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座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长1272米,精华部分853米,宽5至8米。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骨架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
2017年12月30日再次游览了黄山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原名屯溪街,由新安江、横江、率水河三江汇流之地的一个水埠码头发展起来的。明弘治《休宁县志》中就已有"屯溪街"的名目记载。清康熙《休宁县志》记载:"屯溪街,县东三十里,镇长四里"。可见当时屯溪老街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
屯溪老街牌坊“题字和雕刻”
屯溪老街牌坊左右两个狮子
屯溪老街位于黄山市中心城区,北而背倚华山,南边溯临新安江,是一条保存完好的古老而繁华的步行商业街,全长1272米,其核心段东起青春巷口,西至镇海桥,长832米,街宽5~8米不等,面积13万平方米。
老街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整个街巷。老街两侧有武兴趣巷、珠塘巷、祁红巷、渔池巷、海底巷、李洪巷、劳动巷、新河巷、立新巷、榆林巷、还淳巷、永新巷、风林巷、梧岗巷、德仁巷、地盘巷、枫树巷、青春巷共18条巷弄,它们和上、中、下三条马路把老街和山水相沟通,呈鱼骨式结构形态。屯溪老街,依山顺水,就地势自然形成,街道走向略显弯曲。
街道狭窄,街上的路面为褐红色麻石板;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店铺叠致有序,全为砖木结构,粉墙黛瓦;窗棂门楣有砖雕木刻,技艺精湛;屋与屋之间是高高的马头墙,构成了徽派建筑群体美。整条街道,蜿蜒伸展,首尾不能相望,街深莫测,是中国古代街衢的典型走向。老街境内宽窄不一的巷弄,纵横交错,构成鱼骨架状,交通十分方便。老街的店铺多为几进,狭窄幽深,但是内有天井采光。
老街建筑保持着传统的徽州古建筑风格,沿街共有280家店铺,大都为二层,属典型的下店上房,前店后坊形制建筑体量有10多万平方米。老街的建筑群继承徽州民居的传统建筑风格,规划布局、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徽派建筑特色,建筑体量大小相间,色彩淡雅、古朴。
老街的建筑,历史上虽然几经兵火,屡有重建,但是风貌没有改变,仍然保留原来的结构和款式,小青瓦,白粉墙,马头墙,古色古香。老街的店面多为单开间,一般两层,少数三层,店铺之间均有马头墙封护相隔,屋面盖小青瓦。底层门面,采用木排门,卸去排门,店堂全部展示,便于营业。
老街建筑物全为砖木结构,以梁柱为骨架,外实砌扁砖到顶。在挑檐、挑枋下,通常装有鹅颈轩,既起支撑、牢固作用,又起装饰效果。楼上,临街装木栏与裙板,并安置有各种花窗,十分典雅。
老街的建筑平面,有沿街敞开式,也有内天井式,建筑结构有二进二厢,三进三厢,注重进深,所谓"前面通街、后面通河"往往是大店铺的格局。这种入内深邃、连续几进的房屋结构形成了屯溪老街前店后坊、前店后仓、前店后居或楼下店楼上居的经营、生活方式。老街古朴的徽派建筑艺术、优雅的文化氛围、浓郁的商业气息,使人感受到徽州文化的综合效应。
特别是老街两侧店铺门楣上流光溢彩的金字招牌,古色古香,不少出自王朝闻、启功、沈鹏、亚明、唐云、林散之、黄苗子、费新我等书坛魁星之手,还有省内名家和地方书法精英的墨迹。"三百砚斋"拥有吴作人、沈鹏、罗工柳、刘炳森四位大师题写的匾额,可谓匠心独具,体现了徽商讲求仁德的"儒商"经营理念。
老街的整体建筑具有宋代徽派民居的风格与特征,因而屯溪老街又被称为宋街。
徽商造就的屯溪老街是古徽州的商业重镇,地处屯溪西部的黎阳于公元208年便有县级建制。悠久的历史为屯溪留下了包括徽派建筑在内的丰厚文化遗产。作为屯溪市重要发祥地的屯溪老街,是随着徽商的兴起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元末明初,有婺源、歙县商人,为方便土特产和食盐中转,在率水、横江和浙江聚汇的三江口附近,建立栈房,屯聚货物。明代永乐年间,休宁商人程维宗在此基础上再建新的店铺,还在店铺之间建亭阁,供来往行人休息,从此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屯溪街市。
徽州文化的众多门类在屯溪老街都有很好的表现。
整条老街店铺300余家,其中历史悠久的就有60多家,"同德仁""茂槐""老福春""汲古轩""艺林阁""徽宝斋"等老店,都挂有"老字号"牌匾。
老街店家主要经营文房四宝和土特产品。这里有徽墨、歙砚、徽漆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享誉中外的名茶。
老街上有博物馆众多,其中屯溪博物馆为屯溪老街唯一的国家博物馆。2012年,经改造为"屯溪老街社区博物馆",为中国首批5家生态(社区)博物馆示范点之一。一楼展厅珍贵藏品有国内最大的宋坑金星金晕砚板、法华釉瓷枕、春秋青铜器、金丝楠木徽州床。二楼主要陈列有新安画派古字画,其中有黄宾虹、汪彩白、金声等大家作品。
明、清两朝,徽商崛起,屯溪老街凭借地处皖、浙、赣三省交衢,横江、率水汇合直通钱塘江的有利条件,成为徽州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获得迅速发展。老街在明代成为颇有影响的"一邑总市"、清代发展成远近闻名的"茶务都会"。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因战乱大量人口内迁,又发展成皖南的商阜重镇,获得"小上海"的名声。1949年以来,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屯溪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规模迅速扩张,现代建筑鳞次栉比,但屯溪老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深厚的商贸文化薪火相传。
屯溪老街依黄山、伴新安江,空间景观特色依托于城市与自然(山与水)环境的有机结合。山、城、街、水呈平行的带状结构,老街又是城市最活跃的部分。通过3条马路和18条巷道与山水相沟通,如鱼骨式形态,同时将山水景观引入城市和老街。屯溪老街古朴典雅的明清风貌,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一条徽州古街,虽历经天灾人祸,几度兴衰,仍保持着明清年代的街市情趣:茶楼酒肆、书场墨庄,匾额旗招、朱阁重檐。
屯溪老街的建筑承袭了徽州特有的建筑风格,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徽派建筑特色。
屯溪老街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著名学者叶显恩曾著文称,原徽州所出现的既有独特性,又有典型性,并具有学术价值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即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既是地域文化,又是中华正统文化传承的典范。屯溪老街集中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屯溪老街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集中展示窗口,以粉墙黛瓦马头墙和砖雕、石雕、木雕为主要特征的徽派建筑文化,以同德仁药店为代表的新安医学文化,以书画、匾额、楹联为代表的新安书画文化,以老街一楼、老徽馆为代表的徽菜文化,以歙砚徽墨为代表的文房四宝文化,以三味茶馆等为代表的徽州茶文化,以及以馆藏器物和工艺品为代表的民间器物文化,构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休闲街区。
老街的西端即老大桥在桥头紧连的一段曲尺形街道,原名八家栈,是老街的发祥地,也是屯溪的发祥地。老街的形成和发展,与宋徽宗移都临安(即今日的杭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外出的徽商返乡后,模仿宋城的建筑风格在家乡大兴土木,所以,老街被称为"宋城"。
黄山屯溪老街留影