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波兰贵族不受其他国家待见!这要从波兰贵族的奇葩喜好说起
炫富的波兰使节们
在整个17世纪,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外交使团在欧洲各国都名声不佳,因为波兰王国的社会文化基础与他们相差太大了。而无论是为了炫耀国家富裕程度,还是为了标榜其在外交方面的优势,波兰王国使节们在外国所选择的炫耀方式都是极易令其他各国困惑不解,甚至是误解的。
因为波兰王国特色的政治结构所致,波兰国内没有一个内阁机构能够真正全权负责制定国家的外交政策,一般都是安排各个贵族出访他国,其仪仗也按其喜好自由决定。
而波兰贵族们习惯把钱花在他们可以穿着或是使用的一切上,衣服、珠宝、武器、马鞍、马匹和仆人等等,几乎是他们可以炫耀的一切。波兰贵族所使用的武器表面要用金银宝石装饰,盔甲要镀金,然后镶嵌宝石,马鞍和笼头在编织的时候要掺入金线,并绣上亮片或宝石装饰。
对于那些拥有好几匹马和多套马衣的贵族们来说,在出门的时候骑着盛装打扮好的马匹,身后跟着大批仆人才叫有面子。而如果自己的这些财富被留到家里,他们便认为自己无法赢得众人羡慕的目光。
出国访问对于波兰贵族们来说就更是一场向外邦人展示自身风采的盛宴了,即使是举债也要好好嘚嘚瑟瑟才行。当时波兰贵族们的衣物非常值钱,大多是用金线制成,外套的每个扣子都用宝石制作,领口处的扣环和皮毛帽子上的羽毛饰物则堪称艺术品。
而波兰使节们不但追求奢华的衣着,还非常重视自己的排场,意图让人认为波兰是一个拥有无尽财富的国家。这就导致当一名波兰王国的使节进入到外国首都访问时,他往往会携带几个团的私人武装(贵族私军),以及衣着光鲜的仆人。对他们来说,只有当浩浩荡荡的队伍走上外国街道,波兰使节们才认为自己和国家的面子到位了。
至于波兰使节本身就是奢侈的代名词,关于他们的衣物之前已经介绍过了,现在再来看看他们的坐骑好了。
波兰贵族很喜欢马,他们认为这是贵族地位的象征,是他们作为古代萨尔马特人武士后裔的象征,因此他们会给马匹穿上制作精良的马具,披上华丽的马衣,用羽毛甚至翅膀进行装饰,有时还会给马匹染上颜色。
一场标准的波兰式入城仪式上,波兰使节必要让自己庞大的私军(常常高达数千人)和仆人穿着光鲜在前开道,这些贵族私军大多都没战斗过,主要作用就是给贵族当仪仗。使节身边还会环绕着一批侍从,这批侍从会骑着昂首阔步的骏马,尽情展示波兰使节风采,他们的马鞍和马具一般也是用掺了金线的天鹅绒,以及各种宝石进行装饰。
波兰翼骑兵
而不但前面队伍的面子要做足,在使节的后方还会安排有若干小队的人马,往往是非波兰人担任的贵族私军,充满了异国情调。
波兰贵族认为自己的仆人们必须要打扮起来,否则就是丢脸,那些有钱的波兰贵族们最爱干的事就是在自家的庄园和府邸中蓄养被俘的鞑靼人或是奥斯曼帝国的新军,还会把自己的波兰随从装扮成阿拉伯人,把自己的护卫们打扮成切尔克斯战士(又称切尔西塔人)、匈牙利兵或是意大利兵。
小贴士:当时有一位波兰大贵族玩得更花,他干脆组建了一个犹太人乐团,让其打扮成奥斯曼新军的样子,然后在自己巴洛克风格的家族教堂中演奏宗教音乐,这被当时的波兰贵族们所称道,认为这实在是太气派了。
1622年,波兰王国的克日什托·兹巴拉斯基公爵进入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时,他带了两个团的匈牙利步兵,后面还跟着身穿切尔克斯长袍的小厮,鲁米利亚(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地区)服装的保镖,还有一队哥萨克人和40名骑马的火枪手。
1633年,罗马有幸迎来了波兰王国大贵族耶日·奥索林斯基的代表团,这个代表团包括大约300名骑手,还有十匹骆驼,这些畜生身上都用羽毛、黄金和珍珠装饰的富丽堂皇。
1676年,米哈乌·恰尔托雷斯基公爵出使莫斯科的使节团中,侍从的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500人,第二年出使奥斯曼帝国的杨·格宁斯基的一玩笑话甚至让对方大为紧张:他说他带的使团,要签订和约的话,人数太多,要打仗的话,人又不够。
1645年,克日什托夫·奥帕林斯基的队伍到达巴黎迎接瓦迪斯瓦夫四世的新婚妻子路易斯·玛丽·德·贡扎格的时候,为了获得巴黎市民的欢迎,他玩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花活。克日什托夫·奥帕林斯基给他的骑兵队伍配备了纯金制作的马蹄铁(称为马蹄金更合适吧),然后给随从们下令,让其把马蹄铁都钉得很松,这样当他们走在巴黎的石头路上时,这些纯金打造的马蹄铁就边走边掉,巴黎市民们纷纷争抢地将它们捡走,波兰人就以这种方式获得了巴黎市民的“欢迎”。
而知道克日什托夫·奥帕林斯基的花样成功之后,从此以后,骆驼和马蹄金就成了波兰王国外交使节的必备之物,数量也越来越多,跟随波兰使节的脚步四散到欧洲各国中,让很多国家的人们都叹服波兰王国的奢侈和奇葩的脑回路,但大多数人都是把波兰使节当冤大头。
但波兰人真的像他们表现出来的那么富有吗?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真是这样。
波兰贵族靠出口发财
随着15世纪末西班牙人对美洲的发现和开拓,到16世纪时,西班牙就将产自美洲的大量贵金属和特产运回欧洲使用或贩卖,而金银的大量流入不但解了欧洲的货币荒现象,还随即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通货膨胀,这导致大量商品的价格上涨,比如粮食、咸肉等食品的价格就是如此。
而当时波兰王国占据东欧大平原上的大块土地,贵族们的庄园每年都能够产出大量粮食向外出口,并且随着波兰人开拓蛮荒的乌克兰地区,他们在第聂伯河两岸地区开发迅速,乌克兰出现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城镇,成千上万座庄子和田庄,波兰贵族们役使成千上万名农奴为他们工作。当波兰被纳入波罗的海贸易圈后,受欧洲市场对谷物需求量上涨的影响,乌克兰逐渐赢得了“欧洲面包篮”的称号,大量乌克兰产的粮食出口到了欧洲各国市场上,为波兰贵族赚取了大量金钱。
同时,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也让西欧各国对船舶的需求量大增,这造成木材、沥青和麻绳等物价格同样上扬,恰好波兰就盛产这些东西,贵族们因此又赚了一笔。
价格革命对于这一时期的波兰贵族们来说是件好事,在这大约100年中,波兰人所出售的农产品价格上涨超过300%,商品出口量翻了一番还多,因此导致依靠土地为生的波兰贵族地主们,和欧洲其他地方的贵族相比,手里可以用来消费的现金更加宽裕。
波兰王国之所以能够表现的那么富足,除了靠出口粮食等原材料和少数大贵族故意炫耀的缘故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波兰王国曾长期处于一种比较稳定、和平的状态,比如将整个德意志地区彻底打烂的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波兰王国就没有过多参与。
因此波兰的常备军人数极少,根本不能与它广大的面积相匹配,而军队的人数少了,所花的军费也就少了,在16世纪下半叶时,当绝大多数欧洲国家将他们收入的三分之二都花在军备上,西班牙每年花费的军费甚至达到了国家税收的百分之七十时,波兰每年花在军备上的军费却不足国家收入的百分之二十。
但是总体来看,波兰真正有钱的贵族还是少数,虽然波兰立陶宛王国在16世纪是欧洲最大的国家,面积达99万平方千米,人口数量达到了1000万人,其人口数量与意大利或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相当,是英国(英格兰)的两倍,法国的三分之二。
强大的波兰立陶宛王国
但是在那个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波兰贵族们的收入却主要是靠向欧洲其他地方出口食物、木炭、沥青、粮食、牲畜和铁矿石等原材料为主,自身连能拿得出手的手工业制成品都没几种,基本都是些啤酒、毛皮和布匹。
为此,波兰人需要进口所有方面的工业制成品和一定量的殖民地产物品,这就导致只有拥有大地产可以出口大量原材料的大贵族们才能赚到大钱,至于波兰国内的小贵族、手工业者则要被外国商品冲击,市场被夺走,钱也赚不到。
波兰的对外贸易方式和后世第三世界国家在发达工业国家主导下的贸易方式颇为类似,而且波兰商品的真正交易市场也都不在波兰境内,而是在阿姆斯特丹,大量的货物会从波兰境内被运到阿姆斯特丹,然后再由“海上马车夫”将其运到其他国家销售,因此波兰的进出口运输被主要掌握在外国手中,大量进出口贸易利润也被外国所获得。
波兰贵族
在这背后是波兰大贵族们和教会高层的狂欢,波兰贵族的囊括范围在16世纪中叶时,就已经不只是波兰人了,还包括立陶宛贵族、罗斯地区的波雅尔、普鲁士和波罗的海的日耳曼裔贵族,还有一些鞑靼人和少量的摩尔达维亚人、亚美尼亚人、意大利人、马扎尔人、波西米亚人,又因为富有商人和地主之间通婚的缘故,又增加了贵族数量,最终导致波兰的贵族阶层占到了总人口的百分之七,远超西欧贵族在本国所占的比例(一般才百分之三而已),但这些波兰贵族大多数都是中小贵族,拥有的土地和农奴也只够自己维生,许多贵族更是只有一个贵族头衔,没有自己的产业。
波兰贵族形象
那些波兰的大贵族们才是有钱人,他们的土地阡陌相连,一眼望不到头,波兰大贵族——康斯坦蒂·奥斯特罗斯基在16世纪末时就已经拥有40座城堡,1000个城镇和1.3万个村庄了,他只凭一己之力就能召集一支拥有2万名步兵和骑兵的军队,他儿子拥有的金银财宝就足以支付整个波兰立陶宛王国两年的预算,奥斯特罗斯基家族几乎就是掌握了一个私人帝国,而像他这样强大的贵族,在波兰可不只有一个。
此外,教会也是波兰国内的一大势力,其在16世纪末时就掌握了整个大波兰地区百分之十以上的可耕地,小波兰可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十五点五、马佐夫舍的百分之二十五,教会在这几个省里掌握的土地比波兰王室占有的土地面积还大。
这就导致波兰王国境内真正的富豪也就是那些拥有庞大地产和数十上百座村庄、城镇的大贵族和教会上层们,其他的普通民众和小贵族们却在赤贫上挣扎,许多自由民都沦落为农奴,保守贵族们的剥削和压迫。
贫苦的波兰人
喜欢历史的小伙伴们,原创文章创作不易,给点支持可好?您只需点击文末的点赞和在看按钮即可,除此之外还可关注并设本公众号为★星标★公众号,天天阅读好文章,小编以后会更加努力更新精彩内容来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