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细菌性病害频发又难治,罪魁祸首竟是“它”!

近期,细菌性病害呈高发趋势,排除天气因素外,人为管理因素首当其冲,先有前期整枝打杈不合理埋下祸根,再有适宜条件下的致病细菌侵染、致病,还有用药不当病害易反复,难防难治。对此,尹克忠结合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原因,并给出了综合防治办法。

细菌性病害多发

细菌性病害多发 事出有因

1.整枝打杈不合理埋下祸根
当前,细菌性病害多发生在结果期蔬菜上。以番茄为例,8月前后定植,其中整枝打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当时以高温强光天气为主,棚室通风强,湿度小,菜农整枝打杈后,伤口愈合快,因此,有相当一部分菜农不会再喷药加强伤口保护。”尹克忠说,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番茄、长茄还是尖椒,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大多是从原有伤口入侵的。
2.管理不当病害反复发作
近期昼夜温差大,棚室保温后湿度增加,这为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同时,棚室环境变化大,人为管理跟不上,蔬菜长势偏弱、抗病性差,这为致病细菌入侵制造了机会。
再者,为抑制蔬菜生长,菜农多采取长时间控水然后突然浇大水的办法,这导致蔬菜茎秆或果实易开裂,细菌趁机入侵。在控水过程中,养分由于无法溶解到水分中被吸收,进而无法被蔬菜利用。因此,蔬菜会因缺素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如硼钙缺乏时,蔬菜易出现皴裂而产生伤口。
另外,细菌性病害发生后,菜农用药不当,会导致病害难防难治且易反复发作。

多措并举 综合防治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而不应只是简单地用药防治。“改进管理,均衡营养供应,培育健壮植株,也是防病的关键。”尹克忠说。
1.加强环境调控
尹克忠说,当前很多菜农忽视了夜间保温工作,使得昼夜温差过大,不仅不利于蔬菜生长,而且棚内易结露、湿度过大。因此,菜农在管理中,应注意棚室保温和降湿工作。

湿度大易发生细菌性病害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如何降湿,在种植行铺设地膜的前提下,菜农还可在操作行铺设杀菌后的粉碎秸秆或稻壳,降湿效果明显。另外,严格把握浇水量,不可一次性浇水过大。浇水量控制在水分下渗20厘米,这样即可满足植株生长所需。菜农还应注意浇水要选择晴好天气进行,防止增加棚内湿度。同时,浇水当日及次日,还要加大通风,加速湿气排放。

2.改进管理
伤口是细菌性病害发生的两大原因之一,主要是整枝打杈及果实采摘时产生的。因此,菜农应注意选择晴好天气进行,避开阴雨天气及植株含水量大的时间。整枝打杈后还应紧跟喷施百菌清、喹啉铜等保护性杀菌剂,起到保护伤口的作用;同时,整枝打杈伤口要小、齐平。对此,可选择用消毒后的刀片或剪刀,也可打杈后留一截枝杈,尽可能地减少伤口面积,如西葫芦打杈时,有经验的菜农仅将叶片摘除,留下叶柄;番茄整枝时留一截侧枝,避免伤及植株主干。
根据细菌性病害的发病规律,病原细菌可在棚内的病残体上越冬,来年温湿度条件适宜时会造成再次侵染和传播。所以菜农在进行疏叶后,要及时将病叶、病果、残花等带出棚外深埋,以减少菌源和传播。
3.均衡水肥
前面提及过,菜农应合理浇水降低湿度,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养分的供应。目前,大多数棚室都存在用肥不合理的情况,如氮肥使用偏多、有效磷不足、中微量元素缺乏等。对此,菜农应均衡养分供应,可依据植株长势和土壤养分种类选择所需产品类型,大、中量元素以随水冲施为主,微量元素以喷施为主;冲肥时,还可配合功能性产品一同使用,起到养根、改土和促进养分吸收的作用。
4.合理用药
对于细菌性病害,常用药剂有有机无机铜类、抗生素类、噻唑类、微生物菌剂等。菜农在选择药剂时,应注意搭配用药,配方推荐“内吸+保护”性药剂混配使用;防治还应注意可优先选择防治发病重的细菌性病害。当然,对于病害菜农应时刻把握预防这根弦,做好提前预防工作,采取定期喷药及阴雨、低温天气来临前喷药的办法。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

文章来源:北方蔬菜报(BFSC201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