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开歧:大地丰碑(8)抢占脱贫攻坚制高点|纪实

邹开歧:大地丰碑(7)针尖上跳舞的人|纪实

文/邹开歧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八、抢占脱贫攻坚制高点
王家堰村的第一书记李雨峰和村两委心知肚明:
如果不发展特色农业,不搞农业产业化,这路,算是白修了;排灌设施的整治,等于白费财力了;脱贫攻坚这一仗,也只有中途熄火了。
这个时候的李雨峰,又想起了“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那句话。
李雨峰将支部书记王宗富,村主任罗孝明,村文书苏兴和叫到一起,研究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对策。
王家堰村的四位核心人物,坐到了一起。听了李雨峰的开场白之后,四个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都不知该说什么。
这些日子,“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词儿,但在王家堰村,却未见行动。
李雨峰用两根手指将眼镜朝鼻梁上推了一下,这是他与人对话的习惯动作:“如果我们再向村民宣讲特色农业和产业化,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只怕都不好意思开口了。说不定村民会反问我们,为啥村两委不自己下深水,做个样子给大家看看呢?”
语调很轻,说话的节奏非常缓慢,还面带微笑,像商量,更像质问。
王宗富心里比谁都明白,不发展特色农业,农业不走产业化道路,“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只能是忽悠农民的一句口号。
王宗富见另外三个人都眼巴巴地望着他,如果自己不拿话来说,只怕今天这个会,就散不了场。而且对不起这位第一书记所付出的辛劳,自己这个书记还能在群众中站得直,立得住吗?
王宗富说话了,他决定办个家庭农场种莲藕。
其实,王宗富的这个举措并不突然,平时出去参观学习考察,不仅仅眼见为实,也曾有过冲动。也就是说,心里头早就有了打米碗,只不过是今天才端了出来。
王家堰村的支部书记王宗富,已经在前面带路了,村主任罗孝明怎么能打退堂鼓?他其实也早有打算,决定办个家庭农场种藤椒。
村文书苏兴和原本早有想法,因为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还没有动作,他就不好开口了,今天支书和主任已公开了自己的计划,他当然该行动了。村文书苏兴和的计划是,办一个兔业养殖合作社。
王家堰村的四位核心人物,这个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王宗富80亩莲藕的维友家庭农场、罗孝明50亩藤椒的明江家庭农场、苏兴和的肉兔养殖专业合作社相继挂牌。
李雨峰真是王家堰村的一颗福星,他为肉兔养殖专业合作社编制的2015年农发项目申报书,获得补助15万元。
真是啊,万事开头难,一经开头就不难。
王家堰村三位主事人带头下了深水,村民们也捞脚挽袖跟着来了。纷纷主动上门,请支部和村委把脉,要发展特色农业。
俗话说,“好事成双”。
在双乐这方土地上,具有震撼力和吸引力的两项特色产业横空出世了!
省里一家龙头企业来王家堰村发展甜橙200亩。老百姓以土地入股,挂果前实行保底分红,挂果后再加利润分成。
引进并成立奕川水产养值专业合作社,流转水田150亩,从事稻田水产养殖。
王家堰村的722亩土地,被特色农业全覆盖之后。70户贫困户也和全村人一样,“水涨船高”,有福同享。不仅可以享受土地入股分红,凡有劳动力的,就像城里的工人一样,“上班下班,签名领钱”。
李雨峰和王宗富一下子明白了,“建设新农村”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现在才搞醒豁新农村建设是咋回事。这就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这一举措,不仅让农村和农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而且占领了脱贫攻坚的制高点。
与此同时,一场抢占脱贫攻坚制高点的攻坚战,由36个核心村冲锋在前,带动三台县九百多个村全面打响,真有那么一种战火纷飞的味道。
2017年,我去了景福镇松林湾村,虽然笼罩着初春的寒意,在成片的蔬菜地里,却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20多名“工人”,正在忙碌着采收鲜嫩的儿儿莱。砍菜的、剥菜叶的、用大背筐背菜的、装车的,井然有序地忙碌着。满载蔬菜的车辆,正准备发车。一位中年汉子,一面指挥着地里干活的人们,一面同客商交谈。
这位中年汉子叫李建军,说起这李建军,又有很多龙门阵可摆。
李建军本来是郫县人,当兵复员开网吧,干过装修种过菜。三台南部丘区扶贫攻坚战刚刚打响,在亲戚的推荐下,经过实地考察和市场分析,李建军注册成立了三台县铭杨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景福镇圆坝子村、松树湾村、独木沟村流转土地600亩,种植有机绿色蔬菜。一年可使用劳动力15000多个,支出劳务工资75万多元。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价值,还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一位名叫陈权的安徽小子,因妻子是景福镇圆坝子村人。看到了这方土地上的美好前景和未来,“夫妻双双把家还”,流转土地500亩,种植莲藕,成为绵阳境内最大的莲藕基地。
协和乡莲花嘴村的王敦伟,原本是一位名不见经传、非常普通的农家小子。
2013年,在苏州开吊车、月薪5000元的王敦伟回家过年,看着那么多摞荒的土地,农村里越来越多的空心院子空心湾,两眼望去,乡村凋敝的景象实在让人心疼。想着自己的父母、儿女无人照顾,鼻子就酸酸的,便有了自己的想法。给别人打工,再好的老板,也不可能让你干一辈子,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在农村,仍然可以干出不一样的精彩,活出不一样的人生。于是,王敦伟决定留下来,在家乡的土地上发展。
王敦伟看到家乡水草丰盛,发展养殖业应该是一条好路子。将自己仅有的一万多元买了25只大耳山羊,就这么举步艰难地干开了。
没曾想2015年,莲花嘴村被确定为扶贫攻坚示范村。王敦伟好比种庄稼遇上了好年景,走水路搭上了顺风船。承包了村里一口8亩多的水塘养鱼,又将鱼塘周边10来亩摞荒的水田养了1000只肉鸭,这一年就小赚了一把。
紧接着,2016年,成立了三台县腾程家庭农场,发展立体养殖,实现年养肉鹅一万只。
曾经被称为“新农村建设盲区”的这方土地,不仅是外来投资者的一方热土,更是回乡创业者的大本营。外来投资者看中的是扶贫攻坚示范区的投资环境,回乡创业者赶上了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各种技术培训班的举办,让贫困户的脑袋首先富起来。
当地的贫困户总算弄明白,下派挂职干部进村来,虽然甩脚甩手,没给过贫困户一袋米,一桶油,但他们得到的真正实惠是土地的升值,让头脑变得聪明,让手脚变得勤劳。更多了几分自信,觉得人活一辈子,不能没有志气。
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让贫困户享受到了“水涨船高”的既得利益。更有那土地入股分红,让资源成为了资产,当上了老板;让资金成为了股金,农民成为了股东;让贫困户享受到了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带来的实惠。
各级干部,把实施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特色农业视为脱贫攻坚的制高点!
一场轰轰烈烈的扶贫攻坚战,正在密锣紧鼓地进行。消灭贫困这台大戏,不仅看起来过瘾,而且听起来入味,想起来上心。
三台这方土地上的农民总算搞懂了,脱贫攻坚的最终目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是吼得闹热的口号。扶贫攻坚指挥部的牌子,不是挂起好看的摆设。下派干部一批接着一批,都干的同一件事——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