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寻堡记:亦楼亦堡的“德安古堡”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在评论庶安楼时我曾提到:“在以同安(旧同安县,包括今天的同安区与翔安区)、南安为中心的泉州(古泉州府)南部地带,存在着一种既像土楼又不是土楼,既像土堡又不是土堡的楼堡式建筑。这种楼堡式建筑以硬山顶、较高的石墙基为主要特征,同时融汇了邻近闽西南土楼与环戴云山地区土堡两种不同的建筑范式,演绎成为一种与闽南大厝民居相配套的独特防御性建筑”。
德安古堡同样如是。
德安古堡始建于乾隆年间,建造者据说是当时同安三大富翁之一的许尚官。许尚官信道教,故在堡内设有关公朝拜堂,取名“觉园”。“觉园”的“觉”字是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园”字是指朝拜堂。《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竟成为德安古堡的许氏家规,此是一奇。
从一些主要特征看,此类的防御性建筑,更接近环戴云山地区的土堡,可以视为环戴云山地区土堡的南部类型,这是一种过渡性类型。这样说有三个依据:
一是“跑马道”的存在。
“跑马道”是环戴云山地区土堡的一大特征,用来机动防御,但这“跑马道”在南部过渡地带似乎演化成了内嵌式的隐通廊。如在同为戴云山边缘地带的华安二宜楼、同安庶安楼、德安古堡,都有这种隐通廊的踪影。德安古堡所谓的“跑马道”其实就是前述的隐通廊。在土堡完整的时候,外部是看不到其存在的。有文章称上面可以跑马,这是误会。土堡的“跑马道“,不一定可以跑马,主要是跑人的。
二是较高的石墙基。
德安古堡的石墙基高得惊人,它的墙原来不一定都是溪石的,很可能高处亦有三合土墙,只是占比较小。这高耸的石墙基也是环戴云山地区土堡的一大特征。土楼的石墙基相对比较低些,有的甚至低到接近地面。当然,土楼石墙基在地下的部分,也是颇为深厚的。
三是堡与楼的分离。
从老照片看,德安古堡内部原来是有木楼的,在现场,这木楼消失了,只剩下石墙孤矗。这说明,堡墙与楼房之间,并非是融合的,而是分离的,这恰好也是环戴云山地区土堡的一大特征。土楼则不然,土楼墙与楼是浑然一体的。正因为墙楼分离的特征,德安古堡既可以称为楼也可以称为堡。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德安古堡的门楣上写着的其实是“德安楼”。
根据古堡内部的介绍,五峰许氏开基于明代,其开基祖来自翔安大嶝的双沪村。
在五峰村,我还走进了德安古堡对面的一座古厝。此厝已人去楼空,其木、石、砖砌筑法灵活多样,亦可一观。
五峰村的保安殿
五峰村的牌坊
德安楼隔溪的老屋
空斗砌法与龟背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