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常农粳’系列选育与应用”成果通过我会评价
近日,受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委托,根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定办法》有关规定,我会按照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客观、独立、公正的原则,对该单位陆燕团队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常农粳系列’选育与应用”成果进行了评价。
此次评价专家组由南京农业大学丁艳锋教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王才林研究员、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李爱宏研究员、江苏省科学技术厅顾俊研究员、扬州大学杨建昌教授组成。
经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针对江苏早熟晚粳稻区稻米外观品质差、抗性弱、不适合轻简栽培等关键问题,通过构建复合育种群体,创制了遗传血缘丰富、综合性状优良的'常93 -63’等核心育种材料,衍生培育了'常农粳’7号、8号、10号、11号等系列品种,具备外观品质优、食味好、稻瘟病抗性强、熟期早、综合性状协调、适宜轻简栽培等优良特性,解决了优质、高产、多抗、早熟难协调的矛盾;创新了一套高效选择育种方法,低世代对外观品质、丰产性和简单抗病虫性进行选择,高世代对产量性状和群体协调性进行选择,室内进行食味品质鉴定;对稳定品系进行产量评价的同时,通过自然诱发和人工接种进行复杂抗病性选择,大大提高了综合性状协调的品种培育效率;'常农粳’系列品种均被列为江苏省主推品种,通过与育繁推一体化的上市种业企业合作,创新了原原种、原种“低温保存、分年使用”的良种扩繁方法,集成优质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建立“科研单位+推广部门+涉农企业+示范基地”推广模式,促进了常农粳系列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打造了“勤川”、“虞盛”和“坞坂”等优质稻米品牌,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综上所述,该成果在核心种质创制与品种培育、高效选择方法和配套技术集成等方面有显著创新。在优质高产多抗早熟晚粳稻新品种选育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背 景
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是科技部为适应职能转变、科技评价社会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而推行的新型评价方式,目的是提升科研工作质量、加快科学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了推动科技体制改革,近年来以政府为主的科技评价体系正在转为有社会力量参与的科技评价体系。江苏省农学会积极落实“四服务一加强”的要求,多次开展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未来将在科技评价的范围和内容上做更多的探索。
供稿:成纾寒
责任编辑:马子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