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的翻身仗?人们想要的究竟是历史事实,还是历史情绪?

关于最近的热点,我冒网名之大不韪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给观众想要的东西,比给观众事实更能赚钱。

这句话来自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后半句是这么写的:“观众需要你的新闻能用娱乐的方式确认他们已有的观念”,多么地形象且写实啊!

于正仅仅用了这种方式,就成功翻身,一夜之间所有的媒体都在夸他、挺他,我甚至在知乎刷到这样一个回答——

让我这个给他参与的影视剧里挑过诸多错误的人一脸懵圈,果然符合“用娱乐的方式确认观众已有的观念”这句话,精妙呀!按照这位网友说的,就差给于正一座感动中国的丰碑了。

如果说日本会让大家冷静,那么我们就先说说影视剧中的日本,因为就在此事发生的前不久,我才推送了一篇《影视日本风的历史性进展:买个版权回来正大光明地搞!| 剧说服饰史》。

之前在《《赢天下》要栽了!那……飘满日本文化的中国古装剧还有活路吗?》里就盘点过许多引入日本风却待遇命运完全不同的案例:

《汉武大帝》起初有争议,后来就被人奉作经典是因为剧本身的质量不错,加上了年代滤镜。《武媚娘传奇》与《赢天下》在网上只有骂声,是因为范冰冰自身的口碑,以及她未能在服饰造型建立过口碑也没找到有威望的合伙人。《将军在上》等剧的声音很小,是因为这些剧本来就比较糊了。

于正呢?我不知道是很多人选择性失忆了,还是如今的舆情沸腾让许多了解的人更不敢发声(知乎讨论里,基本原先专注朝鲜半岛历史的大V都不发声了)。他在《美人制造》这部剧的时候,就强行cue过日本,用的台词和如今基本如出一辙。

有些人似乎忘了,于正本来就是精于营销此类情感的娱乐商人。之前的言论得不到支持,但只要这盘生意本身是符合营销规律的,那么就只要找准时机再说一次就行了,你看这次不就成功了吗?

可笑的是,于正这次的微博暴露了他完全不懂朝鲜半岛历史的这个问题,哪怕他后来对这条微博进行了编辑。

因为朝鲜半岛上多个历史时期使用过相同的名字,所以一般在单独指向这些时期的时候大家都会使用特定的称呼。比如李氏朝鲜之所以要加“李氏”或称“李朝”,是因为历史上曾经还拥有过其他“朝鲜”,比如“箕子朝鲜”,必须要加以区分。

“高丽”这个名字也是如此,于正修改过以后依然还是有问题的,那是因为历史上的“高丽”也不仅仅只有一个,一般称作“高氏高丽”与“王氏高丽”,于正说的应该是“王氏高丽”(免费知识送给于正)。

而“高氏高丽”,网上很多人也称之为“高句丽”,早些年于赓哲还和网友就唐代时期“高丽”称呼是不是“高句丽”的简称发生过争执。其实是因为“高句丽”后期改名成叫“高丽”了,这其实就使得历史称呼更复杂了。

即便于正说对了“李氏朝鲜”,那他和其他网友的结论就是正确的吗?当然还是有问题的。

朝鲜半岛的政权更替速度相比中国而言是比较慢的,所以他们的朝代持续时间很长。李氏朝鲜(1392-1897)政权延续的时间就约等于中国的明朝+清朝,在这样漫长的500年里,他们的服饰即便不与中国发生关系,也不可能维持不变的,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

那么与中国发生关系以后呢?那就面对一个问题,明朝初年和明朝末年的服饰是不一样的,那么李氏朝鲜的服饰是跟随哪个时期呢?如果李氏朝鲜是同步明朝服饰,并考虑传播滞后的问题,那么明朝覆灭了以后,李氏朝鲜的服饰该怎么办呢?保持250年不变,这也根本不可能

你看,以上是完全无须动用服饰史知识,只需要了解历史就完全可以考虑到的诸多疑点。很显然,很多人想要的完全是一种情绪,而不是对于历史的探索。

△ 韩国人制作的中韩对照朝代年表(请辨证地看)

这种搞不清楚历史昨夕是何年就开始一通乱炖,只管揪住“朝鲜模仿明朝”这点就开始兜售的,基本每年都可以看到,也不算于正的原创。

几年前我就在知乎《你知道的最冷的冷知识是什么?》下看到过类似的回答,有趣的是,答主分明发现了两者的不同,却还是一通找补,例如“朝鲜裁缝绞尽脑汁”之类的描述,看得人哈哈大笑。

这位答主拿来比较的不仅是两种不同的服饰,而且一个是明朝万历皇帝,一个是李氏朝鲜最后一个国王,两人可差了几百年呢。但在当时,这篇回答点赞极高,这种稍微熟悉历史就可以认出这两位统治者年代相差极远的错误依然被犯下,很多人的“赞”点显然不是知识,而是答主迎合了“他们已有的观念”

留意到有历史号引用了崔溥、徐居正等人的话,但他们是李朝前期(15世纪)的人物,他们对于服饰的认知也仅仅是对当时有效而已。

就拿很多号喜欢引用的崔溥在《漂海录》里写的那句“衣冠文物悉同中國”来说吧。崔溥的特别在于他到了江南,以中国的幅员辽阔而言,崔溥其实是来到了一个朝鲜人相对陌生的环境,所以他以一个很独特的视角记录了当时的明朝,他记录下的内容对于我们认知明朝都是十分宝贵的资料。

他记录1488年所见到的明朝各地服饰具有地域差异:

大抵百里之間,尚且風殊俗異,況乎天下風俗不可以一概論之。……其服飾:則江南人皆穿寬大黑襦褲,做以綾、羅、絹、綃、匹緞者多;或戴羊毛帽、黑匹緞帽、馬尾帽,或以巾帕裹頭,或無角黑巾、有角黑巾、官人紗帽,喪者白布巾或粗布巾;或著靴,或著皮鞋、䩺鞋、芒鞋;又有以巾子纏腳以代襪者。婦女所服皆左衽。首飾於寧波府以南,圓而長而大,其端中約華飾;以北圓而銳如牛角然,或戴觀音冠飾,以金玉照耀人目,雖白髮老嫗皆垂耳環。江北服飾大概與江南一般,但江北好著短窄白衣,貧匱懸鶉者十居三四。婦女首飾亦圓而尖如雞喙然。自滄州以北,女服之衽或左或右,至通州以後皆右衽。山海關以東,其人皆粗鄙,衣冠襤褸。

很显然,如果大家要说朝鲜的服饰与明朝相同,还得解决明朝哪个地方的服饰才和朝鲜相似呢?

不要着急,崔溥在书中也解答了他所处时代明朝与李朝之间的服饰区别

又曰:「你國冠服與中國同否?」臣曰:「凡朝服、公服、深衣、圓領,一遵華服;唯帖裏、襞積,少異。」

很显然,崔溥回答的是偏向典制类的服饰,而他记录下那些风俗服饰则属于百姓们的日常便服。虽然他没有说到这些服饰是否与朝鲜百姓的便服差异在哪里,但很明显是有区别的,否则他不需要如此细细地记录下来,只要说相似就可以了。

同时我们也可以明白,崔溥、徐居正等朝鲜人口中所称“衣冠文物悉同中国”更多指的是在礼仪制度上的相同。《漂海录》里的问答其实很明显可以看出明朝人对于朝鲜与大明的异同关心方向与网友们在乎的并不完全一致。明朝人问是用哪个皇帝的年号,尊的是什么经崇的是什么圣,用的是什么礼制法律,等等这些更摆在统治需求的制度层面的东西。

△ 送朝天客归国诗章图

(关于《漂海录》的其他文章见:《穿越1488年:我们路过了大明朝的江南风烟》)

同样的,很多网友强调的赐服,赐的自然也不是什么平民百姓所穿的便服,更多的是冕服、祭服、朝服这样的高规格礼服,以及针对朝鲜国王室所须用到的华贵衣料(见《朝鲜赐服:明朝用服装再造一个“小中华” | 旁听服饰史》)。再造中华,是自上而下去造的,底层百姓并不在关心之列。

明朝覆灭以后,朝鲜服饰开始了“国俗化”发展过程。此时的服饰,简单概括为“清政府对朝鲜服饰并未作强行要求,所以朝鲜后期的衣冠仍保留明式样”明显在如今的网络舆情下起到了误导作用,而所谓“因为逐渐受清朝服饰影响,服饰不再像明时那般大气”也明显缺乏理据和明确描述的。

关于朝鲜服饰国俗化,之前在《面对韩国明朝遗民的祭祀,大明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里已经提到过了。

△ 从上到下分别是,孔府旧藏,以及朝鲜1633、1685、1746年墓葬出土的裳

当时那篇文章推送以后,相关的汉服人士就各种攻击我,大意就是人家韩国人有这个心不容易,你春梅狐狸怎么可以挑刺(指出服饰错误)来打击人家的呢?这种情绪与这次如出一辙,很多人真正在意的根本不是韩国抄袭中国还是反过来,他们要的是几百年前中国雄风,哪怕这个理据是从几百年前的历史中找到的。

可惜这个梦境早就在一百多年前就破碎了,于正等人提到的“属国”在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里清政府就已经被迫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1897年,朝鲜高宗称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这也是目前很多韩国电视剧设定君主立宪制国家可以使用皇帝、太子等称呼的原因。然而大韩帝国只撑到了1910年就因《日韩合并条约》成为日本殖民地。

中国与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早就已经是平等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不存在宗藩关系。任何一方就一百多年前的关系去争吵不休,都十分可笑,也不是穿上仿明代的古装就可以过把宗主国的瘾,尽管我知道有一些X服圈的人的确会去跑到韩国的旅游表演边上这么做。醒醒吧,穿越几百年,咱也依然是个老百姓!(虽然我知道很多人不这么觉得)

对于看韩剧熟悉朝鲜半岛服饰的网友来说,很多印象都是通过韩国古装剧建立起来的。

比如女性那些奇怪夸张的造型,就是国俗化以后的产物,之前吐槽过的《三嫁奇缘:不出国门却拍了一部韩剧?这操作666到不要脸!》模仿的就是这类造型服饰。比较典型的有,李氏朝鲜的工匠竟然做不出翟冠(俗称“凤冠”),取而代之一个很古怪的“帽子”,也就是“大首”。

△ “翟冠”的朝鲜替代品“大首”

还有一些明显是清代服饰影响的痕迹,比如之前推送过的《韩服里也有马褂,让“明朝在韩国”崩溃的事实(摊手)》,而且“马褂子”的作为一种平民服饰在如今的韩服照上出镜率也非常高,毕竟不是人人都想汉服圈那样喜欢穿帝王将相的服饰,这种要往贵族了穿的思路本身就相当不“传统服饰”。

△ 马褂子

当然还包括处于这次风波之中的“大帽”,这部分之后会专门安排一篇来讲讲到底哪些是中国明朝的,哪些又是在韩剧影响下驱动的。

李氏朝鲜500年的历史,历经中国明清两朝,而后加上十几年短暂的大韩帝国,它的服饰究竟有多大程度受到了明朝的影响,又有多大程度被如今的韩服保留,又在韩国古装剧里出现过哪些偏差,这些带着防伪印记般的错误又有多少实实在在影响了汉服……这本身足以是一个很庞大的课题。但说实话,这场激愤里几乎无人关心这类知识性的问题(后续的文章会以大帽为例讨论上述的部分问题)。

可想而知,这篇文章推送出去以后,编排我的小作文又可以多不少素材了,毕竟世间最恶其实是阻人白日发梦。说来有趣,其实这种情绪是高度相似的:

我讨厌你,我找到了喷点

知识与辨证,没人关心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传统服饰】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