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7“谭天论道”(上)
2017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谭天论道公众号发送了数百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是原创,也有一小部分转载和用户提供。内容主要有三大块:一是谭天的研究成果,论文和评论;二是精选学界和业界的新观点新动向;三是游记随笔杂文等美文。以互联网与新媒体研究为主,以新闻传播文化等相关内容为辅。以下给大家回放这一年的重要文章(摘要和全文链接),敬请诸位批评指正。
2017年是读书的一年,要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现在的研究生都不怎么读书,或者说没认真读几本书,太可怕了。在考核制度的逼迫下,老师也没读多少书,或者说他们读的书太旧太狭窄。现在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到底是新媒体砖家,我的《媒介平台论》(这书既可开拓视野也可批判)没看过没看懂,你敢说你真正了解新兴媒体吗?不是我们看不懂,而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除了本学科经典之外,我们更应该去阅读其他学科其他领域的新书好书。罗胖说,这个世界正在飞速逃离你的理解范围。我们不仅要读《人类简史》,我们还要读《未来简史》,我们不仅要读有字的书,我们还要读无字的书。读万卷书还要走万里路。或许有童鞋会问,老师你说的不就是旅行吗?是的。
如果有人问我国内游最喜欢去哪里,我会毫不犹豫地说云南;如果有人再问云南最喜欢去哪里,我会脱口而出——腾冲,这座充满传奇的边陲小城,但因其地处偏远,很多人对其旅游资源还是不太了解。一般来说一个旅游景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必有其一,如果二者兼有属上品,如果还有厚重历史和传奇色彩则为上上品,而腾冲则属上上品。
1月16日,在特朗普大厦内美国时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走进电梯。
进入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下,传统媒体亟待转型,新型媒体对媒介管理和人力资源也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应用技术?如何连接用户?如何运营媒体?如何对接平台?面对这一系列新的挑战,笔者认为媒体转型或新型媒体需要增设三个新岗位,即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和新闻策展人。
当雨在廊檐底下淅沥,花的芬芳透过窗棂;当雪花在窗外漫舞,炉火熊熊,映红你的脸。或者,一弯冷月挂在中天,风在怒号,屋子里很暖,你的心很暖。坐下来,泡上一杯茶,与自己对语。生活需要这样一种状态,张驰有度方能收放自如。我觉得有两个人把独处的状态和目的概括得特别好:
鲁迅: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
白岩松:我们走得太远,却忘了为什么出发。
我国社交媒体的现状、发展与趋势(上)我国社交媒体的现状、发展与趋势(下)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传播形态已经有了很大改变,社会化传播生态已形成。问题是我们对此研究还不够,未能以此来解释和指导传媒变革和传播实践,但一场前所未有的传播革命之火已经燃起,社交媒体正在改变着人类的交往方式和社会活动。
当今中国互联网已进入了以BAT三巨头为代表的平台时代,经常有人问我,谭老师您认为有没有后来者,能打破这一垄断格局?我说暂时还没有,如果有的话,乐视可以算一个。……乐视的明天,有更多的悬念留给历史来揭示,我们一起来编剧吧!
产卵完毕后,橄榄色雷德利海龟返回大海。布巴内斯瓦尔,
读研会读傻?怎么可能?!可能不少同学看到这个标题会想,谭老师,你是标题党!可能不少家长认为读书多就是好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谭老师你这是误导!但我要说,读研真的有可能会读傻的,不信?你听我慢慢道来。
特殊的时代将赫鲁晓夫塑造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但有一点却十分清楚:一个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领袖无论如何都不会得到历史的尊重。赫鲁晓夫请涅伊兹维斯特内为自己设计墓碑的决定正是他表达忏悔,求得知识分子宽恕的表现。这是他晚年的自省和进步,是他的理性自觉和自我救赎。但无论如何,这都值得我们嘉许。
有人说如今是一个看脸的年代,动不动就说帅哥美女,动不动就说颜值爆表。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如果过份注重外貌岂不是把人们的认知限于表面?过分看重颜值,说重一些就是浅薄!过分看重外貌,会让人失之洞察;过分追求颜值,会影响你的判断。
中国互联网发展经历了一个门户网站时期,四大综合门户网站(新浪、腾讯、网易、搜狐)曾经的辉煌已经远去,而他们的鼻祖雅虎,这个曾经的互联网霸主在去年七月以 48 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的互联网业务卖给美国运营商 Verizon。如今有人甚至不把门户网站看作新媒体,取而代之的“三个代表”(百度、阿里和腾讯)都平台型互联网公司。
2月16日。大马士革郊区东部,一名叙利亚居民正在受损建筑顶部浇灌植物。
传统媒体的失效及社会化传播的兴起(上)传统媒体的失效及社会化传播的兴起(中)传统媒体的失效及社会化传播的兴起(下)
美国大选落下了帷幕,有人称这次大选不仅是希拉里的失败,也是传统媒体的失败;不仅是特朗普的胜利,也是新媒体的胜利。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胜负局面?这既源于深刻的社会原因,也与新的传播环境,互联网的兴起密不可分。本文将从传播学视角分析从美国大选透视出的一种新型传播方式——社会化传播。
快要到研究生复试了,不少同学开始打起联系导师的主意,我也接到不少“骚扰”。不忍心看着有些同学像无头苍蝇似的找导师,我就给未来的研究生支点招吧。
现在有不少人沉迷于微信,长时间陷在朋友圈里不能自拔。最近,越来越多朋友关闭了朋友圈,但仍然有许多人跟朋友圈不离不弃,比如偶。那么,朋友圈到底是祸?是福?还真不是能够简单回答的,这要细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