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为什么地位这么高

作者:魏兴涛 日期:2021-11-05

■魏兴涛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魏兴涛在郑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网络讲座中,以《仰韶文化与黄河史前文明探索》为题,介绍了仰韶文化在中国考古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1921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中,出土大批陶器、石器等文物,首次证实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非常发达的新石器文化,从此揭开了考古学探索我国史前文化的恢宏序幕,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由此命名。

  仰韶文化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学文化,年代跨度约距今7000年至4700年,长达2000多年,它代表了中国新石器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被称为“仰韶时代”。仰韶文化大体可分为初、早、中、晚四个时期,其中仰韶中期即庙底沟期,是仰韶文化的鼎盛期。仰韶文化彩陶十分发达,尤其是仰韶中期庙底沟期出土彩陶颇多,其富有特色、线条柔美流畅的彩陶图案在周边诸多文化内大范围传播,达到史前艺术巅峰。长期以来,仰韶文化成为认识、定位周边其他史前文化年代的比照标尺。

  仰韶文化是我国分布地域最广的史前文化,共涉及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甘肃、青海、湖北、宁夏、内蒙古等9个省区。而且遗址数量众多,据近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仅河南就多达3000余处,豫西三门峡地区特别是灵宝市,仰韶文化遗址分布更加密集,全国罕见。

  灵宝盆地是仰韶文化尤其是其中期的核心分布区,在10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193处,灵宝是中原地区新石器遗址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县市。这些遗址按照时代可划分为366处聚落,包含仰韶文化初期的聚落26处,仰韶早期聚落74处,仰韶中期聚落105处,仰韶晚期聚落44处,庙底沟二期文化聚落70处,龙山文化聚落47处。从考古发掘来看,此时的仰韶文化已分化出平民、显贵、首领甚至“王”的社会差别,已经进入复杂社会,文明火光闪烁,开始出现古国,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称其为“仰韶古国”。

  仰韶文化分布区文化面貌空前一致,向外则具有极大辐射力。在史前文化格局中,最著名的是中原文化区,它以渭河流域和晋陕豫三省邻接地区为中心,范围几乎遍及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全境。在大中原地区周围有甘青文化区、山东文化区、燕辽文化区、长江中游文化区和江浙文化区,更外层还有福建、广东、云南、西藏、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文化区。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认为,整个中国的新石器文化就像一个巨大的重瓣花朵,中原位居花心位置,而中原文化区的主体就是仰韶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韩建业认为,正由于仰韶中期的强力扩张影响,使得中国大部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交融联系形成相对的文化共同体,为后来统一文明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根基,可称之为“早期中国文化圈”或者文化上的“早期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仰韶文化分布区中心的晋陕豫交界地区及渭河流域恰处华山(古代华山是对秦岭山脉的统称)北麓,这里存有丰富的关于黄帝和炎帝的古史传说。仰韶文化与中华人文始祖——黄帝以及华夏民族之“华”族的形成关系密切。

  在仰韶文化分布区偏东区域的河南郑州以西至河洛地区,仰韶中晚期文化也十分繁盛,是仰韶文化发展的又一高峰。区域中心性大型聚落遗址呈集群状分布,聚落规模普遍较大,动辄数十万平方米,多配有两周或三周宽深的聚落环壕,防卫色彩浓重。郑州大河村遗址面积70万平方米,为一处包含多时期文化遗存的大型遗址,延续达3000多年,是仰韶文化遗址的典型代表。遗址规模庞大、文化序列完整,发现经统一规划的原始村落、规则的围壕、墙体至今仍保存完好高1米左右的连间套房、发达的制陶技术以及绚丽多姿的彩陶艺术。在郑州西山遗址发现了中原地区最早的城址,距今约5300年至4800年,其中国最早的技术先进的版筑夯土城垣,在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显示出巨大的技术进步和创造力,城内房址多有奠基坑,对于探讨早期城市起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考古学家李伯谦指出,仰韶文化社会复杂化的特点、发展模式符合中原地区的生存条件、文化传统、社会背景,而这里正是中原龙山文化和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地域舞台。因此,仰韶文化开启的中原和黄河流域早期文明化进程一直被传承下来,其文明特质被夏商周三代乃至整个古代中国所继承和发展,为成熟的早期国家的诞生奠定了深厚基础并产生深远影响,确立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点和格调的趋势性方向。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