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都没敢称帝,袁术为什么就称帝了?
袁术是汉末司空袁逢的嫡子。所以,虽然袁绍出仕比袁术早,也一直比袁术地位高,但袁术一直是看不起袁绍的,认为袁绍是庶子,他自己才使东汉晚期四世三公的袁家的掌门人,并不把袁绍放在眼里。
何进谋诛十常侍时,袁绍是司隶校尉,地位比袁术高,但司隶校尉只是监察机构,并没有兵力。袁术是虎贲中郎将,也就是领有一部分禁卫军,所以实力实际上是比袁绍强的。
何进诛十常侍不成,反而被诱入宫中杀死,袁术火烧宫门,想逼中常侍段珪等人打开宫门,结果段珪等人劫持少帝出走,袁绍和袁术率兵在京城搜捕宦官,全部杀死,甚至有没有胡须的人也被杀死的情况,京城洛阳大乱。
董卓进京后,很快就控制了朝廷,袁绍和袁术分别逃出京城。袁绍被董卓控制下的朝廷封为渤海太守,逃奔冀州,而袁术则被董卓拜为后将军,出奔南阳。
这时候,久历行间、声名早著的孙坚还只是长沙太守。孙坚得到董卓祸乱朝廷的情况后,先在长沙招募了一部分部队,开始北上勤王,讨伐董卓。但孙坚显然也并不只是为了勤王,而是别有所图的。他先杀死了之前就看不起他的上司荆州刺史王叡,到南阳之后,又杀死了南阳郡太守张咨。
袁术一看南阳无主,就以后将军的名义在南阳建立军府,以讨伐董卓为名,招募军队,扩充实力。南阳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故乡,也是东汉开国的革命老区,所以是重点建设的地区,享受了不少优惠政策。所以,到袁术占据南阳的时候,南阳已经户口百万,经济繁荣,是比较富庶的区域。
孙坚的本官长沙太守是文职官,之所以由他来当,是因为他之前已经表现出了比较优秀的军事才能,而长沙当时开发不足,周围还有很多少数民族,所以才用孙坚一个武将来当太守,主要是安定地方。
既然当了文职官,领兵的名义就不是很顺当。孙坚和袁术在南阳会合之后,袁术就表奏天子,拜孙坚为讨逆将军。这样,孙坚实际上成了袁术所领导的洛阳东南诸侯联军的前锋部队,孙坚和袁术也就有了主从关系。
袁术坐镇后方,孙坚率军前出,一度占领洛阳。但孙坚军队的粮草后勤依赖于袁术的供应,袁术被人进谗言,觉得孙坚也别有用心,就开始扯孙坚的后腿。孙坚讨伐董卓不成,关东大乱,也无法回到长沙去,进退失据。被迫之下,孙坚按袁术的命令,去进攻新任的荆州牧刘表,结果孙坚被江夏太守黄祖所杀。
袁术在南阳和袁绍不合,袁绍和曹操夹攻袁术,袁术被击败后,被迫逃往扬州,占据了扬州淮南地区。这时,朝廷由李傕郭汜控制,李傕郭汜为了收买人心,稳住各地诸侯,给他们普遍加官进爵。其中,袁术也从后将军晋升为左将军。
孙坚死后,孙坚余部一千多人由孙坚的侄儿孙贲率领,都去淮南投奔袁术。而孙坚的儿子孙策、孙权等人,则在孙坚起兵北上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已经移居庐江舒城。
周瑜也是江淮大族出身,家在庐江舒城,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曾担任过东汉的太尉,也就是三公的高官,他的父亲周异则担任过洛阳令。所以,周瑜和孙策很早就认识了。
周瑜的叔叔周尚担任丹杨太守,周瑜去看望周尚的时候,刚好碰上孙策向袁术讨回了孙策留下的一千多军队,准备渡江进攻刘繇。但孙策名义上是为袁术驱逐刘繇,开拓地盘。周尚的丹杨太守也是袁术任命的,丹阳郡的辖区有一部分在江东,被刘繇占领,所以,周瑜是奉周尚之命,去江东进攻刘繇。
所以,从名义上说,虽然孙策渡江一般被吴国史书认为是孙策独立开拓地盘的起点,但到周瑜渡江而来的时候,孙策名义上仍然是在袁术的旗号之下,周瑜同样也是为袁术的下属周尚领兵作战。在这个意义上,渡江之后,孙策和周瑜只是进攻刘繇的同盟,并没有确定君臣名分。
《三国志·周瑜传》:
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
孙策和周瑜的联军很快就占领了江东的主要地区,而孙策的力量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足够独立占领吴郡、会稽等江东其它地区了。所以,孙策让周瑜回到丹杨去的意思就是,他已经准备脱离袁术自立门户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周瑜继续留在江东,要么就是周瑜背上背主之名,投靠孙策,要么就是孙策直接吞并周瑜所率军队,直接和袁术翻脸。但无论如何,周瑜和孙策的家属都还在袁术的地盘上,他们无论怎么干,都是很危险的。周瑜自然明白这个意思。所以,周瑜就回到淮南去了。
周瑜回到淮南之后,袁术又让他的族弟袁胤担任丹杨太守,周尚带着周瑜回到寿春。袁术想让周瑜成为自己麾下的将领,但周瑜认为袁术成不了什么气候,就拒绝了这个命令,假途东归,投奔孙策去了。
袁绍袁术出奔之后,他们的叔父太傅袁隗被董卓所杀,袁家在京城的族人全部被诛。但从后来的情况看,袁氏族人投奔袁绍的并不多,反而投奔袁术的更多。这也许也可以从侧面说明,在袁氏族人眼中,袁术确实是比袁绍更为正统的袁氏家族领袖。
袁术称帝之后,曹操和刘璋、孙策、卫将军董承联盟,要讨伐袁术和刘表。但孙策此时的主要目标是进攻上游的荆州地区的刘表,无意于与袁术正面为敌。刘璋参加这个联盟的意图,显然也是为了进攻刘表,也不可能去进攻袁术。真正有志于进攻袁术的,只有曹操势力。最后是曹操派兵消灭了袁术势力,袁术走投无路,要去青州投奔袁绍的儿子袁谭的时候,病死了。
袁术死后,袁胤和袁术的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人率领袁术余部投奔庐江太守刘勋。孙策骗刘勋外出劫粮,他自己则和周瑜率领偷袭皖城,一举得手,刘勋不得已只好北投曹操。这样,袁术的余部和刘勋的部下三万余人都被孙策所得,袁术的家属也就留在了吴国。
后来,袁术的女儿进了孙权的后宫,袁术的儿子袁燿在吴国为郎中,袁燿的女儿也嫁给了孙权的儿子孙奋。
董卓之乱后,汉室衰微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事实,所以很多人都有想法,也就是所谓的豪杰并起,逐鹿中原。但除了袁术之外,所有人哪怕是争夺地盘,也是要把自己打扮成汉室忠臣的。即便袁绍势力很大了,也仍然没有称帝,刘表、刘焉虽然也有想法,但也不敢公开。
只有袁术实力其实并不强,在南阳站不住脚,被击败后到扬州,又被击败,又逃往淮南,却成了唯一公然称帝的人。可以说,在当时的诸侯中,袁术虽然名望不低,但在这种大争之世,需要的更多的是政治和军事才能,名望不能当饭吃。但袁术却恰恰没有这个自知之明,以为自己四世三公,出身名门,又是袁氏嫡子,居然在汉朝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悍然称帝。结果称帝没几天,就成了其它诸侯的公敌,很快被消灭了。
袁术显然成了后来其他诸侯的一个反面典型,算是用自己的生命告诉其他诸侯“缓称王”的重要性。只要谁有野心,想称帝,手下人劝阻的时候,都会拿袁术这个反面典型来说事儿。所以,哪怕袁绍势力一度是全国首屈一指的,也动过这个心思,却并没有付诸行动。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也是一步一步稳定推进,而没有彻底取代汉朝。刘备是在曹丕篡汉之后才以延续汉祚的名义称帝,孙权则是在曹丕都死后才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