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标准化大讨论」从原理出发理解标准化坚持标准化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发起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大讨论,借此机会,表达一下我对标准化的看法,今天想说的从原理出发理解标准化、坚持标准化、发展标准化。
标准化是我们一代人的安全记忆,是写入《安全生产法》的重要术语,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中国化,我们把它理解好,坚持好,发展好,有利于国家安全生产权威的建立,有利于国内企业的安全体系化,也有利于安全生产获得更多方面的资源支持。
但标准化是也是存在问题的。如果没有问题,我们也就没必要展开大讨论。所以,我以为过分美化标准化,把标准化说的没有缺点,我认为对标准化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应该清风徐徐的把标准化的关键问题说出来。
按照协会的阶段安排,我们先讨论理论。笔者以GB/T33000为终点,看标准化发展的沿革,从而一起理一下标准化的理论基因:
1、煤矿质量安全标准化;
2、GB/T28001(老版本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规定;
4、双重预防控制体系系列概念的讲话和提出;
5、安全生产法修编。
从理论上,安全生产标准化应该把上述五个主要基因进行理论融合,形成系统的、可执行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标准。而这些要素,主要的思想就是体系的思想、风险的思想。可惜的是,在编制GB/T33000这个根本性标准的时候,作者们忽视了一些理论上的矛盾,导致应用上的困难。由此指导的下位标准,出现的问题就会更多。所以从理论上:我提出标准化的两个核心问题:
问题一:不坚持PDCA
P不完整:(1)33000标准中的规划部分未辨识风险,而直接开始现场管理章节,也就是规划到目标、计划、任务、制度建设,P的过程就结束了,这个时候风险还没辨识呢。所以执行33000管的是什么呢?是管法律法规的要求吗?这显然违法了安全生产的基本原理。(2)变更管理作为体系变化的重要因素,未得到有效的体现,那么体系不就成了一个无源之水,无法适应环境变化、自我进化的死制度吗?
D:D在5.4.1设备设施、5.4.2作业安全、5.4.3职业健康都有提及,相对完整。
C:以隐患排查理解C,我觉得所处的位置也没有问题,可以完成安全生产的质量控制。
A的缺失:所谓体系,是要可以坚持,可以改进的。那么,绩效考核就变成了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标准原文,没有提到对责任制的复核、没有提到对基层组织的考核。相反的提及是要进行自评,向相关部门报告。也就是说:33000标准里面的绩效考核(自评),是为政府服务的,不是为企业自身服务的。对企业自身服务的考核没有很好的体现。
PDCA的不完整,使得标准化难以变化、难以发展、难以坚持。所以建议:政府和相关协会应该尽快改编标准中违反PDCA的内容。企业执行标准化过程中,要将策划、考核等内容尤其重视,补足标准化的不足。
问题二:不坚持风险为本
管安全就是管风险,风险都管住了,就不会出事,安全的目标就达到了。这是28001的根本思想,也是安全生产的基本理论。可惜的是。标准化的风险辨识到5.5.1章节才提出,而在前文,设备设施、作业安全、职业健康都说完了。
标准的用户肯定有顺序习惯,很难有人主动把风险提到前面去。这导致的问题是:企业不知道管设备、作业、职业健康是为了什么。更多的企业理解标准化,就是为了交作业,标准这么要求,所以我要这么干,能起到什么效果,企业不知道。大家执行设备管理制度、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职业健康制度的时候,很可能已经把风险抛在脑后了。
首先,这伤害了企业干标准化的积极性、能动性。一个人不知道我干的事情为了什么,他怎么会干的好呢?
其次,造成GB/T 33000标准章节的重复,最突出的就是五大管控措施,和前章的设备设施、作业安全、职业健康等出现了重大的重复,执行的时候就出出现写两次制度、做两份台账、干两次事情的问题。
最后,这个理论没搞对,造成了目前“双重预防控制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争执和根本冲突。甚至出现了两个要求互相矛盾的理论问题。实际上,双重预防控制体系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双重预防控制体系的丰富。这个概念显而易见,但是GB/T 33000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没有表达清楚。
不坚持风险为本,使得标准化内容重复,冗长复杂,浮云遮目。使得双重预防控制体系和标准化难以融合。所以建议:政府和相关协会应该尽快改编标准中的顺序问题,将风险部分整体提前,确定风险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中心位置,并明确5.4现场管理,作为风险管控措施的系统化和补充的地位。企业执行标准化建设中,要做完风险辨识,把企业风险搞清楚,然后再按照实际情况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策划相关的管控制度,再去落实管控方法,避免基层员工的重复工作。
结束语:理论和哲学研究是基础
读者可能说标准化还有很多问题,我老是浮在理论,不落地。但个人以为,实践和理论是要相结合的,首先要把哲学问题、理论问题摆在前面,然后再对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快的找到破解问题的钥匙。否则,容易掉进问题的陷阱,看不清问题的本质。
引王安石《登飞来峰》结题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与读者共勉。
欢迎加入读者群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发起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大讨论,借此机会,表达一下我对标准化的看法,今天想说的从原理出发理解标准化、坚持标准化、发展标准化。
标准化是我们一代人的安全记忆,是写入《安全生产法》的重要术语,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中国化,我们把它理解好,坚持好,发展好,有利于国家安全生产权威的建立,有利于国内企业的安全体系化,也有利于安全生产获得更多方面的资源支持。
但标准化是也是存在问题的。如果没有问题,我们也就没必要展开大讨论。所以,我以为过分美化标准化,把标准化说的没有缺点,我认为对标准化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应该清风徐徐的把标准化的关键问题说出来。
按照协会的阶段安排,我们先讨论理论。笔者以GB/T33000为终点,看标准化发展的沿革,从而一起理一下标准化的理论基因:
1、煤矿质量安全标准化;
2、GB/T28001(老版本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规定;
4、双重预防控制体系系列概念的讲话和提出;
5、安全生产法修编。
从理论上,安全生产标准化应该把上述五个主要基因进行理论融合,形成系统的、可执行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标准。而这些要素,主要的思想就是体系的思想、风险的思想。可惜的是,在编制GB/T33000这个根本性标准的时候,作者们忽视了一些理论上的矛盾,导致应用上的困难。由此指导的下位标准,出现的问题就会更多。所以从理论上:我提出标准化的两个核心问题:
问题一:不坚持PDCA
P不完整:(1)33000标准中的规划部分未辨识风险,而直接开始现场管理章节,也就是规划到目标、计划、任务、制度建设,P的过程就结束了,这个时候风险还没辨识呢。所以执行33000管的是什么呢?是管法律法规的要求吗?这显然违法了安全生产的基本原理。(2)变更管理作为体系变化的重要因素,未得到有效的体现,那么体系不就成了一个无源之水,无法适应环境变化、自我进化的死制度吗?
D:D在5.4.1设备设施、5.4.2作业安全、5.4.3职业健康都有提及,相对完整。
C:以隐患排查理解C,我觉得所处的位置也没有问题,可以完成安全生产的质量控制。
A的缺失:所谓体系,是要可以坚持,可以改进的。那么,绩效考核就变成了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标准原文,没有提到对责任制的复核、没有提到对基层组织的考核。相反的提及是要进行自评,向相关部门报告。也就是说:33000标准里面的绩效考核(自评),是为政府服务的,不是为企业自身服务的。对企业自身服务的考核没有很好的体现。
PDCA的不完整,使得标准化难以变化、难以发展、难以坚持。所以建议:政府和相关协会应该尽快改编标准中违反PDCA的内容。企业执行标准化过程中,要将策划、考核等内容尤其重视,补足标准化的不足。
问题二:不坚持风险为本
管安全就是管风险,风险都管住了,就不会出事,安全的目标就达到了。这是28001的根本思想,也是安全生产的基本理论。可惜的是。标准化的风险辨识到5.5.1章节才提出,而在前文,设备设施、作业安全、职业健康都说完了。
标准的用户肯定有顺序习惯,很难有人主动把风险提到前面去。这导致的问题是:企业不知道管设备、作业、职业健康是为了什么。更多的企业理解标准化,就是为了交作业,标准这么要求,所以我要这么干,能起到什么效果,企业不知道。大家执行设备管理制度、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职业健康制度的时候,很可能已经把风险抛在脑后了。
首先,这伤害了企业干标准化的积极性、能动性。一个人不知道我干的事情为了什么,他怎么会干的好呢?
其次,造成GB/T 33000标准章节的重复,最突出的就是五大管控措施,和前章的设备设施、作业安全、职业健康等出现了重大的重复,执行的时候就出出现写两次制度、做两份台账、干两次事情的问题。
最后,这个理论没搞对,造成了目前“双重预防控制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争执和根本冲突。甚至出现了两个要求互相矛盾的理论问题。实际上,双重预防控制体系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双重预防控制体系的丰富。这个概念显而易见,但是GB/T 33000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没有表达清楚。
不坚持风险为本,使得标准化内容重复,冗长复杂,浮云遮目。使得双重预防控制体系和标准化难以融合。所以建议:政府和相关协会应该尽快改编标准中的顺序问题,将风险部分整体提前,确定风险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中心位置,并明确5.4现场管理,作为风险管控措施的系统化和补充的地位。企业执行标准化建设中,要做完风险辨识,把企业风险搞清楚,然后再按照实际情况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策划相关的管控制度,再去落实管控方法,避免基层员工的重复工作。
结束语:理论和哲学研究是基础
读者可能说标准化还有很多问题,我老是浮在理论,不落地。但个人以为,实践和理论是要相结合的,首先要把哲学问题、理论问题摆在前面,然后再对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快的找到破解问题的钥匙。否则,容易掉进问题的陷阱,看不清问题的本质。
引王安石《登飞来峰》结题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与读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