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从报纸上认出父亲,指导员却说:你别瞎想了,那是高级首长
邓华是湖南郴县永宁乡陂副村人,出生于1910年4月。他的父亲曾中过晚清的禀生,但不满晚清政府的腐朽败落,所以没有出仕为官,而是在家乡开了一家私塾。邓华的启蒙教育和小学都是在父亲的私塾里完成的,15岁那年邓华离开家乡前往长沙求学,先后在岳云中学和南华法政学校就读。在此期间,邓华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并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8年5月,邓华随同湘南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一年后,红军发展到12000多人,粮食供给开始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红军决定:由永兴、资兴、郴县和未阳来的农军返回湖南开展游击战争,创造革命根据地。邓华所在的33团也奉命开往桂东山区打游击,这个团是以农军为主组建起来的,不少人乡土观念很重。
当部队走到水口镇附近时,一位副团长说与其到桂东打游击,还不如回郴县打游击,随后他拉走了两个连,其他连队见状也纷纷自由行动。同在33团工作的表弟首培之劝邓华一起回乡打游击!说是家乡群众条件好,情况熟悉,有枪有人有组织,能干出名堂。邓华回答:“不能回去,这些人家乡观念太重,回去会散伙的。”
最终表弟回了家乡,邓华又返回了井冈山。不久,从湘南方向传来消息,散回家乡的农军,大部分走散,剩下的则被敌人击垮,邓华的表弟首培之也被敌人杀害。之后,邓华先后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由一名普通的战士逐步成长为我军著名的高级将领,可见选择与坚持是多么重要。
邓华将军一生共有两段婚姻,第一任妻子名叫邱青娥,是郴县华塘乡人,两人于1925年结婚,两年后他们的孩子邓贤诗出生。邓华走上革命道路后,由于经常转战,夫妻二人聚少离多。1938年3月,邱青娥因病去世,邓华得到这一消息后,想把11岁的儿子邓贤诗接到身边,但由于路途遥远和敌情严重等原因,最终没能办成这件事。
抗战胜利后,又爆发了解放战争,邓华比以前更忙了,直到广州解放后,父子二人才得以见面。1949年10月,陈赓的第4兵团和邓华的第15兵团合力解放了广州。当地的报纸特意发布了一篇文章,庆祝广州解放,并配上了邓华的照片。此时邓贤诗正在46军当战士,当他看到报纸上邓华的照片后,怎么看都觉得这个人就是自己的父亲,但又不敢确定,为此他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好。
连指导员发现了邓贤诗的异样,就询问他原因。邓贤诗把这件事告诉指导员后,指导员不相信地说:“你就别瞎想了,这个人是高级首长。”但邓贤诗感觉邓华就是自己的父亲,于是他就给邓华写了一封信,由于不知道具体地址,就把这封信寄到了广州军管会请他们帮忙转交。邓华这才知道儿子已经参军了,父子二人也由此得以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