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季,购物季,囤货季

十一月,购物月,基本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十月开始付定金,大抢购的日子提前了到了1号,战线越拉越长。各大电商还没来得及对自家活动大肆吹捧,就被“商务部鼓励家庭储存生活必需品”这条新闻抢走全部风头。
商务部一纸《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让这个月升级为囤货月。虽然整个通知都在讲平稳菜价,唯一一句“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主要是针对疫情防控,但架不住大家过度解读。
不少地方的超市出现抢购潮。购买的大都是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听说有人买了600斤大米,大概能吃到全球疫情结束。郑州的超市也出现了狂热抢购,我家附近的超市人满为患。我非常理解郑州人民的心情,连续经历被暴雨淹被洪水困被疫情封后,再也不想过没水没电没吃没喝的日子了。
各地都翻出了政府在不同时期发的《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把购销热潮推向了另一个高度。我在郑州720大雨后写了一个我的灾难应急清单,根据自己的清单,默默准备物品。办公室两位小朋友好奇清单上的应急求助口哨,我把随身带的哨子掏出展示,告诉他们如果办公楼不幸坍塌,吹响哨子,救援人员一定会把我们挖出来。他们听后表情很复杂。
这些天,朋友圈的电商们无论卖什么都加一句“响应国家号召理性囤物资”,或者表示自家卖的板栗核桃紫薯小米都属于耐储存物资。听说不少网店的应急物资都处于脱销状态,那个太阳能手摇充电的收音机更是卖到火爆,甚至有商家的收音机订单排到了明年。我家里还真有一个这样的收音机,是时候摆出来炫耀了。
对待灾难,关键的不是储备应急物资,而是储备逃生知识。即便买齐了清单上所有东西,遇到灾难,正确地做出反应,才能赢得生机。
双十一网购的大多是中青年,女性居多;超市抢购的主力是中老年,购买应急物资的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这场消费大戏,几乎全民出演。
疫情期间,确实应该储存一定的生活必需品。但这个量很难控制,人们很容易被群体恐慌情绪裹挟,购买过多物资。我们都知道,健康愉快地生活,真正需要的物质并不多。但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只有手中有粮,心中才会不慌。
我们嘴上抱怨着今年双十一活动力度不大,加加减减拼拼凑凑,还是买了不少。送给自己,也送给远方的亲人。在此特殊时期,希望这些物品,给彼此带去温暖和慰藉。
深秋时节,是购物季,囤货季,也是惦念的季节。在这个不确定的季节,唯一确定的是我们关爱着彼此,惦念着对方,疫情无常,天气无常,物价无常,惟此情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