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ay——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准博士,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热爱思考,希望与大家多多交流。
来源:经管之家。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来源。
前几天导师主动给我发微信,问我最近在忙什么,我心想肯定又要来任务了,果不其然,老师还是老师的风格,主动发消息等于“派活了”,截止目前为止,只要是老师主动cue我,基本是安排与论文相关的任务,每个月至少一次,上次给我主动发消息是让我列框架,这次是修改师妹的论文,当我看见师妹论文的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三年前的自己。标点符号也是学术素养的基本表现,不管文字内容如何,首先标点符号要标注正确,不仅仅是要注意逗号和句号使用,更要注意回引号和脚注圆圈的位置摆放,而这也是非常难的,如果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很容易将脚注右上标的符号打在错误的位置,有的同学比较随意,一句话引用完后,脚注符合的位置随意与其他符合相混淆,脚注的位置应当是根据引用的内容和上下文的关系来决定,而不是随心所欲的做标注。如果引用的话是完整的,那就将脚注标注在这句话的最后面;如果引用的不是完整的话,或者只引用了原文的小半句,那么在标注脚注时,应当将标注放在逗号或者句号的前面;如果引用的句子与上下文是一体的,那么脚注的标法也同上。此外,话没有说完时不要打句号,同时在写论文也不适宜大段都是逗号,分号和冒号要使用正确,分号和句号的区别要注意。我导师第一次给我修改论文时就特别指出来我的标点符号不过关,有点像幼儿园读书水平,直接给我转经费让我买了两本标点符号使用大全,为了宽慰我略微受伤的心,老师说其中一本给他,同时给我讲述了他写博士论文被博导各种猛批的经历,包括他之前标点符号的错误,甚至还被老师把本子扔在地上,这也实在是太惨了,同样的师生关系,显然老师对我宽容的不止一点点。
在写作的过程中,逻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无论是中小学的作文写作,还是博士阶段的科研论文,逻辑都是需要精心布置的。在编辑的审稿进入正文前,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摘要、关键词、论文框架以及参考文献,作为一名研究生,想写好一篇文章,首先就要多读书或者多试验,拟定好自身的文章框架,也就是各级标题和段内逻辑的布置。第一,各级标题。关于文章标题,好的主题是成功的一半,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成果出来的高度,在拟定的过程中,要平衡好吸引眼球和理论深度的关系,题目涵盖面和文章体量的关系,题目独特性与社会适宜性的关系。我的导师在研究生期间写作指导中,总是强调我们要小题大做,大题小做,包括我的导师已经发表的论文,基本都是围绕着一个小问题细细的展开,而不是选择宏观叙事论述一些泛化的东西,他在所写的文章都比较集中,深入研究,有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而不是人云亦云,讲究的是水准,爱惜自己的羽毛,用他的话说,还是要写一些人家一看就有点学术水平的文章。关于二级和三级标题,一般论文的主体框架就是由各级标题组成,就像人的各个器官与骨骼,在框架成型或半成型之前,一般需要读大量的文献才能拟定出来,三级标题拟出来应当是在二级标题范围之类的,而且与其他三级标题之前应当存在一定的关系,标题的长度要适宜,其中最好不要拟称一个句子或者带标点符号。第二,各段内逻辑。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包括我自己没有足够重视段内逻辑,确定好一个段落中心意思后就胡乱地围绕这句话来写,想到哪写到哪,实际上段内逻辑是最能看出内在学术素养的,在开始写一个段落时要想好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大致拟一个关键顺序词,按照一定的层次展开叙述,哪几句是一层意思要提前安排好。
在研究生期间写的几篇论文,基本上都是老师面对面地帮忙我修改的,感觉这样效率比较高,一般两天可以修改一万多一点字,我一边读原稿,老师一句句的听,然后一句句地给我指出来,从标点符号到多余的字,从删减句子和图表到凝练句子,从病句到格式,他会一一给我指出来,修改地更加顺畅和学术化。在正文中,一方面,切忌语句过于直白话,或者说一些正确但大众普遍都知道的话,要用学术化的语句将自身的思想表达出来,也就是提高文章的学理性,这个可能一开始读研究生的时候不是特别明白,但随着自身的阅读面加深扩宽,学习他人的文章,亲自上手写,慢慢地就会找到感觉,就会自觉地注意到学理性这个问题,以后在写作的过程中,语句的表达水平就会更加高,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另一方面,正文中最常见的就是语句的不规范使用或者病句,自己读起来觉得适宜的句子,可能在严格意义上其实是一个病句,譬如“成为了”是不规范的表达,要么表述为“成了”,要么表述为“成为”,这都是细节问题,但是真正一篇好的论文和发一篇好的期刊都是需要将这些小细节处理好的,这也是学术素养的体现。初稿要经过若干遍,甚至是几十遍的修改才能最终定稿,每一遍修改都是在增加编辑用稿的可能性砝码。因此,好的文章都需要不厌其烦,精心打磨,才能臻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