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人生的福分,取决于面对祸福时的喜忧
一、
事喜则人喜,事忧则人忧,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我们面对问题产生的自然情感,但是在这正常的情感之中,如果不能使自己心性平和,坦然应对这喜忧之间的转换,那么人生就会在这喜忧之间,由情绪误导,而陷入被动之中。
因为人生经常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得意时生悲,失意时伤情。
人在顺境的时候容易得意忘我,但殊不知,灾害就在这得意之中潜藏着;人在失意的时候容易灰心丧气,这却不知,人生下一次的崛起,就在这次的悲凉之中潜藏着。
所以得意时早回头,失败时不灰心,才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个课题。
顺境时居安思危,落寞时依然清醒,以宠辱不惊,淡然自若的心态,才能看透这世间险恶,在世事纷繁之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时候,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保全人生的平安。
如古人所说:祸到休愁,也要会救;福来休喜,也要会受。
意思就是:灾祸到来的时候不要发愁,要会补救;而好事到来的时候不要高兴,要懂得如何消受。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跟大家聊到过,真正决定人生好坏的,不是直接呈现在你面前的事件,而是你应对事件的心态。
如果不能用超出世俗问题的淡然自若去面对问题,在得意时过喜,在失意时过悲,那么就会因为自身的情绪使本来存在的事情更加糟糕。
古往今来,不管是历史人物,还是如今生活中看得见的那些人,哪一个人的成就,不是在痛苦之中得以涅盘而获得的呢?又是哪一个人的悲剧,不是在得意之时过度骄纵而留下的呢?
所以正是这样的道理,很多时候问题本身不一定会对人生起到多么大的影响,而自身的情绪才是主导问题的根源。
如果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以自身的智慧去化解问题,祸来时不忧,福来时不骄,用自身智慧平衡人生出现的事端,才能将本身坏的事情变得更好,也能够避免自身的情绪使然,导致事情有失偏颇,这其中体现的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不要执着于人生究竟遇见了什么,更要去看看自己有什么样的智慧和态度去面对自己的遇见。
二、
孙叔敖最初是一名隐士,后来经人推荐给楚庄王之后,三个月就做了宰相。
有一位老人很关心孙叔敖,就对他说:“人有三怨,你知道是什么吗?”
孙叔敖说:“您说的三怨是什么?”
老人便说:“爵位高的人别人嫉妒他,官职高的人君王讨厌他,俸禄优厚的人会招来怨恨。”
而孙叔敖这个时候便笑着说:“我的爵位越高,就越是谦卑;官职越大,欲望越小;俸禄越优厚,对别人的施舍就越普遍,用这样的方法来避免三怨可以吗?”
老人听了之后很满意地笑着离开。
很多人都能看得懂这个道理,但是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如此坦然自若地面对生活。
大部分人当自身遇到问题的时候都是情绪冲昏了理智,被事件的表象所影响,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去面对问题,也就是“得之过喜,失之过悲”的错误态度,最后得到的也只是一个糟糕的结果。
比如清朝的年羹尧,在自己取得功绩的时候,就连康熙都很尊重他,而年羹尧也没有辜负康熙的期望,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干,为前方征战沙场的士兵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创造了有利的作战条件。
这本来是好事,因为不仅能够体现自我价值,更能够造福国家,造福社会,但是后来随着年羹尧权力日益扩大之后,却失德而行,逐渐地居功自傲,骄矜自大起来。
最后,他的骄矜自大不仅让他成为了后来雍正帝的眼中钉,也被许多同僚厌恶和排斥,最后也以九十二项罪名被雍正定罪。
正如《菜根谭》之中说: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即使立下了举世无双的汗马功劳,如果恃功自傲,自以为是,那么他的功劳很快就会消失殆尽;一个人即使犯下了滔天大罪,却能够浪子回头,改邪归正,那么他的罪过也会被他的悔悟所洗净。
人生贵在自我克制,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对问题产生的影响,才能掌控事态的良性发展,让问题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循环。
一个人越能够将自己的状态控制得和善稳定,那么他的人生自然越能受益诸多。
因为在世俗之中,只有能够始终保持内心的质朴,不被世俗的问题搅扰和诱惑,不丧失自我抱负,不破坏内心修养,才会使生命在时间的沉沦下,永远保持清醒健康,让内在心灵和外在功业细水长流,同时受益。
作者|国学书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