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了才发现,《肖申克的救赎》并不经典

说起越狱电影,我们很容易想到经典传世之作《肖申克的救赎》,还有的影迷能说出《洞》以及《男人的争斗》等经典黑色电影,他们中很多作品都是比《肖申克的救赎》要经典的。但为什么后者能脱颖而出获得更多人的认同。其实无外乎是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合成。

试想一下,如果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并没有包容这种优秀的土壤的话,那么这个作品与当时所处的时代总是会显得格格不入的,这样的作品在当时自然是无法赢得共鸣,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很唏嘘的。

相反,一部作品如果汲取了很多前人的养分经验之后,再加上时代的促成,以及包容的土壤和一群嗷嗷待哺的观众的话,那么这部作品大概率会成为经典的传世之作。很显然,《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然而今天,我们不说这部经典之作,我们来看看另外一部不是那么经典的作品,它同样有好的部分,而且这些好的部分恰恰被后来者《肖申克的救赎》借鉴了一番。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是1979年的越狱片《逃出亚卡拉》。本片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越狱电影,同时也给后来者提供了很多值得参看的部分。

如果你熟悉《肖申克的救赎》,你一定会发现,本片中的很多场景以及故事设定在后者中都有所体现。因此,如果不知道这部电影,单看后者,你会觉得兴趣盎然,然而当你了解了此类型电影的共通之处的话,再去看《肖申克的救赎》,你就会觉得它没那么经典,只不过是汲取了前作的养分,然后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完整的展现了出来罢了。

《逃出亚卡拉》是一部越狱片,对于更经典的前作《洞》来说,本片的场景设置是与之相反的。《洞》设置的场景是一座普通的监狱,而本片设置的场景是一个高度集权化的监狱。对比一下后作《肖申克的救赎》,本片中对于人物的设置上略显单薄,但是主要的人设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首先我们讨论的是监狱的背景,本片中的背景,监狱长属于一手遮天式的人物,且有着太多太多关于对犯人的惩处力度。监狱长代表的是暴力统治,在这种统治下,普通的犯人是没有任何的人权可言的。

这是本片想要阐述的逃狱的诱发原因。本来主人公可以在这里安心的服刑的,但是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他面临着两种威胁,一种是好斗分子对于他的虎视眈眈,另一种则是来自于监狱长无形的压力。

这两种原因在《肖申克的救赎》中也是原封不动的被挪了过来。安迪面临了同性恋的滋扰以及典狱长的高压统治。在这个双重的压力下,安迪想要的自由就更加的可贵。

然而本片中的越狱的缘由却没有那么高大上,他并没有想要更加高层次的自由,而仅仅是看惯了这个监狱里非人的统治后,自然而然滋生出来的一种想要越狱的冲动。这是原始的动能,且展现的合情合理。

本片中的雏菊就如同《肖申克的救赎》中,一群人坐在天台上喝啤酒一样,这是不可多得的时刻,假借这个时刻,两部影片都能表现出来监狱中的犯人们对于自由的渴望。唯一不同的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喝啤酒看上去更加符合现代人对于自由的理解的理念。

除了这些被冠以自由的细节之外,整部电影为我们展现出来的越狱的细节,也是后来者《肖申克的救赎》所模仿的精华,其中包括用不起眼的东西来作为挖墙的工具以及将挖出来的泥土用衣服运抵室外等等。而那些用于伪装越狱的遮挡物其实是一样的。这里不做赘述。

上述细节对于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肖申克的救赎》来说是很必要的,而对于我们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一部越狱电影来说是更重要的。

比如说几乎所有的越狱电影中,主人公一定是要有一个好身体的,因为好的身体才有干活的能力;其次还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本片中主人公的各种理工科知识,《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所具备的金融知识等,都是对自己有帮助的。

除此之外强悍的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还是一个看见守卫就害怕的人,自然不会在他眼皮子底下选择越狱的。反观这些成功越狱后的主人公们,他们毫无疑问,心理素质都是非常过硬的。这也是他们成功的主要原因。

最后一点,自然是强大的动手能力了,除过那个钻头有点夸张之外,别的地方无不体现出来主人公动手能力的卓越。有了上述几点基础条件,剩下的就交给运气了,而越狱电影之所以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夸张到极致的运气成分。

以上,看的越多你就越会觉得,其实《肖申克的救赎》并不经典,优秀的作品自然有优秀的魅力可言,但是没有前作的参看意义,这种魅力自然也会索然无味。

……

你好,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