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像一片落叶
生命像一片落叶,死亡始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这视频是一个远方的朋友发来的,昨天南充市奎星街一女生面临考试,妈妈说了几句就从八楼跳下来,把过路人砸死了。
曾经和孩子讨论过关于死亡的话题,我问他:你遇到挫折会不会想到死。
他说会,而且想到死是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种思想斗争。能越过那种灰色地带,就是战胜了自己,越不过就会被这个世界出局。
记得有一次娘俩吵架,他也曾咬牙切齿的表示活着没有意义。
我也是一个经常在速死还是慢活的思想中不停斗争的人,这种想法不止我有,有几个看起来阳光灿烂的朋友,也曾私下里说过常常会产生厌世的思想。但是一般都能克服这种消极思想,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
第一次听到孩子说死亡的时候,心里也是震惊的,但是我不露声色,回心一想,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我的少年也是这么过来的,绝望的时候就曾站到楼顶试图跳楼,那时大雨滂沱和着泪水,根本分不清什么是泪什么是雨,那时候应该是16岁,因为什么原因想跳楼已经忘记,但是应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一个人意志的坚强与否,和其生长的环境以及教育有着必然的关联,我这样在家暴中长大的孩子,时时产生死亡的念头是很正常的。毕竟小时候就没有体会到更多的爱和温暖,看到的听到的常常是咆哮的吵骂和血腥的殴打。
现在我开始相信苦难是磨练人的意志的,再看我们的孩子,从出生时来到这人间,得到的就是极尽人性的宠爱与溺爱。做父母的既要关心他们身体的冷暖,还得注意他们心情的起伏。结果还动不动就出现哪里的孩子跳楼了,哪里的孩子离家出走了。
离家出走这种念头,在小时候也无数次出现在我脑海里,我常常急切得想离开身处的家庭,每当看到父母打架打到头破血流的时候,我就非常厌恶,那时候甚至非常的恨父亲。心里会诅咒让生命消逝,那么暴力也会随着消失。这绝对是当时真实的想法。
所以当若干年后,一个亲近的人在吵架时说我冷血,对自己的父亲都会说没有感情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更冷,你没有经历过那种成长环境。,你有什么资格评论?或许等我有足够的勇气去回忆那些沉重的童年时,我会用笔继续写下来。
只是我无法明白,现在的孩子我们给予了那么多的关注与疼爱,而生命对于他们来说居然就像秋天的落叶,说飘落就飘落了,可是秋天的落叶在春天还会发芽。而我们的生命凋零后就再也没有机会重来。
孩子无数次跟我说:你不要用你们那个年代的思想来强加到我们的思想里。
在这临近中考的日子里,我似乎不应该再提起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可是我依然忍不住和他讨论了这个话题。我问他为什么那个四川女孩会因为妈妈第一句话就跳楼,你们都还没经历过刻骨铭心,就让生你养你的人先经历这刻骨铭心。孩子说:因为我们不知道死亡的样子,也没有感受过死亡的恐惧。我们没有经历过死亡,所以会轻易选择死亡。
可是死亡是可以轻易经历的事吗?
这女孩子就这么纵身一跳,她 是经历了死亡的过程,但是能够思索死亡意义的不是她本人,而是活着的人。
我们小时候都有梦想,老师和大人会问,自己的心也会告诉自己长大后想做什么。
而我的孩子,长到了17岁,我无数次问他的梦想是什么,他大多数时候回答不知道,这个不知道的背后,是不是在隐喻一种危机,他们不知道活着为了什么?
有时候他会告诉我想去外国看埃菲尔铁搭,想去看外国的教堂,但是更多的时候,他喜欢玩游戏,被一次次制止后,他就不知道到底该喜欢什么。在我厉声制止禁止玩游戏后,他会无助的问我:“妈妈,那我还能不能听音乐 啊?”我心里一惊,条件反射的回答:“能。”
在家的时候我会默默的去看他在干什么,有时候他在房间里默默玩魔方,还满满的写了一张纸,可能是破解的方法,用一些符号标志着;有时候躺在那里戴着护眼仪,护眼仪里有他自己下载的音乐,他就这样孤独的听着音乐,享受这护眼仪的按摩,我有时会默默在旁边陪一会,没有责备他,有时候就默默的退出他的房间。
教育是一门深远的学问,我们无法用过去的经历去教导现代的他们。
我常常会发现他们是一群比我们当年更有思想,更有见识的孩子。
孩子问我:那你活着的意志力是来自哪里?
我说:来自经历和阅读,如果我一直在那个原生的暴力家庭里生活,我可能感受不到活着的那些温暖。就像当年我18岁就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所幸我在外的日子里,遭遇了一些比家里更温暖的人和事,才使得我学会了爱这个世界,虽然我对这个世界表现的不是那么热烈,但是我从心里是感恩这个世界的,感恩爱我的人。可是你们这些孩子明明享受着温暖和爱,为什么轻易的就和死亡握手言欢?
孩子说:来自经历就对了,我们缺少经历,缺少经历就缺少感悟。
我觉得苦难教育也是必须的,我们现在对待孩子的方式,就像是对待温室里的花朵,百般呵护,我们铺天盖地的借用爱的名义,来行使一些扼杀他们自由的权利。可是我们不知道孩子到底快乐不快乐?每次我看到他孤独一人玩魔方,到家就独自上楼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每次他只想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也不愿意去反对,我好像看到小时候的我,常常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容许任何人进入一样,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可以承受孤独的人,所以我总以为我的孩子应该会和我一样,在孤独中思考并成熟。
可是自由到底什么?
小时候的自由就是可以自由的玩耍,不喜欢听到大人震天动地喊回家吃饭的声音。可以昏天黑地的把自己在看的小人书看完。
少年时候的自由,不再花大人的钱,可以自己挣钱自己玩,背着背包去远方流浪,哪怕你的行囊里空空如也,钱袋撑不起你流浪的梦,依然要跨出家门去经历外面的风霜雨露。
青年时代就是可以自由的恋爱,去和喜欢的人约会,去和喜欢的人接吻,去尝试荷尔蒙的激情。
而婚后的自由呢?你还能追求并且享受所谓的自由吗?
可是我们不知道现在的孩子追求什么,是不是同样的追求自由呢?而他们的自由又是如何定义的?还像我们那时候那么简单单纯吗?我不知道,孩子也回答不了。
我觉得这世界已经那么美好,却感觉处处有戾气。
拿着几十万年薪的,常常出言伤人。正如朋友定义的: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怨气也是处处弥漫。他说核心的问题就是不和谐,不协调,不平衡。
我城里没有房子,总会有人建议我买房,这几年房价飙升,我知道他是好意的,也是善意的,具备眼光的提议,可是我没有买房的能力,我只能安于现状,在他们看来是多么的不合时宜,是的我觉得我不缺什么,我住的挺干净,出行也自由,穿的不落魄,没有饿着,没有冷着,可是为什么我的幸福感会丢失在别人的流言里?
他们会语重心长的跟我说:你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你的孩子以后买不起房子,就会娶不到老婆,人家要什么有什么,你们要什么没有什么。有时候觉得自己的玻璃心,就这么轻易的被砸碎了,碎的满地残渣。
写着写着就有点离题万里,关于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用孩子的一句引用结束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