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的挚友,一生颠沛流离,只为吴国忠心赴死的伍子胥
伍子胥,单名叫“员”,伍员,字子胥。古人一般是姓名连称,但伍子胥比较特殊,他是以字为名传世,《史记》也说成《伍子胥列传》。
伍子胥本来是出身于楚国显赫的官僚世家,前途一片光明,命运突然就莫名其妙地变卦了,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就因为楚平王给儿子娶媳妇,娶出了后来的一系列传奇故事。
楚平王的太子,单名叫建,楚平王为他相的亲是秦国公主,秦国国君秦衰公的妹妹孟嬴,这个孟嬴长得太漂亮了,本来为太子去迎亲的楚国大臣费无极(《左传》为费无极,《史记》为费无忌),为了巴结楚平王,说“这个女子是天仙下凡。”把楚平王说得心痒不已,直接把儿媳妇占为己有,为太子建换了个媳妇。不出意外,费无极得了大笔赏赐。
不为一时,要看一世,楚平王不可能万寿无疆,一旦驾鹤西去,太子建毕竟是法定的后补老板,费无极一时风光,很可能就敲响了明日的丧钟,为了保命,费无极就天天到楚平王耳边说太子建坏话。
在楚平王心目中,为自己贡献了超级美人的人,目测比亲儿子还亲,费无极的坏话说多了,楚平王真的相信了——也不一定是费无极的坏话起作用,也可能是楚平王做贼心虚,只有看不到太子建的影子,他才可以放松地享用原该属于太子建的女人。
楚平王把太子建发到外地后,思前想后还是不放心,又研究怎么罗织罪名干掉他,于是召见太子建的老师伍奢,让伍奢大义灭亲,勇于揭发自己的学生。伍老师岁数大了,反应慢了不少,没有划清立场站队的觉悟,楚平王怒了,兵分三路,先把伍奢投了监,派人去追杀太子建,把伍奢的两个儿子召回京城。
得亏了太子建得到提前通报,跑去宋国了,伍奢的大儿子伍尚回到楚国都城,父子俩一起被砍了,伍奢的二儿子伍员,就是伍子胥,打听到太子建的出逃路线,也跑到宋国投奔他去了,伍奢临死之前,听到伍子胥成功逃脱,叹息一声“楚国君臣以后会有苦头吃了。”
伍子胥的威名,本来就在楚国部队中广有流传的,出逃路上,楚国的抓捕部队已经追上了他,但伍子胥只是执弓面对,抓捕部队居然没人敢逼进一步,伍子胥得以从容逃走。
谢天谢地,伍子胥和太子建终于在宋国会合了,但当地发生了内乱,他们一起跑到郑国。
太子建和伍子胥在郑国受到空前礼遇,接受高规格接待,好吃好喝可以,但靠郑国复仇不靠谱,郑国的军事力量比楚国差得太远。
太子建又奔向中原第一军事强国晋,试图需求支援,没想到晋顷公给了他这样一个选择“既然郑国这样毫不见外地信任你,你就回去做我的内应吧,帮我们把郑国拿下来,我就将那里封给你。”受到郑国国君礼遇和高度信任的太子建,竟然答应了下来。
在听到太子建回来复述这个计划时,伍子胥的内心是悲痛的,本来伍家父子的苦难,是从维护太子建开始的,但显然他们看错了人,为了他们心中的天理和正义,家破人亡,流亡千里,没想到,他们要维护的这个人,居然是这样一个背信弃义的白眼狼。
这是个根本不可能成功的计划,不听伍子胥劝阻、一意孤行的太子建,在计划泄露后,遭到郑定公悲愤的质问,随即人头落地。冯梦龙有诗为证“人情难料皆如此,冷尽英雄好义心。”
从历史记载来看,郑定公是一个极其大度的“英雄好义”之人,他把忘恩负义的太子建杀了,却没有布下罗网,缉拿伍子胥,所以伍子胥得以从容逃脱。
离开郑国容易,逃离一心一意诛杀他的楚国网罗有点难。伍子胥要逃去吴国,有一处必经之地,叫昭关,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含山县西北处。在两千年前的那个交通高度不发达时代,昭关,是伍子胥的唯一活命之路。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白头发掩护了伍子胥,让他顺利通过昭关,却没能摆脱楚军的衔尾追捕。
在他东逃至长江边时,追兵也赶到了,江上恰好有渔舟,舟中的渔人又恰好知道伍子胥父子,更幸运的是这位渔人,不仅关心国家政治,而且非常有正义感,同情被冤枉的伍氏父子,他冒险帮助伍子胥渡过长江。
伍子胥感激不尽,解下身上的佩剑送给渔夫,说“这把剑能值百金,就送给您吧!”渔夫拒绝了,渔夫的回答让人感动“按楚国的法律,能抓住您的人,可以得到五万石粮食和很崇高的爵位,我渡您过江,难道只是贪图您这把百金之剑吗?!”
伍子胥之所以解剑相赠,实在是因为他身上没有钱。
他随后上路,路上没钱吃饭,他没舍得卖剑,而是靠乞讨活命,顽强地进入吴国,见到了有志夺取王位的吴公子姬光。
后世还有一种更传奇的传说,伍子胥到吴国后才开始乞讨,吹着萧,唱着曲乞讨,为的是引起吴王的注意,结果第一个注意他的是吴公子姬光。
总之,伍子胥见到了吴王僚和公子光,并且在吴王僚和公子光之间作出了选择:扶持公子光,夺取吴王位。
在伍子胥的引荐下,专诸这名刺客登场亮相,在中国春秋史上,记录着一幕传奇——专诸刺王僚。刺杀吴王僚所用的鱼肠剑,当时其实只是指这把短剑放在鱼腹中,鱼肠剑在后世渐渐衍化中,成了一种短剑的通用叫法。
由于刺僚成功,公子光顺利登位接班,成为吴王阖庐,伍子胥是第一功臣,他的刺客也得到了丰厚报酬,阖庐给了伍子胥充分的权力,让他有力量回去报仇。要知道,当时的吴国实力,远比楚国逊色多了,报仇要是搞砸了,吴国覆亡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历经了九死一生的伍子胥,从最初的个人英雄主义,到复仇时,已经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华,他没有辜负艰难争取来的复仇机会,更没有辜负阖庐的信任。
伍子胥把军事挚友、大军事家孙武,带着《孙子兵法》,推荐给阖庐,在短短几年里,孙武精练强兵,愣是把不起眼的吴国军队,打造成春秋末期天下第一的精兵强将。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为统帅,孙武为副手,向楚国强力进伐,吴军节节制胜,第三次伐楚,大战五回合,拿下楚国首都郢,楚昭王逃亡去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杀害伍子胥父兄的楚平王,早已驾崩多年,根据史料记载,伍子胥打开了楚平王的墓,把尸骨从地底挖出来,一鞭鞭地抽打,边抽边哭。
虽然报了仇,灭了楚,但他的父亲、哥哥都回不来了,故乡也没了,在颠沛流离的逃难途中,消逝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他哭的是这让他从来不得安宁的一切。
一代人杰伍子胥,从此以后作为吴国的耿耿忠臣,为了吴国社稷安危,谏言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劝,宰相还接受了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竟然听信了,赐给伍子胥宝剑,让他自刎。
伍子胥明知忠诚会带来杀身之祸,仍然忠心不改,在死前对邻舍说“我死后,把我的眼睛挂在东门上,以看越国入城灭吴”,说完挺身赴难,他已深爱吴国,哪怕被错杀冤死,也是他所甘愿接受的。
夫差听闻后勃然大怒,命人把伍子胥尸体裹在皮革里,在农历5月5日这天投入江中,而坊间为了纪念伍子胥的大义,把这一天命名为端午节,这是个悲壮的祭祀日子,所以在端午节,要像清明节一样,只能互送“安康”,而不能说端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