般式样(现在也有很多果盘如此切),供人取食。

由此可知,西瓜主要也有团圆之意。

而古人中秋拜月有祭祀“灶神”之意,西瓜产量高象征丰收;西瓜多籽,象征多子多福;西瓜瓤红,团圆、喜庆契合中秋节的家人团聚欢乐氛围。

当然,古人还有中秋“摸秋”的习俗。“八月摸秋不算偷”,这天夜里,来到瓜果园摘取瓜果带回家预示好姻缘、好生养。《金陵锁志》载:“以得瓜豆宜男”,摸到瓜的预示生儿子,摸到豆的预示生女孩。而未婚女子则以摸到的瓜果优劣,预示能否寻得如意夫婿。

以上是古人中秋节与西瓜相关的习俗。曹雪芹的时代尚属流行。不过作者一再提及月饼西瓜也有其他深意。尤其贾母说西瓜看着好,切开也罢了。预示外表团圆,内藏危机。可见贾家的末日很快就将到来。

而且,月饼最初以“菱花”状,西瓜切成“莲花”状。脂砚斋曾有评价香菱的一句,解释二者之形最是贴切。

(第七回)说着便叫香菱。【甲戌双行夹批:二字仍从“莲”上起来。盖“英莲”者,“应怜”也,“香菱”者亦“相怜”之意。此是改名之“英莲”也。】

菱花、莲花在《红楼梦》里是“悲”的象征,与之相关的,从林黛玉、秦可卿、王熙凤、巧姐、迎春、惜春、香菱、晴雯、二尤姐妹、小戏子等等数十个人,全部都是“可怜”之命运。

曹雪芹过年、端午等都没过度提及饮食,反而中秋节连续数次提到月饼、西瓜,也有预示悲剧将至之意。既是贾府大难将至可怜,也有大观园群芳即将凋敝可怜。

中秋一过,“菱洲”贾迎春最先“散”了……就是开始!不提。

文|君笺雅侃红楼

点赞、收藏、转发和赞赏一样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