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之于太极拳

上一篇文章主要说的是,在这个由资本带来的西方思想盛行的时代,我们的科技得到空前发展。也同样在这个时代,我们愈发急躁和孤独。

这些问题用中国思维智慧可以很好的解决,太极拳便是很好的一条途径。今天我们再细化一些,谈谈中国思想在太极拳中的具体体现。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无极”就像是一盆浑水,经过沉淀,泥沙和清水逐渐分开,即有了阴、阳这“两仪”,此时的状态便是“太极”。各位需要清楚的是,“太极”和“两仪”是同时产生的,不分先后。好比一个人,在有了孩子之后,才是父亲或母亲的身份。

在太极拳中,拿站桩来说。当我们随意站在那里,称为“无极桩”。起势阶段,开始虚领顶劲和放松下沉,身体便分化出了头顶百会穴和脚底涌泉穴这上下两极,因此称为“太极桩”。采气的过程,是在辅助上下两极的分化,直到最后定势为“浑元桩”。

“两仪”除了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统一的。好比一盆浑水,即使沉淀一万年,也是水中有泥,泥中有水,不能完全分裂开的。“阴阳”便是中国思想的特点之一,例如人在社会活动中,不同于西方思想的独立个体化,而是以某种相对身份存在的,比如“五伦”所指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在太极拳中,主要强调“虚实”的把握,虚与实也是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全是实的不行,全是虚的也不行。某个部位过于实则会“顶”,过于虚则会“丢”。下盘双腿分虚实,实腿支撑虚腿辅助,否则会犯“双重病”——两腿皆实造成的重心不稳。从全身来看,四肢梢节为实,根节为虚,以求去僵求柔。

反者道之动

阴阳两面总是相互转化的,如重心的移动、气力的收放、肢体的开合,这些都是小的转化。更大的转化,是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会从内部否定自身。

习练太极拳的阶段进步便是如此。一开始练拳会用许多的僵劲,随着气感的出现及把握,逐渐可以去掉身上多余的力,开始用内气引导身体。这是第一步,由气代替了力。由于去掉僵劲,意识与身体的配合越来越协调,慢慢可以“意到手到”。这是第二步,由意代替了气。走路、吃饭是人作为动物的本能,如果将人类独有的活动——比如太极拳,做到像本能一样的程度,连意识也可以抛弃掉。这是第三步,天人合一。

各位要清楚的是,须达到某一阶段,才能进步到下一阶段。如果不顺其自然,使身体状态从内部否定自身,而是靠外部刻意要求的话,非但不能进步,反倒会造成不必要的错误。例如“沉劲”,是在梢节领住劲,身体足够放松之后,自发感觉变得沉重。但如果没等到放松,刻意下坠身体,反倒会造成挤压,变得更加僵硬,造成受力不当、重心不稳、胸闷等现象。

总结以上,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面性,并可以相互转化。近代西方思想没有这种概念,但现代西方思想,有一种相似的说法叫做“对立统一性”。如今许多人哗众取宠,完全用西方科学分析太极拳,但他们不知道,现在所谓西方科学,都是在近代西方思想下产生的,看似“科学”,实则本质就有问题。我在本科期间也学了这类科目,如果拿来分析太极拳,有两个根本性问题:

第一,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等等,本质上将人体看做复杂的机器,其研究目的也是单一的发挥人体潜能,在竞速、跳跃、力量训练等竞技体育所需方面确有其效,然而太极拳并不是这样简单的机械运动。第二,太极拳练习本来就是结合自身感受,如果非要把它分析成纯粹理性,再让我们刨除生命情感按照纯粹理性来练习,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当然,并不是说排除其他思想,而是要搞清楚根本,再拿来借鉴或反思。比如要是没有西方科技带来的便利,太极拳哪能传播的这么广泛。

拳路漫漫,共同努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