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朱子之理气论

编者按

本文选自《朱子新学案》之《朱子学提纲》,特此摘录,以飨读者。

叙述朱子思想,首先当提出其主要之两部分。一为其理气论,又一为其心性论。

理气论略当于近人所谓之宇宙论及形上学。心性论乃由宇宙论形上学落实到人生哲学上。

在北宋理学四大家中,二程于宇宙论形上学方面较少探究。濂溪横渠则于此有大贡献。

但二程谓横渠《正蒙》下语多有未莹,朱子接受二程此番意见,其论理气,主要根据为濂溪之《太极图说》,而以横渠《正蒙》为副。

朱子论宇宙万物本体,必兼言理气。气指其实质部分,理则约略相当于寄寓在此实质内之性,或可说是实质之内一切之条理与规范。

朱子虽理气分言,但认为只是一体浑成,而非两体对立。

此层最当深体,乃可无失朱子立言宗旨。朱子云: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有是理,便有是气。

理未尝离乎气。

无理,将不能有气。但无气,亦将不见有理。故此两者,不仅是同时并存,实乃是一体浑成。

朱子把此说归纳之于濂溪之《太极图说》。故曰:

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但太极却不是一物,无方所顿放,故周子曰无极而太极。

又曰:

才说太极,便带着阴阳。才说性,便带着气。不带着阴阳与气,太极与性那里收附。然要得分明,又不可不拆开说。

把理气拆开说,把太极与阴阳拆开说,乃为要求得对此一体分明之一种方便法门。

不得因拆开说了,乃认为有理与气,太极与阴阳为两体而对立。

理与气既非两体对立,则自无先后可言。但若有人坚要问个先后,则朱子必言理先而气后。故曰: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先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

又曰:

先有个天理了,却有气。

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

但朱子亦并不是说今日有此理,明日有此气。虽说有先后,还是一体浑成,并无时间相隔。

惟若有人硬要如此问,则只有如此答。但亦只是理推,非是实论。朱子又说:

阴静是太极之本。然阴静又自阳动而生。一静一动,便是一个辟阖。自其辟阖之大者推而上之,更无穷极,不可以本始言。

必要言天地本始,朱子似无此兴趣,故不复作进一步的研寻。太极即在阴阳之内,犹之言理即在气内。

一气又分阴阳,但阴阳亦不是两体对立,仍只是一气浑成。若定要说阴先阳后,或阳先阴后,朱子亦并不赞评。

但既如此,为何定不说气先理后,理不离气,有了气自见理,大极即在阴阳里,有了阴阳也自见太极,因若如此说,则气为主而理为附,阴阳为主而太极为副,如此则成了唯气论,亦即是唯物论。

宇宙唯物的主张,朱子极所反对,通观朱子思想大体自知。

但既曰理为本,又曰先理后气,则此宇宙是否乃是一唯理的,此层朱子亦表反对。朱子说:

佛氏却不说著气,以为此已是渣滓,必外此然后可以为道,遂至于绝灭人伦,外形骸,皆以为不足恤。

又曰:

事事物物上便有大本。若只说大本,便是释老之学。

又曰:

有一种人,思虑向里去,嫌眼前道理粗,于事物上都不理会,此乃谈玄说妙之病,其流必入于异端。

朱子之学,重在内外本末精粗两面俱尽,唯理论容易落虚,单凭虚理,抹杀实事,朱子亦不之许。

朱子又说:

说穷理,则似悬空无捉摸处。说格物,则只就那形而下之器,寻那形而上之道,便见得这个元不相离。

又曰:

人都把这道理作个悬空底物。大学不说穷理,只说格物,便是要人就事物上理会。

以上见朱子之宇宙论,既不主唯气,亦不主唯理,亦不主理气对立,而认为理事只是一体。

惟有时不如此说,常把理气分开,谓:

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然亦但有其理,未尝实有是物。

此如今人说,未有飞机,先有飞机之理。人只能凭此理创此物,不能说为要创此物,同时却创此理。

更不能说,必待先有了飞机才始有飞机之理。朱子又说:

且如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此如说飞机坏了,飞机之理尚在。但若没有飞机,那项飞机之理,究亦无处顿放,无处挂搭。

所以理气当合看,但有时亦当分离开来看。分离开来看,有些处会看得更清楚。

理是一,气是多。理是常,气是变。没有多与变,便看不见一与常。但在理论上,究不能说只有多与变,没有一与常。

纵使离开了多与变,此一与常者究竟还存在。但朱子又不许人真个离了多与变来认此一与常。

似乎又不认多与变外还另有一与常。故说周子曰无极而太极,是他说得有功处。

朱子此项理气一体之宇宙观,在理学思想上讲,实是一项创见,前所未有。濂溪只讲太极与阴阳,此乃上承《易经·系辞》来。

朱子换了两个新名辞,说理与气,说得更明白,更确切。如说物物一太极,究不如说物各有理更恰当。

横渠《正蒙》说太虚与气,说太虚究亦不如说无极太极,较深允,较确切。故朱子理气论,只引据濂溪《太极图》,而对横渠《正蒙》一大清虚之说,则亦加以辨正。

说虚字究不如说理字,但单说理字则仍是虚。濂溪言太极,亦不如朱子言理气之为恰当而明确。

明道有言: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此所谓之天理,多半似只当属于人生界。此下理学家多以天理人欲对称,此亦只指人心人事言,与朱子言理气之理,高下广狭有不同。

因此说朱子理气论,实是一番创论,为其前周张二程所未到。但由朱子说来,却觉其与周张二程所言处处吻合。

只见其因袭,不见其创造。此乃朱子思想之最伟大处,然亦因此使人骤然难于窥到朱子思想之真际与深处。

朱子解经极审慎,务求解出原书本义。但亦有时极大胆,极创辟,似与原书本义太不相干。

如《论语》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朱子注天即理也。孔子只说祷于天,没有说祷于理,朱子注语岂非大背原义。但此等处正见理学精神,实亦见北宋诸儒之精神。

后来清儒拈出此等处,对朱子与宋儒大肆讥呵,只在训诂上争,却不在学术思想上分辨,未免为小而失大。

但《论语》注天即理也四字,也还未尽朱子说天之义。《中庸章句》有云:

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天即理也。

此条兼举理气言。若谓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故阴阳五行之化生即是天,此则仍有未尽。在阴阳五行化生之里面,尚犹有理,故又增上天即理也四字。

但若谓天以理化生万物,此又误。因如此说来,又似天在理之上,则试问天又是何物。故朱子要极度推尊濂溪在太极之前加上无极二字,但说天即太极,究不如说天即理之遥为恰当。

至于横渠《正蒙》,则朱子多取其讨论阴阳五行之化生处,而于其言太虚,言清虚一大,则只依二程,谓其下语未莹。

此等处皆是极费斟酌而来,亦是极富创辟精神,后人看惯了反觉陈腐,那是后人不应该。朱子又说:

若论本原,则有理然后有气。若论禀赋,则有是气而后理随而具。

此处分别从宇宙与人生界来论理气先后,更为明晰。《中庸章句》亦云:

气以成形,理亦赋焉。

从宇宙界说,是理在气先。从人生界说,则又气在理先。朱子《论》、《孟》集注、《学》、《庸》章句皆由其一己思想之最后结论凝炼而来。

一面当认取其深厚之传统性,一面当认取其精辟之创造性。二者合一,乃可见朱子思想之大全。

也只因后人看惯了,故在此等处亦复不深加理会。

今再就朱子天即理之说,引述其又一创辟之见,此为探究理气论所必当注意者。朱子云:

理无情意,无计度,无造作,只此气凝聚处,理便在其中。

又曰:

理只是个净洁空阔底世界,无形迹。他却不会造作。气则能酝酿凝聚生物。

又说:

形而上者是理。才有作用,便是形而下者

故又说:

气强理弱。理拗不转气。亦如气生形质,形质又强过了气,气又拗不转形质。

此一说似极奇特,亦极平实。今若说,天即是理,而理又是无情意、无计度,因亦不能有造作与作用,则天亦是无情意、无计度、无造作、无作用。

如此则宇宙万物究从何来,此处朱子把来截断了,不再向上推。只说有此宇宙万物,则必见有理。

苟不然,也不能有此宇宙万物。如此而止。故朱子又说,宇宙间万物也有限,并不能随时随意创造。如桃树必开桃花,结桃子,不能在桃树上开李花,结李子。理如此,天也无奈何。

但也不是理在要如此,因理无情意,无计度,并亦无力要能如此。此说渊源,实乃自庄老道家之自然义。老子说:

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理二字,自理学家说来,本可无分别。然则此处乃是朱子会通了庄老道家之自然义而创出此说。

濂溪《太极图说》,远则渊源于《易·系辞》,近则传授自陈传。《易经》与道家言,本属相通。

朱子之宇宙论,既是渊源于濂溪之《太极图》,故亦兼通于易与道。但从此更当进一层分辨。

道家主张乃是一本于自然,朱子理气论则认自然只是一道,故说有气则必有理。在宇宙形上界,理是无情意,无计度,无造作,无作用。

但一落到人生形下界,人却可以凭此理来造作,理乃变成了有作用。人生界在气的圈子之内,自当有情意,有计度。

只要此情意计度合乎理,则此理便会发生作用与造作。如是则又从庄老道家转回到孔孟儒家来。此一层,当待讲到朱子之心性论,才见有发挥,有着落。

在此,只可谓在宋代理学家思想中,实已包进了道家言,而加之以融化。周张二程皆如此,到朱子而益臻于圆通无碍。

若仅就某一部分认为理学思想即是道家思想,则仍把握不到理学思想主要精神之所在。

以上约略说了朱子之理气论,以下再引述其心性论。

(0)

相关推荐

  • 梧闽札记:漫说朱子学

    朱熹,漳州人习惯尊称的"朱文公",字元晦,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祖籍徽州(今安徽歙县).婺源(今属江西省).他是父亲朱松在福建南剑(今南平)的尤溪县任县尉时,出生于 ...

  • 论朱子的理气动静问题

    一.问题之提起 太极或理的动静问题,是朱子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学界历来争议较大甚至观点截然相反的一个问题.冯友兰先生是在哲学范式下进行朱子哲学研究的首创者,他认为在朱子哲学中,有动之理,亦有静之理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两宋时期哲学之五:朱熹

    中国两宋时期哲学之五:朱熹 朱熹(公元1103年-1200 年),是二程的四传弟子,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后期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哲学家.因其长期在福建讲学,其学派被称为" 闽学". ...

  • 摘抄 | 阳明学述要

    (钱宾四先生像) 注:以下是小编阅读整理,持续更新,仅供参考. 阳明学述要 一.宋学里面留下的几个问题 本体论问题 宋学对于本体论的共同见解是"万物一体", 即各个个体并不各自分离 ...

  • 钱穆:朱子读书法

    编者按:本文收入钱穆:<朱子学提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 在中国学术史上,若论博大.精微兼而尽之的学者,孔子以下,只有朱子,可算得第二人.孔子是大圣人,不当仅以学者论. ...

  • 黄自元楷书《朱子治家格言》

    黄自元(1837--1918),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清末书法家,实业家. 黄自元幼从祖父德濂习字,常悬腕书写,锻炼臂力.初仿颜体,又摩柳体.欧体.虽书法屡为更变,不能自辟蹊径,未受书林 ...

  • 《朱子家训》为朱熹撰著专名

    现今流传有两部被称为<朱子家训>的作品,一为宋代大儒朱熹所撰,二为明末清初理学家朱用纯所撰.朱熹撰著原名<家训>,载于朱氏宗谱,因朱熹的尊称而得名<朱子家训>或&l ...

  • 名家之师张伯英楷书《朱子治家格言》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号少圃,谱名启让,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斋名有远山楼.小来禽馆.张伯英是清末民国时期著名的金石鉴赏家.碑帖研究学者.诗人.政治家,他不仅 ...

  • 《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 ...

  • 黄自元《朱子治家格言》浑厚端庄

    黄自元(1837-1918),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清末楷书第一大家,被认为是馆阁体的典型. 黄自元幼从祖父德濂习字,常悬腕书写,锻炼臂力.初仿颜体,又摹柳体.欧体.虽书法屡为更变,不能 ...

  • 国学经典《朱子治家格言》原文·注释及译文!处世治家必读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63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 ...

  • 儒家, 到底是个什么玩艺?(之三) ​朱子理学的由来

    导读:孔孟的儒家,一味坚持真理.不问成败:董仲舒的儒家,虽终于成为皇權趁手的工具,却失去了指点江山的豪迈.儒家的先天缺陷,是只关心道德秩序.䈣治伦理,而缺乏终极真理的依托.长此以往,儒家的地盘早晚被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