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核心素养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明确了“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将课程设置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为综合性实践活动设置了最高比例的必修学分。
新方案对学校管理和教学提出了双重挑战,也为教育信息化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首先,在管理层面,学生选课、走班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企业可以提供选课系统,完成选课、排课等任务,根据师生比和学科需求合理配置场室。提供电子班牌,实现选课信息查询和考勤,为教学开展提供基本保障。
其次,在教学层面,明确的能力取向为课程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
1.各地区甚至学校内,教师在新课程和核心素养的落实上会存在巨大差异。企业可以组织有条件的学校和教师开发MOOC,为其他地区和学校提供优秀的课程资源和学习活动,以翻转课堂的思路实施教学:当地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MOOC,然后再进行教学指导。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课程资源的本地化。此外,企业还可以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校际课例研究平台,凸显不同地区教师的差异,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2.时间成为新课程和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变量。核心素养的培养,很难再以学科间条块分明、学科内课时分明的形式落实,要在“核心素养—课程标准( 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 —单元设计—学习评价”的链环中开展(钟启泉,2016),需要大量使用PBL、小组合作、同伴评价等教学、评价形式。这些费时费力的形式自然对紧张的课时提出了挑战。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开展综合性活动,对学生高阶思维进行培养,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翻转课堂和移动学习环境的FILTER模式或可提供缓解的可能:自主学习,快进重播、自定步调,学习更有掌控感;学情反馈,自动批改、监控学情,备课不再拍脑袋;二次备课,会的不教、精讲多练,课堂教学更高效;平板互动,数据驱动、即时反馈,过程评价全记录;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相互启发,集体教学个性化;展示交流,任务驱动、成果导向,能力提升可视化。
针对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还可开发更细致的学习平台,内嵌IRIS(Introduction-Reading-Inquiry-Sharing)等学习支架或借鉴Knowledge Forum的设计,为学生的协同知识建构提供支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