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乡美食丨长街糰——宁海东路角独特的乡土美食
长街糰,宁海东路角独特的乡土美食
宇宙飞红
糰,古体字,音“tuán”,简体字,也就并成一个“团”字,虽然叫法上缺少了文化传承与底蕴,但味道却是一样的。这种用粳、糯米裹起来的小吃,分二种,一种叫团,另一种叫“饺”。虽然皮还是那个皮,馅还是那个馅,但是形状不同,所赋予的地方风俗也不同。长街糰,具有独特的形状和风味,小时候,母亲时常要裹一些,清明脚跟,还会用菁掺进粉里,裹成菁团,咪道终生难忘。
宁海长街,有一种独特的美食---长街糰,你们无论在新华字典或网上百度,都查不到解释,它只流传于宁海民间。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长街的巧妇们肯定要包长街糰。长街糰是长街特色美食,其他地方是没有的,这纯手工的手艺一般人学不来,机器也无法模仿。
我经常嘴馋了,就召集老妈、大姨妈、大姨丈来我家做糰。
老妈先忙碌做团的馅料,将两只大白萝卜刨成细丝,香干、虾皮、白平菇、黄豆芽、土猪肉切末,素油加热后,肉末爆香,熬出些猪油,再将其他料理一道放进翻炒至半生半熟,最后散盐、鸡精、葱花,盛出待凉。我和儿子经常一闻到馅料的香味,忍不住偷吃了几口,味道伐对好类。
老妈再将粳米粉加温水拌匀,搓成长条,再扯成小块,放蒸笼上蒸熟。
做糰正式开始啦,这手艺只有老妈这一代正宗长街人才会,美食重在传承,我也是学了好多年才有点象模象样。先把蒸熟的粉团用力搓用力搓用力搓,搓成光滑的圆球,再用手从粉团边缘慢慢一圈一圈一圈地捏成碗状,这捏碗需要手劲的哦,我捏了三只手便酸了。
这时可以在粉碗里加馅料了,外人问为何称之为糰,我思考着可能是众多馅儿团聚在粉碗里相亲相爱的意思吧。这不,到了最关键时刻,将粉碗合拢封口,先捏出一道细细的海岸线,最有特色的是它的封口绳,用大拇指捏出一条弯曲的均匀细密的绳鞭,不是看看就会的哦。这包团真累人啊,我们四个足足包了两个小时。
我大姨丈捏的糰绳精美绝伦,真看不出是一个大男人编的。请看下面图组展示一下他的杰作。
我老妈这辈人,人人会包糰,女人手小的如我大姑妈,糰包得小巧玲珑可爱,雅称为梭子糰;男人手大的如我叔叔,团包得硕大肥壮,被戏称为斧头糰。长街是块依山傍海的富泽之地,养育出的一方人士热情大方,俱备大海的血舞之气,做菜大碗大盆地上,讲究人敬我一尺,我还他一丈。你单看团的样子便知一二,馅料拼命地往粉碗里压。
思绪游离间,老妈己蒸熟了一笼,关火略待两分钟,掀盖夹糰,一团热腾腾的雾气弥漫。迷眼间,透过雾气,看见糰们只只透亮晶莹、饱满舒胀、丰乳肥臀。我急不可待手抓了1只,呼呼吹两下,一口咬下,萝卜丝的甜脆、黄豆芽的碎粒、香干的糯软,虾皮的松香、平菇的鲜美、猪肉的油亮、葱花的点缀,一只只口感酥软又不粘牙,满口家乡的味道,瞬间儿时的回味。幸福就是那么简单,两三下便落肚了。
我打开电压力锅,给每人盛出一碗百合薏米苟杞桂花甜汤,端上一盘盘自制的海苔花生米、新鲜泡菜、红膏咸包蟹、清炒草籽等配菜,召呼大家围桌坐下。
还有一种吃法就是油煎糰团,我打开煤气中火,放上平底煎锅,待锅热放少许油,将蒸熟的团放进去煎至两面金黄夹出,我在煎的当头又吃了1只。
家人团聚的感觉真好,看着他(她)们美美吃着,随意地聊着,最后依依不舍地离开餐桌,抚着圆滚滚的肚子坐在沙发上,喝着功夫红茶,剥着瓜子花生,看着央视元宵晚会,做主妇的特别有成就感,洗刷满堆的碗筷也开心。糰的味道,便是年的味道、家的味道!
一种美食,人们总会去追溯她的相关故事。我们的长街糰,没有战争,没有苦难,她只是长街地区那个时代的代表意义,以前我们那边的生活条件与其他村落相比算好的类,但年轻人都会外出做生意或打工,等到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所以经常要和亲人分开,过完年,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他们又要远离家乡了。因此,在正月十四晚上,亲人们会包好团,大家一起围着吃,相当于离别前的最后一次团圆。因此取名为“糰”,寓意团团圆圆。
(图片由:宇宙飞红、辣椒红成妈、玄月、忻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