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芳:京剧大使杨淑蕊

杨淑蕊

九年前,我到美国举办京剧和歌曲、曲艺独唱会,见到了许多旅居美国的旧日同窗好友。一见面,我们都忘记了时空的变迁,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我们说呀,笑呀,好不快活。演出时,他们都帮我换装、赶场,累得不亦乐乎。尤其是我的老同学,被观众誉为“小张君秋”的杨淑蕊,开着汽车,为我的演出跑前跑后,还把我带到了一个充满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气息的地方,那是她亲手开辟、创建的加州中国表演艺术学院。

杨淑蕊在化妆

她为什么要在这异国他乡建立一所这样的表演艺术学校呢?在那洋溢着檀板清音的校园里,她告诉我,五年前,她到美国领取“亚洲杰出艺人奖”"时,发现在这远离祖国的地方竞然有许多京剧的知音,还有数不清的京剧票房。有的华侨也许连普通话都讲不好,却一定要听京剧。有位老华侨给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那年,他刚来美国不久,去看望朋友。不料中途迷路了,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正在他焦急的时候,突然就在这金发碧眼的人群中,在这洋楼洋车的世界里,听到附近传来了京胡的琴声。这声音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亲切,使他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淑蕊发现,许多华侨是把京剧当做海外游子的精神寄托、当做萦绕在心的乡音在追寻、在聆听、在吟唱的。当时正在美国的张君秋老师把她介绍给正在苦心筹办“加州中国表演艺术学院”的爱国华侨赵培忠与徐文缃夫妇。这对老夫妇是有名的戏迷家庭。他们所以要筹办这个学院,就是因为在美国的华人越来越多。为使这些华人及其后代不忘中国的传统文化,她深为赵、徐夫妇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精神所感动,毅然接受了他们的邀请,担负起这个学院的基本建设重任。现在,她是这个学院的副院长,从土木基建到课堂教学,从学生管理到延聘北京京剧院各行当门类的优秀教师到该院教学,及至学生排练到举办演出,她都事必躬亲。

杨淑蕊《梁红玉》

我参观这所学院时,淑蕊给我介绍了按她的意图建造的练功厅、排演场、教室、宿舍等各种设施。她高兴地说,现在她的学校有成人班,也有少年班,已经有不少6岁到9岁的美国孩子和华侨的后代一起来学习京剧艺术。也有许多孩子的家长在一边饶有兴味地看着。有的家长说,他们让孩子来学习京剧,就是让孩子多接触一下中国的文化。有的家长说,这些训练可以让孩子懂得中国艺术的深厚基础。有的家长称赞这个学院有优越的学习环境。一位姓谭的家长是把孩子带来看课的,希望孩子能接受些祖国艺术的熏陶,孩子看着看着,兴趣高涨,也跑到课堂中模仿着练习起来。因此这位家长对学院充满了感激。言谈中,杨淑蕊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成功的喜悦。

杨淑蕊《诗文会》

她很欣慰地告诉我,三年来,有些孩子已经可以参加演出了,有的会打好几套把子。因为这些孩子长期生活在美国,缺乏对京剧和传统艺术的认识,上课时的接受能力比较差,这就需要老师特别耐心,要一遍一遍地来,直到教会为止。过去他们对京剧一无所知,现在可以很有兴趣地看全本《白蛇传》的演出。最近,赵氏演艺中心开幕,他们邀请了八所华人学校的学生来观摩。演出前他们先讲解京剧的常识,比如讲解上船、开门、骑马等动作,同时打出中英文字幕。讲解后一开戏,学生就全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每演到惊险处,他们都发出惊叹的声音。演出一结束,学生们纷纷举手提问,要探索京剧中的奥秘。这种启蒙教育尽管很辛苦,但是杨淑蕊自豪地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淑蕊还对我说,她现在是边教学边演出,除演她拿手的张派戏《望江亭》、《玉堂春》等,还演了《霸王别姬》、《凤还巢》等梅派戏。在美国上演卡通影片《花木兰》的时候,她新排的京剧《花木兰》也演出了。他们的演出所得,都捐给慈善机关。杨淑蕊很认真地对我说,她要在美国为京剧闯天下,所以她的工作很有意义。不过她早晚要回到北来,因为她属于北京,属于京剧。

和宝堂著《松柏庵往事》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年6月出版

京剧道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