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孩子学会“真礼仪”,大人就当给有礼的儿童一个尊重的姿势

【家教智慧 第802期】

4月19日澎湃新闻报道,近日,一则幼儿园孩子“迎宾”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一女童面对家长来宾弯腰90度,大鞠躬,然后伸出手臂引导,清晰地喊出:“请穿鞋套上四楼。”姿势标准,态度认真。黑龙江佳木斯江南雅居幼儿园的园长林琳向澎湃新闻表示,此次“迎宾”服务系幼儿园礼仪主题活动的内容之一,“视频是4月12日拍的,当天是全园家长会,开会地点在四楼,我们就安排了校园‘礼仪小明星’做引导接待服务,让孩子们能够将礼仪课程中的所学内容融入生活”。 该幼儿园开设礼仪课程已有一年半的时间,其中礼仪主题活动已经开展了一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礼不是单向行为,自古以来讲究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也就是说,有人给你行礼,你也是要还礼的。但是,从网上视频来看,礼仪女童给家长鞠躬行礼,很多家长的表现是漠然处之,很少有家长还礼,更无人说声“谢谢”,这就会让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大打了折扣,使其仅成为一种校园课程,不会在幼儿的心中扎根,更难以真正“融入生活”。最终的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中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这也就是说,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人家向你问好,你也要回问对方好,即便对方是不懂事的娃娃,亦是如此。否则,来而不往,不但非礼,还会导致“礼不再来”。孩子与你打招呼,你不回应,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认为你不在乎他们的招呼,觉得“无用”。“无用”的事别说孩子,谁都会懒得再做。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孩子见到大人,一般就不会再主动问好了!

礼貌究其实质来说是一种尊重。礼尚要往来,是说这种尊重是双向的,是一种相互尊重。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讲“礼”的民族。行礼时,一般要求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孩子对大人要先礼,但这并不意味着后者接受起来就“礼”所当然,而不用回往。相反,后者对前者要更加尊重,不但有要回“礼”,还要给前者做出榜样。

一代大师季羡林,学识不可谓不博,成就不可谓不大,名气不可谓不响,地位不可谓不高。可是我们的季老却从不倚老卖老。每有客人前去拜访,他都衣冠整齐,早早地在书案前坐好,昂首挺胸,下巴微微内收,坐得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在他看来,挺胸端坐,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在客人离开时,他一定送出门外,道别再见。

1995年,白岩松为季老做“学者访谈录”。当时,季老坐着,在白岩松掏名片准备递给他的一刹那,他就站起来,弯腰等着,令在场所有人感动不已。当采访结束离开时,季老站在家门口,很有礼貌地目送大家远去……

或许有人对此不以为然,站起来接名片,只不过是个简单的姿势,送客到门口,这还不是小事?可是,在当下社会,这简单的姿势有几人能时时做到?不足挂齿的小事,又有几人能次次躬行……

被尊称为“国宝级”的一代大师尚且如此,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有何资本“高傲”?有何理由不回应孩子的鞠躬问好?

作为我国的传统礼仪,见面问好不仅仅是“问”和”应”简单的语言交换,而是尊重与被尊重的相互抬携,是心与心的交流。所以,“礼要从心生”,对人的问候是要发自心底的。也正因为是从“心”中生出的“礼”,自然,表达时就必然会伴有“尊重的姿势”,从眼神,到肢体,问候时全身都要倾注对方,屏声静气……

作为大人,不能只要求孩子尊重我们,我们同样也要尊重孩子;我们不能只要求孩子见面问我们好,更要时时提醒自己,当孩子向我们问好时,我们同样要礼尚往来,以尊重的姿势,向孩子回礼!

有礼貌的孩子,不仅是教育出来的,更是尊重出来的!要想获得孩子们真心地问候,让孩子学会“真礼仪”,那就请回赠给他们一个尊重的姿势!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