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博珍宝小课堂——童子持莲镜

童子持莲镜

《旧唐书·魏徵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铜镜,又名青铜镜,是古人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的圆形或方形的器物,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并陪钮以穿系,正面则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在铜镜4000年发展历史中,有过三次高峰期,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二次是汉代,第三次是隋唐时期。两宋是铜镜史的一个转折点,这一时期在镜形上推陈出新,除继承唐代菱花、葵花、亚字形等传统镜形外,创制出钟形、桃形、鼎形、带柄镜等种类繁多的镜形。在纹饰方面出现了龙纹、双鱼、摩羯纹、人物故事镜等多种。

与南宋对峙的金朝,积极吸收汉地文化,将中原内陆的大批匠人迁至北方,在铜镜制作上异军突起。金代铜镜主题纹饰十分丰富,在仿汉、仿唐、仿宋的同时,也有创新之处,以双鱼、童子、人物故事镜较为常见,反映了当时女真人的社会生活面貌。

童子持莲镜,又名童子戏莲镜,金代,出土地不详。1979年,原沧州地区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王敏芝先生从铜库拣选,后入藏文管处文物库房。1994年8月,经河北省文物专家鉴定组鉴定为三级文物。镜为圆形,桥形小钮,花瓣形钮座。钮座外装饰一圈连珠纹,主题纹饰为四童子俯卧,追逐嬉戏,各手举一枝莲花。童子手中的莲枝上下延伸,左右环绕,围绕镜钮组成了一圈环形图案,画面构图繁而不乱,富有生活情趣。

以儿童题材作为装饰,始于宋代,金代中期曾风靡一时。各地出土大量宋、金时期莲花童子镜,均与佛教有关,因为在佛经中,莲花和子嗣生育息息相关。在与佛陀有关的故事《杂宝藏经》卷一《莲花夫人缘》中,就讲述了莲花夫人极强的生育能力。这种莲花童子形象,还与这一时期“磨喝乐”崇拜有关。“磨喝乐”称谓源于佛教,一说为“摩侯罗伽”的谐音,一说为“罗睺罗”的讹音。据《东京梦华录》记载:磨喝乐是一个小胖娃娃,穿着红背心,系着青纱裙子,手里拿着一只荷花或荷叶。胖乎乎的娃娃,承载了古人求子的观念,起到了儿童启智、锻炼的作用,也承担了辟邪除祟、吉祥纳福的功能。

撰稿人:何抚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