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读书,交友,做事,决定你的人生格局
视野决定格局,格局成就人生。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了他的优秀程度,生活的广度就是你的格局。
你读过的书,遇见的人,经历过的事,决定了你未来的人生格局。
一、读书:改变气质,拓宽视野
曾国藩有句话,“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读书与思考,是一个人格局的基础。
读书可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滋养。思想与精神上的获得与满足,是无形无质的,但不能因为它无法用金钱来明码标价,就否定它的存在。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不是无用的,它不仅有用,而且有大用。
许多人不清楚读书的意义,不了解读书对自己究竟有何种帮助,其实通过书本你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宋代词人黄庭坚曾说“人不读书,一日则尘俗其间,二日则照镜面目可憎,三日则对人言语无味。”
许多时候,你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都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潜藏在你的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
即使读书不能直接让你成功,但读书总能让你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待世界与人生。
曾国藩是个爱读书的人,他曾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
曾国藩在京为官期间,多读历史书,兼及词章,注重经世之学。后在为父守孝期间,他又开始研读《道德经》,这些看过的书都促成了曾国藩的顿悟。
思云馆是曾国藩在为父守孝期间建起来的,思云馆旁有一副对联“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的万丈高”。
这幅对联透露出的时时反省、心平气和的人生态度,正是读书带给他的改变。
二、交友:相携相助,相互影响
曾国藩在任职翰林院期间,正值当时有名的理学家唐鉴到京任太常寺卿一职。
曾国藩以前辈之礼事之,常常向他请教问题,唐鉴告诉曾国藩“最是静字功夫要紧”。
曾国藩与倭仁的关系介于师友之间。倭仁用功笃实,有每天记札记的习惯。二人相交后,倭仁根据自己多年的修身经验,教曾国藩写日课。
曾国藩正是受了他的影响,才“亦照艮峰样,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
英国哲学家培根有段话是这样说的,“友谊不但能使人生走出暴风骤雨的感情而走向阳光明媚的晴空,而且能使人摆脱黑暗混乱的胡思乱想而走入光明与理性的思考。”
朋友的大格局会影响你的人生格局。一个有格局的朋友,会在你迷茫时,给你中肯的建议,提高你的人生层次。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别把自己的精力与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人身上,适时精简一下自己的朋友圈。
科学家研究认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和勤奋的人相交,你不会懒惰,与乐观的人相伴,你不会悲观。将一个得过且过的人放进积极向上的朋友群体中,他也会变得积极。
三、做事:增长阅历,明白道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都会影响你的格局。
人要在事上长进,曾国藩早年眼界、性情都不出众,个人修养也不深厚,“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急躁。
曾国藩人生格局的形成靠的就是阅历,一个人见识得多了,经历得多了,境界格局自然也就相应提高了。
事情做得多了,路走得多了,视野自然就开阔了。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会相应的发生变化。
在看待同一问题时,价值观不同、思考方法不同,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观点。
世上有好多东西是我们之前所不知道的,有好多道理是我们之前领悟不到的。阅历多了,领悟深了,陌生的就少了,活得也更加自在洒脱了。
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感受过不同的景色风土,曾经看不懂、看不透的,都会变得能接受了。你遇到的困难越多,越会发现生活其实很简单。
一个有大格局的人眼光长远,内心澄静。与之相反,倘若一个人的格局小,他必然目光短浅,不能包容他人的过错。
一个人的格局,不是取决于他的出身、地位、年龄,而是取决于他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态度和思想的深度。
一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及其思想境界往往受到个人储备知识与见识的影响,读过的书、交往的人、经历过的事,这些都决定了你的思想境界,也决定了你的人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