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殿兴:石膏应用体会

一、用方心法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功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解肌透表。是治疗急性热病的有效药物,是中医治病的“王牌”药物之一。仲景是善用石膏的真识者,在《伤寒论》中用石膏7方次,在《金匮要略》中用石膏13方次。

石膏辛寒大清气热,治疗急性热病疗效迅捷,历代医家善常应用石膏者不乏其人,江涵暾《笔花医镜》及《吴鞠通医案》中皆重用石膏以除大热;余师愚治瘟疫的清瘟败毒饮,方中用石膏至八两,治大热烦躁、渴饮干呕、头痛如劈、昏狂谵语、发斑吐衄等症;张锡纯尤善用石膏治温热病,谓其性凉而散,有透表解肌之力,为清阳明实热之圣药,无论内伤外感用之皆效。石膏内服要生用,且用量要大方能有效,煅石膏外用,功能收湿敛疮。

石膏因其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四大类病证,一是热病烦渴,二是痰热咳喘,三是胃热呕吐,四是热证头面诸痛。仲景应用石膏是从热(渴)、烦、喘、呕四处为着眼点,实为后人应用石膏立下楷模,可师可法。笔者在临床喜用石膏,结合仲景应用石膏组方的理论和自己对经方的认识,谈谈个人的体会。

其一,治疗热病烦渴。石膏辛甘性寒,“辛能解肌,甘能缓热,大寒而兼辛甘,则能除大热”(《本草经疏》),热除则津液复而渴止,故临床上重点用于治疗热郁阳明气分,高热烦渴之证。石膏是治疗阳明热盛,高热烦渴的代表药,以石膏为主的代表处方是《伤寒论》的白虎汤和白虎加人参汤。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伤寒论》219条),是无形热邪充斥表里,为阳明气分大热,用辛寒大清气热的白虎汤治疗。后世将白虎汤的适应证归纳为“四大”:即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以阳明里热炽盛为病机。“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论》168条)。若虽有阳明热盛,但津液损伤较重,兼有气阴两伤,此时治疗需要在白虎汤的基础上加上人参,意在益气生津。辨别白虎汤证和白虎加人参汤证的审证要点,在于白虎汤证主在热、汗,而白虎加人参汤证主在烦、渴。现代常应用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高热危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石膏配知母是一个很好的药对,经实验证明,石膏退热快,但作用较弱而短暂,知母退热慢,但作用较强而持久。两药合用,相得益彰,退热效果更加明显。

其二,治疗痰热咳喘。石膏寒入肺胃,味辛而甘。寒以清热,辛可升散,味甘调中,故有清肺热,解痰郁的作用。临床上对于痰热壅肺,宣降失司的痰热咳喘证有肯定的疗效。代表方为麻杏石甘汤,“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石甘汤”(《伤寒论》63条)。以石膏配伍麻黄、杏仁、甘草同用,用于邪热郁肺,咳嗽气喘,发热口渴之证。条文中的“无大热”是并非无发热症状,而是由于热被汗衰,故热象较低,若无汗出,则热象一定明显。临床上常在麻杏石甘汤的基础上,加用黄芩、鱼腥草、桑白皮、葶苈子等增加清热泻肺、宣肺平喘的功效。现代临床用于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病每获佳效。

其三,治疗胃热呕吐。胃热炽盛,气机壅滞,胃气不和上逆则为呕吐。石膏主入阳明胃经,善除胃热,而治疗胃热呕吐。如《伤寒论》的竹叶石膏汤,“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伤寒论》397条)。是证为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阴两伤,致胃失和降。本方由白虎加人参汤化裁而来,以石膏大寒,专清胃热,竹叶甘寒,善清烦热,两药协同,以清热除烦为主;人参益气生津而扶虚;麦冬滋阴润燥而清热;甘草、粳米补中益气而养胃;半夏辛散,既能和胃降逆止呕,又能调节补药之滞。又如《金匮要略》的竹皮大丸,以石膏与桂枝、甘草、白薇同用,治疗“产后虚热,心烦呕恶”。

其四,治疗热证头面诸痛。火性上炎,外感风热或内热炽盛,循经上攻,壅滞清窍,可致头痛、牙痛、咽喉肿痛等。石膏辛寒,善清头面诸热而止痛。治疗风热头痛,热壅于上,清窍被塞,不通则痛,石膏上行至头,可与荆芥、白芷、川芎、栀子等配伍。治疗胃火牙痛,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络齿龈,故阳明郁火可致牙痛龈肿,石膏善止胃火牙痛。如《景岳全书》的二辛煎,即以石膏与细辛同用,治疗“阳明胃火上炎,牙根口舌肿痛不可忍”。治疗咽喉肿痛,足阳明胃经过咽喉,石膏常用来治疗胃热咽痛,常与知母、玄参、连翘、板蓝根、甘草等配伍应用,疗效确切。

石膏寒凉,且临床应用剂量较大,如果不注意合理应用,容易造成脾胃受伤,故临床之际,一是注意剂量的合理应用,并中病即止;二是可以在方中配伍顾护脾胃的药物,余每宜配伍山药、神曲等药;三是热邪退尽之后,注意调理脾胃,方不致留下后患。
二、验案举例

验案1

邹某,10岁。1996年7月12日诊。

患儿高热3天不退。体温39.4℃,满面通红,口干渴,心烦,气促,小便短涩,大便可。因其母亲是西医,患儿已在家打针、输液(青霉素、柴胡注射液等)3天,高热不退,乃邀余会诊,请中医治疗。刻诊:小儿高热灼手,无汗,不恶寒,唇焦口渴,咽喉疼痛,口臭,心烦气促,神志清楚,舌红,黄苔,脉浮数。余考虑患儿乃感受风热之邪,表闭热郁,病入阳明,阳明经热炽盛。

治以辛寒大清气热,以白虎汤为主方。

处方:生石膏30g 知母15g 柴胡15g 金银花15g 连翘12g 芦根30g 玄参12g 麦冬15g 板蓝根15g 粳米15g 神曲12g 甘草4g

水煎服,两剂。每2h服1次,1剂药两煎,在8h之内服完。

患儿服药3次后,得微汗出,热象开始减退,药尽两剂,热退身凉。上药减轻石膏剂量,加入山药,又服两剂,病告痊愈。

按:本证为风热外袭,表气闭郁,邪热不得外解,病入阳明,故证见高热、口渴、心烦、气促,一派阳热征象。但病人无汗,与阳明经证应用白虎汤的“四大”症不完全相符,余在临床体会,白虎汤证有无汗出皆可应用,四大症候不必悉具。因为生石膏不仅善清气分之热,又能辛散解肌,张锡纯认为“盖诸药之退热,以寒胜热也,而石膏之退热,逐热外出也,是以将石膏煎服之后,能使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透出。”故外感发热多用石膏,特别是本证表气闭郁邪入阳明的高热证,应用石膏可谓一箭双雕,配伍柴胡、金银花、连翘等清热透表,使表窍通利,得微汗出,则邪热得解,正所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验案2

张某,女,6岁。1993年6月25日诊。

患儿高热、咳喘3日,于半夜前来就诊。

刻诊:高热无汗,体温39.6℃,全身灼热,满面通红,口干唇焦,咳嗽气喘,痰声重浊,舌红,薄黄膩苔,脉浮数。听诊:呼吸音粗糙,两肺有湿性啰音。已用过抗生素,打针、输液两天未见好转。

辨证:痰热郁闭,肺气失宣。治以清宣肺热。

处方: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加减

麻黄3.5g 杏仁10g 生石膏35g 黄芩12g 鱼腥草30g 桑白皮12g 地骨皮12g 法半夏10g 前胡10g 神曲12g 炙甘草3g

3剂,水煎服。每2h服用1次。

二诊:药用3剂热退身凉,咳喘大减,以止嗽散加减善后。

按:仲景麻杏石甘汤是治疗肺热喘咳的有效方剂,余体会凡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等属痰热阻肺,肺气郁闭者,皆可应用,且疗效确切。麻杏石甘汤重在宣肺清热,麻黄、杏仁宣开肺气,石膏清热,麻黄与石膏配伍,其作用不在发汗解表,而重在宣肺泄热。应用麻杏石甘汤其中麻黄、石膏的比重至关重要,石膏的用量须大于麻黄10倍左右,麻黄为宣肺定喘的要药,但其性温与肺热不相宜,必须与生石膏合用,石膏用量要大,量小一则不能达到兼制麻黄温性的作用,二则达不到清热透邪的目的。两药合用,既达到清宣肺热的目的,又使麻黄不温、石膏不致过于寒凉,相须为用,恰到好处。

验案3

李某,女,40岁,小学教师。1997年3月13日诊。

牙痛1周。刻诊:右侧牙痛,牙龈红肿连右腮红肿热痛,疼痛异常,口只能张开少许,口干苦,大便秘结已4日未解,舌红,黄膩苔,脉滑数。已在医院应用抗菌素治疗多日,又经局部用药均罔效。

辨证:阳明郁热,胃火牙痛。

治以清泄胃火,疏郁散热。

处方:白虎汤合清胃散、二辛煎加减

生石膏45g 知母15g 升麻12g 黄连6g 生地黄30g 牡丹皮15g 北细辛6g 露蜂房10g 葛根20g 生首乌30g 生莱菔子30g 板蓝根30g 炙甘草5g

3剂,水煎服。忌食辛辣之品。

二诊:服药1剂后,大便得通,牙痛减轻;3剂尽后,牙痛大减,红肿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减石膏为30g、生地黄15g,去掉生首乌,加用芦根 30g。3剂。药尽3剂后,诸症尽消,病告痊愈。

按:胃火牙痛乃足阳明胃经积热,循经上犯所致,治疗时不能只注意局部,必须结合全身症状,阳明郁热不解,局部怎样治疗亦难起效。胃火牙痛的治疗,必须重用生石膏以清阳明之热,余每遇此证均以白虎汤合用清胃散、二辛煎加减应用,取效甚捷,余还常将此经验用于治疗口疮、齿龈溃烂、唇舌溃疡等症,每有佳效。

(0)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二)

    伤寒论第26条辨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这个条辨的意思就是说,服了桂枝汤后,出很多的汗,病人出现心烦口渴很厉害.饮水不能缓解.脉象洪大症状的,为邪传阳明, ...

  • 白虎汤[白虎汤]

    本方原为阳明经证的主方,后为治疗气分热盛的代表方.本证是由伤寒化热内传阳明经所致.里热炽盛,故壮热不恶寒:胃热津伤,故烦渴引饮:里热蒸腾.逼津外泄,则汗出:脉洪大有力为热盛于经所致.气分热盛,但未致阳 ...

  • 杨殿兴:自古巴蜀中医多才俊

    宋元明清时期,四川医家在多个领域拥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成就斐然,构成一幅瑰丽的中医药地域画卷. 唐慎微融汇百家著本草 西蜀蓉城唐慎微,专攻顽疾大名威.勤求博览集方验,继晷焚膏著药规.增品种,绘图徽.传承 ...

  • 宋朝历史人物——杨再兴(中国古代十大勇将)

    杨再兴(?-1140年),南宋抗金名将.南宋武冈军(治所在今新宁县盆溪)瑶族人.宋崇宁三年(1104年)生于城步,年幼丧父,随母李氏来新宁崀山盆溪外婆家居住.自幼习武,弓法神奇.高宗绍兴元年(1131 ...

  • ​郑殿兴:离不开的“纠错”

    发布有思想 有情感 有启迪的文章  关注 <思与远方>   思与远方:  国家   社会   生活    责任  离不开的"纠错" 郑殿兴  甭管个人.集体,也甭管政党 ...

  • 宋朝四大杀神猛将:杨再兴第四岳飞第三,第一位猛如狮虎北宋武魂

    杀神猛将,是指在战场上杀敌如神的猛将,这些猛将一上阵,让人看着都眼晕,挥刀人头落,出枪一将亡,箭发穿敌胸,马过血四溅,真如杀神降临一般.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杀神,宋朝的四大杀神猛将是谁呢?按北宋.南宋顺 ...

  • 岳家军二号人物,一生只服岳飞,生擒杨再兴,因拒绝陷害岳飞而死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站在武将顶峰的一颗将星,其一生不仅光彩夺目,更令人惋惜的是岳飞悲惨的结局.岳飞是一颗耀眼的将星,而他身边的将领也同样优秀,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岳家军的二号人物张宪,虽然无 ...

  • 【法库人物】慈恩寺乡杨殿元

    杨殿元 杨殿元,1930年1月24日出生,法库县慈恩寺乡汪户屯村人.1937年2月至1940年12月,在本村小学读书.1941年2月至1943年12月,在法库县街公立国民优级学校读书.1944年3月至 ...

  • 白公馆看守所长杨进兴的末日

    1949年10月1日,在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成立的同时,关押许多位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重庆集中营内却正进行着黎明前的血腥大屠杀.在大屠杀中,杀人最多.手段最为残忍的有四个人,被冠以" ...

  • 杨再兴与小商桥之战阵亡部将

    杨再兴(?-公元1140年)为相州人.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杨再兴时为曹成部将.在莫邪关之战中,杀岳飞第五将正将韩顺夫和胞弟岳翻.曹成战事,杨再兴被俘,岳飞不计较杀弟之仇,将杨再兴收留军中.绍兴 ...

  • 好文推荐 | 杨殿海:城市污水及污泥的低碳处理技术

    ▼ (同济大学  杨殿海教授) 本文看点 1.节能减排是全球各行业共同职责: 2.传统污水处理系统低碳技术: 3.未来污水处理技术低碳发展方向: 4.污泥处理的生物质能回收与低碳排放; 节能减排是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