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笔记:打工的人

梁东方

坐普速列车,总会遇到打工的人。

打工的人在候车室里一眼就可以识别,大包小包堆成一片,横躺竖卧不修边幅,凑在一起说说笑笑形成自己的小世界,不以自己侧身任何地方为意,哪怕是魔都哪怕是首都哪怕是南都,无不如此。

打工的人到了普速列车上,也依然很好识别:大包小包背着提着拽着拎着,走在窄窄的车厢通道里的时候磕磕碰碰一路歪斜,撞到椅子了,撞到别人的胳膊了,连头也不会回一下的,拖着拽着努力向前,克服一切阻力前行是最要紧的。他们正紧张地找着自己的座位号,前面一排还是后面一排,这里还是那里?

这趟车上是一群打工的人坐在一起,所以找座位的事情在头两三个人那里基本确定以后,后续的就都很好解决了。就这一片,前前后后都是。

找到座位的大致位置,下一个马上到来的问题就是放行李了。因为每个人都大包小包拉杆箱双肩背,大致上平均在三件以上,件件体积巨大,所以周围的行李架都占满以后还是不能满足需要。再向别处扩散的话,就要动别人已经放在行李架上的包了。

他们一般不问这是谁的包啊,而是直接默默地就动了;也有的人客气一些,却不是对着别人说,而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动一动啊,摞一摞啊,眼睛一次也不向周围的人们看。大家都不吭声,都只是从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机的姿势里抬一下头,然后就又低下了头。

至少这个车厢里的旅客,没有人计较这个。

终于放下了行李,在列车员巡视过来要求将垂下的带子塞回行李架上面,将竖着放的口袋改为横放之外,就没有什么事了。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说笑起来,用的是纯正的家乡话,完全不受任何普通话影响的家乡话,也一点不曾向往过的普通话的家乡话。一边用家乡话说笑,一边抖动着身上的衣服。这个时序已近露水的秋日,气温早已经不高,车厢里还有凉意深深的空调,但是每个人的后背前胸都有汗湿的痕迹。

抖动汗湿的衣服可以凉快一下,摘了口罩也可以获得凉快的感觉。所以他们不约而同都把口罩推到了鼻子下面、下巴上,甚至脖子里,张张黑红的脸上在说笑的兴奋中皱纹耸起又落下,落下又耸起。比车厢里其他一律都在口罩遮挡下的面无表情的面孔,生动了很多。

在列车员巡视过来要求戴上口罩之前,列车广播中播放的咏叹调的高昂和抒情和他们的表情竟然是很般配的。那种源于西方的高亢的表达方式,和这一群打工者在火车车厢里用家乡话营造出来的村头炕头的气氛,没有一点违和。后来,当列车开始转播新闻联播节目的时候,节目雄壮的序曲居然也与这样的谈笑很般配,不违和。

摘了口罩就更可以看得清楚,他们大都已经是40岁以上的壮年,稍微年轻些的穿着打扮的现代感强一些,年长些的则是有什么穿什么、什么便宜穿什么,不管穿什么都掩盖不了普遍的大肚子。抽烟喝酒吃方便面火腿肠是大家无一例外的基本状态,轮番站起来,去车厢连接处抽烟是大家在列车上最经常的活动轨迹。手机里外放的小视频里,是一个广告格式的笑话,或者说是一个笑话式的广告:招工招工,10月2日出发,去阿富汗高薪打工,地面上塔利班手持AK47保卫,空中黑鹰直升机盘旋……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对这个尤其感到可笑,来来回回地念,来来回回地笑,笑成一团地笑,互相扒着肩膀、拍着肚皮地笑,还跃跃欲试地互相鼓动着说:去、去、去。

窗外,阴郁的秋天的漠然天色之下,是华北平原上处于最茂盛时期的青纱帐,玉米穗子上漂浮着一层含混不清的朦胧,将稍微远一点的视野遮蔽。只有静静的村庄不断地在青纱帐中出现又消失,消失又出现。村庄中的每家每户都在这样从窗前掠过的时候,显示着一种少有的忧郁气质。也许,对付那样让人不无惆怅的含混秋色的最好办法,就是这样大家凑在一起谈笑吧。

我从他们的谈话里知道,他们将在明天早晨八点多下车;也就是说,此次包括一个漫长的夜晚在内的硬座旅程,时长十五个小时。

(0)

相关推荐

  •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假期结束了,身处各地的人们都像是被漩涡席卷一般回到工作岗位.交通运输系统紧张了许多.阿义也顺着汹涌的人流向前走.他刚读完大学的暑期课程,路过北京,住了两天后准备回家.两天里,他见了一些朋友,去看了一些 ...

  • 记忆中的火车

    第一次坐火车 文/杨连华 图/来自网络 在我的记忆里,第一次出门看见火车,是十五岁那年,外出打工在广安火车站.刚刚辍学出门的我,看到横卧在站台间的火车长龙,既新鲜又好奇,想象着火车跑起来该是个什么样子 ...

  • 绿皮火车上的浓缩小社会

    尽管如今高铁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多便利,但高出普通火车数倍的价格往往还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虽然数字列车.快速列车.特快列车和直达列车速度上所有差异,且早已名不副实的不再是绿色外观,但是这些列车的乘客和 ...

  • 一人软包、多功能座...火车坐席到底有多少种?最豪华的还带独立卫生间!

    火车上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坐席 估计你压根儿没体验过 他们的名字听起来就很特别,例如: 一人软包,是不是就像个包间? 多功能座,有啥"惊奇"的功能? 今天就带你 ...

  • 原来火车要这样坐!

    今年春运 有的小伙伴响应号召就地过年 但也有些小伙伴还在路上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先进个人张敬钰 来给大家讲讲 乘火车出行需要准备什么? 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出行时 简单的防疫包必不可少 口罩.免 ...

  • 火车笔记:坐在我对面和我后面的人以及坐在我右边的人

    梁东方 很幸运我的座位是靠窗的. 不过,这种幸运在大家陆续上车以后基本上就消失了.因为座位窄,人们不得不簇拥着坐:因为面对面,人们又形成了一种不得不促膝而谈的姿势,互相都是腿交叉,没有一点转圜余地. ...

  • 火车笔记:卖货的人

    梁东方 火车上卖货以前是没有什么限制的,甚至有人为了卖货而坐火车,在火车上一路兜售,摆摊摆到了火车上:有的人在站台上卖货,沿着铁路线卖货,通过窗户和旅客交易,也都自然而然.后来管理越来越规范,除了铁路 ...

  • 火车笔记:对面吃方便面的人

    梁东方 周末即将结束的晚上,车站里的人还是会比平常多一些:以一周为单位的双城记参与者们,现在就该离开家返回工作岗位所在的城市了.虽然城中心的老火车站没有高铁都是普速列车,但是经过改造重建以后的火车站硬 ...

  • 火车笔记:人多并非喧嚣不已的理由

    梁东方 如果说硬卧有什么不舒适的地方,往往不是上铺太高或者坐卧空间太小,也不是靠窗的凳子太少,每一组六个铺位之中除了下铺两位.窗口凳子上两位之外必须还得有两位在自己的床上:这些都是硬件设计的时候为了尽 ...

  • 火车笔记:关于K233漫长旅程的感慨

    梁东方 在如今还可以兑现的关于公共交通中漫长的旅程的想象中,大约长途运行的绿皮车是唯一的例证了:尤其是那些等级较低,逢站必停.逢车必让的绿皮车. 与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坐这样的车,除非万不得已都会花同样的 ...

  • 火车笔记:碗面何以成为火车上的标配饮食

    梁东方 不是谁公布过这一标配饮食,更不是有权威机构的什么认定,碗面之所以成为火车上的标配饮食仅仅就是出自大多数人的实践经验与观察观感.如果不在火车上冲一碗面,你就不能汇入特定环境下的普遍行为的入乡随俗 ...

  • 火车笔记:火车上的人们

    梁东方 长途漫漫,如何度过在火车上的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人在火车上的表现,往往也是自己真实的人生状态最直观的说明.他们在狭小空间里的几乎被固定住的时间空间里的一切,都互相呈现在对方的目光里.耳 ...

  • 火车笔记:K233的漫长旅程

    梁东方 列车缓缓驶出,驶出水泥森林的城市:四月底的大地上麦田广袤,远山逶迤,白云低浮,正是北方一年之中最好的一段时间.在这样的景象里行驶,越是所谓漫长的旅程越好吧. 石家庄和上海之间相距一千一百公里多 ...

  • 小时候羡慕出去打工的人,等自己出来打工才知道,他们也羡慕我们

    在小时候,每当年底快过春节时,村子里在外面打工的人都会提着皮箱,穿着漂亮衣服陆续回到村里,然后很多小孩都会对他们投去羡慕的眼光,觉得能打工挣钱真好.于是,盼着自己快些长大,能够像他们一样打工赚钱,给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