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笔记:蛋白质在烹饪加工中的变化

天然蛋白质很容易受到外环境的影响而变性,如果变性,它的一些生物功能就会丧失,而这些变性,仅仅是次级键的变化,没有牵扯到化学键的变化。这种变化,对菜肴的消化吸收是有用的。

加热是最常用的烹饪加工手段,通过加热,食物里面的水能促进蛋白质的热变性。

1.蛋白质水解

蛋白质水解是烹饪加工中重要的化学变化。蛋白质完全水解生成相应的氨基酸,最终产物是a-氨基酸,还有糖、色素、脂肪等相应的非蛋白质。其实,食品加工中,蛋白质的水解是轻微的,不完全的。恰当的水解有利于食品的品质,可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并增强食品的风味,提高人们的食欲。比如豆豉,豆腐乳,就是通过水解让它变软,不但风味出来了,也更容易消化吸收。变性蛋白更易水解,如肉类在贮藏过程中由于自身酶的作用催化,会使蛋白发生适当的水解,有利于肉的成熟。烹饪过程中烹饪原料经初步加工后的入味(有时加入一-些嫩化剂和含酶多的生姜)即是利用自身酶的作用,以增加原料中的水溶性成分,达到增加嫩度和提高风味的目的。

2.蛋白质分子交联

蛋白质分子间可通过其侧链上特定基团在一定条件下连结在一-起形成更大的分子,即分子交联。这是不利于我们对它的吸收的。温度高、时间长的烹调(如油炸)会促进这种反应,且温度越高,凝固得愈紧,食品质感就愈老,蛋白质的消化率会大大降低,严重影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3.氨基酸异构化和裂解反应

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和游离氨基酸在100°C以上强热会发生裂解反应。烹饪中的煸、爆等强热加工中会有这种反应,这会促进-些易挥发且能进一步反应的物质的产生,致使食品散发出诱人的浓烈气味。但若温度越过200°C以上的煎炸、烧烤食品,尤其是肉、鱼类等含高蛋白的食品,其氨基酸可发生一-些环化反应,生成复杂的芳香杂环化合物,其中杂环胺是-种有强致突变作用的化合物。

温度的不同,产生的反应也不同。100度以上,200度以下会产生裂解反应,这很好,但超过200度,产生杂环胺就不好了,有强致突变作用的化合物。

4.羰氨反应(美拉德反应)

食品中羰基化合物与氨基化合物进行加成、脱水、综合、裂解等一系列化学反应, 生成有色物质类黑色素、挥发性低级活性醛酮物质,以及其它杂环化合物的总称。一方面,它使菜肴增色、增香,是烹饪过程中食品良好感官的来源。但也有不利的,它会降低蛋白质成分。

生物活性的丧失:是蛋白质变性的主要特性,蛋白质中的酶活性、抗原性和毒性,只有丧失了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