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训“慈不带兵、义不养财”,何意?牢记此语,成功会越来越近

社会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叫“慈不带兵,义不养财”,大家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如果太仁慈就成不了将军,如果太看重道义就发不了大财。

但对于其中蕴含的辩证关系,鲜有人去深入地思考。其实这句话不仅仅是一句经验之谈,更是对人生得失的高度概括。

人生有得便有失,生活中很多难题的精髓之处其实就在于得失的取舍,权衡好利弊便能排忧解难,这恰恰也是最难的部分。

“慈不带兵,义不养财”蕴含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的后3句“善不为官、情不立事、仁不从政”更加经典,到底该如何为人处世,老祖宗告诉你。

一、慈不带兵

自古以来战争都是最残酷的,上了战场便无分老幼、无分男女,生死可能就在一瞬间。在这种极度危险的环境中,一个人如果太过仁慈,多半活不到最后。

而作为部队的将领更不能有半点妇人之仁,如果因为心软而乱了部队的规矩,那么整个队伍的作战力量都会下降,甚至会遭受致命打击。

战场上无论对敌人还是自己人都不能太仁慈,有句老话说“对敌人的善良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就算自己好心放对方一马,最后可能会被反戈一击,丧失掉自己的性命。

对自己的部队也不能仁慈,“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平时如果对手下人放松管理,真正上了战场害的还是他们自己。

二、义不养财

很多人应该听说过,过去封建社会中商人的地位是极低的,因为小农经济的背景下,商人只是把商品倒腾一下就能赚到钱,所以人们觉得这种行为是不道义的。

不过商人的本职,就是要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做生意不为了赚钱,那就不叫做生意,用慈善来定义这种行为,会更恰当些。

因此说“义不养财”,会做生意的人应该时时刻刻都想着自己的利益,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赚钱的机会。

有些人天生心地善良,看不得世间疾苦,遇到了有困难的人就很想去帮一把,这类人会为社会做很多贡献,但但从做生意的角度来看他们很难发大财,因为自己的牵挂太多,不足以将所有的精力和力量放在生意上。

三、善不为官

谋个一官半职,是古今以来很多年轻人的梦想,有些人认为只有自己坐到了更高的位子上,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人民百姓做好事。

但事实上,从古至今做官都不是件容易事,有道是“官场如战场”,虽然没有硝烟,官场的尔虞我诈、阴谋阳谋也是很让人头疼的事儿,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困境。

做官不仅要有真才实学,面对问题的时候有解决的能力,更得精通人际关系,太善良的人不适合做官,因为自己的善良可能会被居心叵测的人利用,反倒让自己好心办了坏事。

当然这并不能否定为官之人的品行,为人民服务的好官大有人在。但无论如何,为官之道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学会隐藏自己,不要把底线暴露出来。

四、情不立事

相信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与人交际的时候自己的真感情往往并不能打动别人,把情感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很难办成事儿。

其实社会很复杂,但也很现实,成年人在考虑事情的时候,大多会把利益得失放在第一位,即便对待自己的亲人也是如此,所以老话才说“亲兄弟明算账”

人都有感性和理性的方面,它们是我们思考问题的两个基本出发点。孩子和女性往往比较感性,会把情感看得很重,而成熟的男性则通常比较理性,所以面对问题更加冷静。

事实证明,成年人的世界里应当保持理性,情感固然重要,但它有时候也会遮住我们的眼睛。

五、仁不从政

千年前,孔夫子一直提倡“仁人”、“爱仁”,“仁”这个字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显得尤为重要。不过就事论事,仁慈固然是好的品德,但对于有些职业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古人认为“仁不从政”,也就是说仁慈的人不适合走政治这条道路。从政的人是国家运转体系中的一份子,无论岗位高低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从政的人有一条行事的准则,那就是无论面对的是谁,都应当遵守政府的规定办事,即便对方很可怜,也要谨遵规章制度。

如果以自己的仁慈来行事,那就是“人治”大于“法治”,这是现代社会所不允许的。

结语

“慈不带兵、义不养财、善不为官、情不立事、仁不从政”,这句话虽然只有寥寥的二十字,但其中蕴含着古人的大智慧,实为老祖宗经验之谈,牢记此语,成功会越来越近。

它告诫世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要看自己合适不合适,体现了古人对于得失之间的理解。类似的古语还有很多,它们都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古人关于情商和格局非常精辟的总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