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几件东西就是断舍离?你想得太简单了
(ID:gerenfazhanxuehui)
有一次,跟一个阿姨聊天,她说她年轻的时候,商店里保温壶限购,要出示结婚证才能买到。我当场哈哈大笑,觉得甚是荒唐,难道“单身狗”连喝热水的资格都没有了吗?
我们的烦恼跟上一代人截然相反,不是苦于物资匮乏,而是东西太多,买不过来!
最近两年,我姑姑总是被严重的高血压困扰。每次去看她,我都特别想说一句话,把你家满屋子的旧东西扔一扔,病说不定就会好点呢!
在囤积物品方面,我姑姑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她家很多家用电器都是双份的,电视机有两台,冰箱有两台,洗衣机也像孪生兄弟一样,并排摆着两台。
至于衣服、日用品更是堆积如山,每逢商场打折,都会大包小包地往家里买,等真正想穿哪一件的时候,往往在储物间里根本找不着了。
厨房的地板上,满满堆着过期的面粉,长芽的土豆,橱柜里摆着一摞一摞的外卖盒子。
这些平时很少能用得上的东西,把本来就不大的两居室塞得满满当当,以至于阳台的门都打不开了,只能侧着身子挤进挤出。
为了储物,又买了许多的储物柜,墙上也打满了吊柜,任何人一进入房间,立刻就会觉得胸闷气短、头晕脑胀。
高血压与情绪有很大关系,久居在一个像仓库一样的房间里,呼吸都不通透,谁能不心烦气躁?
清理一下旧物,把居住环境打理得清爽一些,我相信对健康会大有好处。
在很多老人居住的老房子里,都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问题,经年累月积攒起来的各种旧物,挤占着房间的空间,人反而成了配角。
我一个同事的爷爷家更是夸张,专门腾出一个房间放旧东西,同事都快30岁了,爷爷还留着他小时候骑过的自行车。
他家位于北京二环最好的地段,房价一平米近10万,我算了算,这堆破烂占了价值二百多万的空间。
老年人或许缺乏安全感,满谷满仓的感觉令他们觉得安心,可是很多年轻人家里为什么也盆满钵满呢?
老人不舍往外扔,我们却不停地往回买。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减压方式是,每天晚上洗漱完毕,耳朵里塞上耳机,躺在被窝里用手机刷购物网站。
睡前的美妙时光,带来的副作用是,控制不住地剁手,买了很多用不着的东西。
生活里的很多问题,好像都能靠买个东西来解决,觉得自己不够光鲜就买个奢侈品,觉得自己不好看就买化妆品,觉得生活缺乏乐趣就买游戏装备。
靠“买买买”减压其实相当不靠谱,买了一个新的东西,感叹了一下“生活真美好”,短暂的快感之后,一切还是原样,除了银行卡里的钱少了点,多了个炫酷的新东西占地方外,生活一点儿也没有变好。
有人说,脸蛋越漂亮的姑娘,家里越乱。
有多少人,过着人前光鲜亮丽,人后乱七八糟的生活?
我们在占有物品的时候,物品同时也在占有我们,占有我们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在我们这个时代,收纳不再是体力劳动,变成了脑力劳动,以至出现了一种新的职业——收纳专家。
很多人觉得生活混乱不堪,家里被大量的杂物占据,往往是因为还没有想明白什么样的东西最匹配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个人状态。
不知你意识到没有,我们和物品的关系,往往是我们心智模式的外在投射。
我们买什么,用什么,扔什么,其实都取决如何对待自己的心智模式。
我有一个女性朋友,把主卧的卫生间改造成了衣帽间,来收纳海量的衣服和鞋。
看她朋友圈晒出的自拍,一会儿波西米亚女郎风格,一会儿又走欧美时尚路线,过几天又变身一身正装的白领丽人。
我一直不理解她为什么要不断买下那么多的风格各异的衣服,活活将自己变成了让人眼花缭乱的衣架子。
有一次她跟我聊天,说参加同学聚会,看见一个女同学穿着白衬衫牛仔裤,一头黑发扎成马尾辫,全身上下没有多余的配饰,只在耳上戴了一对闪光的钻石耳钉,看上去好青春好健康,她马上就把自己栗色的头发染回黑色,又一口气买了三件白衬衫和两对钻石耳钉。
过几天又说,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时候,看见辣妈们都好有气场,个个都是职场精英的样子,令她艳羡不已,于是她的衣柜里又添了几件大牌的职业女装。
我终于明白了,因为嫁了一个能干的老公,她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满足了之后,她心中自我实现的需求便迫不及待地露出了锋芒。
她希望自己能更优秀,更完美,但苦于没有丰盈的内心做依托,只一味在外在形象上下力气,在盲目的模仿中,添补内心缺乏成就感的大洞,最终却只收获了满满几柜子的衣服。
比买衣服更重要的事,是她要先弄明白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从而给自己的穿衣风格做一个明确的定位。
家里太乱,生活太乱,病根可能有很多很多,但是表现出来的症状只有一个,那就是东西太多。
于是大家又开始大呼小叫着“断舍离”。
一个叫作《我的家里空无一物》的日剧空前流行,朋友圈里很多人高呼着要过“极简生活”,公布着各种各样的“极简清单”,要把家里的所有物品控制在100件之内,还有人甚至发起了“每天扔一件旧物”的打卡活动,恨不得扔得家徒四壁。
“断舍离”的本质,不是教人收纳的,更不是让人走到“扔扔扔”的极端。
“断舍离”是通过收纳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通过向外整理,引发内在改变,让人进入一种利用物品又不会执迷的境界,过上“不役于物”的生活。
确实,我们的生活,完全可以有一种全新的可能,叫作极简生活。但是极简生活不是极穷生活,断舍离也不是要求人们“穷而少”,而是“少而好”。
一辈子都在给自己做减法的乔布斯,“Less is More(简饰)”不仅是他的设计理念,也是他的生活理念。乔布斯生前的经典形象,就是三宅一生设计的黑色高领衫加牛仔裤。
1982年,摄影师在乔布斯家中拍下了一张照片。整个房间中,只有灯、音响、黑胶。
然而,每一个物件都是精心之选,点一盏灯,席地而坐,也许他改变世界的灵感,就是在这种简洁的环境下得到的。
后来,据说他的客厅里只剩下一只沙发了,而为了选这只沙发,乔布斯夫妇用了八年。
每个品类只购买一件,但是,要在自己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买优质的。
贵,你才会好好使用;好,才能以一当十。这样就能够有效替代廉价物品的囤积。
所谓断舍离,真不是扔几件东西那么简单,扔东西只是表象和手段,目的是培养极简主义的思维和行为习惯,需要脱离对物品的迷恋——不执迷于物欲,自愿简化所需,专注于最本质的东西。
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你自己。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最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通过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形象就会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
在这个物质过剩的时代,懂得取舍与择优,把生活过得简单精致,与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这才是断舍离的精髓。
►
►作者:姬晓安。理性思考,感性生活的践行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不讲正确的废话,以简洁的笔调阐述深刻的道理。微信公众号:个人发展学会(ID:gerenfazhanxue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