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布洛克 诗选 | 清晨第一道微光,将撬开夜的手指
村边小路 Alfred Sisley
【清江读诗】迈克尔·布洛克的诗。
雨中巴黎
巴黎的面孔
隐藏在雨的蛛网后面
她的笑容缠着结
像一只被捕获的苍蝇
我们徒劳地
等待她的唇刺破面纱
贪吃的云朵
咬掉了那能够
分开这张帘幕的手指
巴黎的嘴唇在它的后面
以沉默的嗓音说话
** ** ** **
雾
优美的雾
粘附在树叶上
一块薄面纱
隐藏着
树的皱纹
** ** ** **
九 月
我的脚下
枯叶
我的头上
一片水灵灵的
灰蓝天空
太阳
一只燃烧的船
慢慢沉没在
波浪下面
** ** ** **
低语的树叶
秋天的林中
飘落的树叶
以如同夜漏之沙的声音
轻轻低语
好像时间把它的名字
刻在树皮上面
** ** ** **
十月的树林
凉雾中
落叶
如雨点滴滴嗒嗒
树枝中间
潮湿的鸟儿发出
生锈的栅门的吱嘎声
一根秃枝在小径上拱起
举行
秋的凯旋
** ** ** **
黑天鹅
她的羽衣在冬天的阳光中闪烁
这黑天鹅飞向南方
白雪上空的一支黑箭
发自一张心形的弓
穿过空气哼着歌曲
她飞翔的音乐
安置鸣响着一个哀悼音符的冰柱
在空气的洁白中
她的飞翔是一个黑色创口
** ** ** **
夜之猫
硕大的绿眼睛之猫
夜里行走在天空的屋顶上。
它们的眼睛
把世界浸泡在海绿色光芒中。
它们的爪子
深深陷进人们的心里。
它们并不左顾右盼,
却走进那深不可测的黑暗。
以上 董继平 译
心境1:告别 Umberto Boccioni
这一幅《告别》是波西奥尼(Umberto Boccioni)的三部曲《心境》中的第一部,该系列一直被视为未来主义风格的巅峰之作。画面的焦点是由运动本身提供的——火车头、飞机、汽车,这些现代机器赋予了“速度”这个词新的含义。在这幅以火车站为背景的作品中,波西奥尼捕捉到了运动和混乱的动态,描绘了人们被飞驰而过的火车头的蒸汽吞噬、也可能是与之融合的画面。
~~~~~~~~~~~~~~~~~~~~
【蝴蝶】
春天的第一只蝴蝶
身披橙色和紫色
从我的路上飞过
一朵飞行的花
改变了
我生活的颜色
** ** ** **
【树影斑驳的小径】
树影斑驳的小径
延伸到坠着绿叶的梦中
在我脚步所到之处
蕨的叶子抖动着
如同受惊的鸟儿抖动着翅膀
** ** ** **
【夜的名字】
夜用靛蓝色的墨
在我灵魂的白纸上
写下她的名字
我自豪地炫耀着
直到白昼提醒我
那是一张逮捕证
我将被捕,并永久监禁
在黑暗的地牢中
** ** ** **
【夜的眼泪】
长长的黑暗的河流
在大地的脸庞上流淌
夜的忧郁的眼泪
浸没在黑暗中
这没来由的悲伤
企图引起白昼的同情
但是白昼早已远去
夜在徒劳地哭泣
** ** ** **
【夜的厉眼】
夜的厉眼盯着每一颗心。
它抵达深处,取出隐藏在最深处的秘密。
夜播撒种子,它们在心的花园里发芽、生长。
没什么能躲开夜。在壁橱后面,在井的深处,夜揭开一切。
** ** ** **
【夜的怀抱】
夜的怀抱像丝绒一样柔软
像铁一样强壮
被夜握住的人
再挣扎也是徒劳
而只能投降
他知道,清晨的第一道微光
将撬开夜的手指
将他释放
** ** ** **
【夜的黑手指】
夜的黑手指
在水上画出一张图
线条交织,错综复杂
那迷宫似的阿拉伯花饰
让人眼花缭乱
在混乱之中
一个静止的点向外延展着
像一朵深紫色的玫瑰
目光深陷其中
便能找到宁静
** ** ** **
【夜色】
沿着阴沉的海岸
海慢慢地移动着
片片涟漪闪动着月光
爬向岸边
倾斜的树上,黑鸟在枝间
呱呱叫出忧郁的讯息
声音空洞
这景色黑暗而荒芜
仿佛有不详的东西
在暗处潜伏着
他们都在追赶他! 保罗· 克利
保罗克利在1940年,也就是他去世的那一年创作了这个有趣的作品。即使他当时已经病重,他依然在描绘幽默的画面。他将这幅画命名为《他们都在追赶他!》,带上了感叹号。感叹号也出现在了画中,代表了这群好奇的人中的带头人——所有人正在追赶的那个对象。它好像正在用它伸长的手臂来邀请大家来追随它——或者这个身影是想从一大群疯狂的符号和象征中逃跑呢?所有的东西都跟在“!”后面。七个东西在它后面奔跑,基本上每一个都有两条小短腿,都是能够让人想起很多东西的带着腿的头:在左上角,可能是一只喋喋不休的鸟儿;在它旁边,一个萝卜;在下面,简笔画成的鱼;前面是两棵在跑的树。在最下面那个是只鳄鱼吗?又或者是一条有腿的直线呢?这个由黑色的粗线条组成的粗糙的画风留下了很多没有准确答案的问题,引导我们来思考:谁在这里跑来跑去,又是为什么呢?这幅画是在二战时期创作的。除了幽默的元素,这里面可能也包含着对时代的批判。可能最前面这个人象征着元首?
【夜是个舞者】
夜是个舞者
在夜与清晨之间的
舞台上穿梭
它从翅膀中出来
又隐入翅膀
在两者之间
世界是它的舞台
夜在上面跳出
黑暗的舞蹈
** ** ** **
【破镜中的夜】
一面破镜映出的黑夜
流着紫色的血,镜子割碎的
花朵在它的表层下开放
叶子和花瓣不断从镜中喷出
面对这恐怖的场面,镜子闭上双眼
裂成无数碎片
它拒绝映出面前的脸
竭尽全力变回那最初的沙子
** ** ** **
【黑夜来袭】
黑夜突袭了我
像一只黑翅膀的猛禽
它展开双爪
饥饿的双眼燃烧着——
它扯出的鲜血
在我的胸膛写出诗来
** ** ** **
【夜与昼】
夜用它的长刀
将白昼杀死
白昼在血海中死去
没入波涛
夜的丝绒手套破旧不堪
但是它的统治无比坚固
直到白昼过来复仇
把夜赶跑
** ** ** **
【流动的夜】
流动的夜在万物之上流淌
一条宽阔而平缓的河
在土地上延伸
它将万物揽于怀中
温和而不可抵抗
这世界的情妇
** ** ** **
【黑发的帷幕】
夜穿过黑色的帷幕
在我的床边垂下长发
我瞥见那模糊的身影
跳着轻盈曼妙的舞蹈
黑暗投下的团团幻影
以上 张文武 译
寡妇 I Käthe Kollwitz
1914年,柯勒惠支18岁的儿子彼得在前线阵亡。这是凯绥·柯勒惠支的《战争》系列中的七幅木版画之一。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柯勒惠支——被公认为德国表现主义伟大的平面艺术家和版画家之一——强烈的情感意象。这组作品出版于1924年,也就是战争爆发的十年后,也是战后纷乱时期的第六年。这组作品的七幅木版画聚焦于那些幸免于难却痛失亲人的母亲、寡妇和孩子的悲伤。柯勒惠支一直在努力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直到她在1920年观看了恩斯特·巴拉赫(Ernst Barlach)的木版画展览。柯勒惠支通过准备的草图反复修改每张画(有的多达九次),从根本上简化了图像的构成。这些大画幅、完全黑白的木刻画将女性角色置于她们的悲伤与恐惧面前,或独自面对,或与伴侣和其他女性一起。
~~~~~~~~~~~~~~~~~~~~
【迈克尔·布洛克(Michael Bullock, 1918- 2008)】加拿大著名超现实主义诗人,出生于英国伦敦, 1936年参加伦敦超现实主义展览,1938年出版其处女诗集《变形录》,1969年移居加拿大。出版近30卷诗集,主要有《野性的黑暗》(1969)、《黑林中的线条》(1981)、《雨之囚徒》(1983)、《暗水》(1987)、《带墙的花园》(1992)、《迷宫》(1992)、《黑暗的玫瑰》(1994)、《在花朵中喷发》(1999)、《夜曲》(2000)、《黑天鹅的翅膀:爱与丧失的诗》(2001)、《色彩》(2003)等;另有小说十余卷、寓言、戏剧多卷;另外翻译过法、德、意等国的文学、哲学名著150余种。曾经与人合译过我国唐代山水诗人王维等人的诗集《幽居的诗》和《毛泽东诗词三十七首》。布洛克早年曾经受到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象派的影响,但后来他逐渐转向超现实主义,最终成为该流派的一个杰出人物。他认为,超现实主义“是人类精神中的一种特殊元素,凡是想象君临之处必有超现实主义。” 他的诗作具有潜意识、梦幻特征,同时由于受到过中国和日本诗歌的影响而颇具东方艺术色彩,有道家所谓的自然性和自发性。他的诗一般短小精悍,内涵和外延交织,既富于自然色彩又颇有形而上的哲学境界,系自然界物象与潜意识心象的结合体。
总可以在这里找到你的慰籍!找到这间小屋,找到这一个人,读一首关于四季的诗。
一一一一【清江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