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澎湖水道设想:澎湖同台湾岛连为一体,填海距离大约40公里
在距今数十万年前,地球经历了最近的一个冰河时期,大约三分之一的陆地都被厚厚的冰雪所覆盖。在那个时期,由于大量的水体都被冰冻在冰川里,所以当时海平面要比现在低130米左右(当然这个数据只是推测)。我国沿海大陆架都是露出海面的陆地(现在的渤海,黄海,东海的大部分区域都是陆地)。从我国的山东可以直接“走路”到达朝鲜半岛,台湾岛和亚欧大陆是一个整体,甚至古长江的入海口都在距离现在长江口800多公里以外的冲绳海槽。随着冰河时期的结束,海平面的上升,才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状况。
位于台湾海峡中间澎湖列岛曾经是“台湾海峡大陆桥”中途的重要一点,远古人类和动物曾经经过这里进入台湾岛(台湾海峡海底近年来发现了古陆地生物化石,可以证明这一点)。现在的澎湖列岛也是台湾海峡中非常重要的中转站和补给点。澎湖列岛和台湾本岛之间隔着一个宽度大约在40公里左右的“澎湖水道”。由于有这个水道的存在,澎湖居民的虽然在岛屿上修建有通用机场同外界沟通,平常也能通过渡轮来往各地,但是遇上天气恶劣的情况出行就存在困难了(澎湖水道因为有流速较快的洋流,海况恶劣,时常发生翻船事故,被早期移民称为“黑水沟”)。所以能否从台湾本岛填海造陆40公里到达澎湖列岛,使得澎湖列岛成为台湾本岛的一部分,同时在澎湖群岛周围进行围垦,扩大岛屿面积,使澎湖列岛成为台湾海峡,甚至我国沿海重要的补给站和港口?答案当然是可行的。
台湾海峡地形图
澎湖水道是一个由北往南逐渐加深的水道,在北部区域70-160米左右,到了南部区域最深处可达1000余米,落差极大。考虑到工程施工难度,我们“填海造通道”主要在水道的北部浅水区进行。
我们可以从台湾本岛东部的浊水溪下游区域附近往澎湖列岛方向填海,因为这一区域距离澎湖列岛的距离较近且附近海域深度较浅,在离岸十几公里附近的海域平均深度只有20-30米左右。我们从地势图上可以看到,通道附近海域只有在澎湖水道的中心线附近海域深度才会达到100米左右。我们都知道,澎湖水道是台湾海峡内部重要的航道,每天来往的船只很多,也是洋流循环主要的通道。如果我们不计后果地把中心区域的水道给填了,将会失去宝贵的航道资源,同时会对海洋生态造成影响,并且对于100多米深度来说也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我们可以在这十几公里的海域修建跨海大桥,来给航道和自然留一条大通道。跨过中心海域后,水深又只有几十米,这时候我们可以继续进行填海操作。总的来说,澎湖到台湾本岛的“填海造陆通道”主要分为填海区和跨海大桥区两部分组成,总距离大约40公里。
如果该工程建成后,澎湖地区和台湾本岛之间的交通往来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就少了,还能缩短交通的时间,对于现代社会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仔细观察上面台湾海峡地形图的读者还会发现,澎湖列岛的西南方向一直到大陆沿岸的“U”字型海域的深度都很浅,也十分适合填海造陆。如果有一天台湾海峡陆路通道开始修建,我们可以借助这一有利的海底地形,修建跨海大桥或者海底隧道或者填海造通道的方式连接澎湖列岛,再借助澎湖列岛这一跳板到达台湾本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